代旭 夏浩业 朱文丽
产褥期一般是指自胎儿娩出后6~8周,在这段时间内产妇全身大部分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未孕状态[12]。产褥期不仅是女性分娩后自我恢复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对婴儿的哺乳和随后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产褥期妇女的合理营养至关重要。目前,对产褥期妇女的营养状况研究均集中在单个食物或营养素的研究,未见采用膳食模式法分析产褥期妇女营养状况的研究。膳食模式研究是为了反映食物和营养素的综合效应而对整体膳食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3]。本研究旨在研究产褥期妇女膳食模式及相关因素,为指导产褥期妇女膳食营养的健康摄入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7—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依托妇幼保健机构选择北京、济南、长沙、成都等,调查分娩后3个月内的产褥期妇女484名。
1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工具对抽取的产褥期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的培训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膳食频率调查表的食物项选择参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2013年中国儿童乳母与健康状况监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姓名、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体重、身高、吸烟史、饮酒史等基本情况。(2)膳食调查,采用膳食频率调查法,回顾在产褥期间内各类食物的进食频率。膳食频率调查表中包括16个食物项,分别是米及其制品(如米饭、米粉、粥等),面及其制品(如馒头、面条等),粗粮(如玉米制品、大麦、小米、荞麦等),薯类(如白薯、山药、芋头等),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等),浅色蔬菜(如白菜、黄瓜等),畜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肝等),禽肉(如鸡肉、鸭肉等),除海鱼以外的其他水产品,海鱼,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等),奶及奶制品(牛奶、奶粉等),豆类及其制品(如黄豆、大豆、豆腐等),饮料类(碳酸饮料、果蔬饮料、奶茶等),零食类(方便面、饼干、高点、糖果、巧克力、果冻、薯片、牛肉干等)。对于每种食物项,询问调查对象摄入的频率(次/天、次/周、次/月)及每次的食用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484份问卷,实际收回484份问卷,由于问卷信息不全或逻辑性错误剔除问卷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8%(430/484)。
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主成分分析法(PAC)将16个食物组全部纳入分析。首先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然后通过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提取因子,再综合累计贡献率的大小和各因子的可解释性决定因子保留的个数。采用方差最大正旋转确保因子结构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保留在因子中的食物组和食物组的载荷,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因子进行解释和命名。根据膳食调查结果中的平均每人每日每个食物组中食物的总摄入量计算个人因子得分,将因子得分大于05的分为 T1、小于05的分为 T2。采用 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膳食模式的相关因素。
430名产褥期妇女年龄18~42岁,平均(303±42)岁,年龄18~<25岁、25~<30岁、30~<35岁、35~42岁分别为 63%(27/430)、400%(172/430)、386%(166/430)、151%(65/430);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分别为 179%(77/430)、212%(91/430)、609%(262/430);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6 000元、≥6 000元分别为174%(75/430)、402%(173/430)、423%(182/430)。
对膳食频率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KMO值为066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PAC分析的结果显示,4种膳食模式比较有意义,其特征根均大于 1,分别为 3062、1494、1460、1292,且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45671%,当因子载荷>05认为该食物项与该膳食模式有较强的关联,见表1。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归纳为4种膳食模式命名分别是“薯豆水果”模式,“高蔬菜低肉”模式,“高肉低蔬菜”模式,“粗粮面”模式。其因子的贡献率大小分别为 19138%、9336%、9123%、8075%。此外,结果可以发现奶类在4种膳食模式中的因子载荷均不太高,最高只有0276。
表1 膳食模式因子载荷分布
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下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高肉低蔬菜”膳食模式与产褥期妇女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粗粮面”膳食模式与产褥期妇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将各膳食模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妇女的家庭经济情况是“高蔬菜低肉”膳食模式、“高肉低蔬菜”膳食模式及“粗粮面”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2 不同膳食模式在调查对象不同年龄下的分布情况[例(%)]
表3 不同膳食模式在调查对象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下的分布情况[例(%)]
表4 膳食模式的多元线性回归系数β值
近年来,膳食模式研究作为研究膳食和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4]。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及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导致膳食模式的命名各异,但在对孕期膳食模式研究的文献中[56],大致分为两种膳食模式,一种是以加工过的肉制品,红肉,零食等高热量的食物为代表的“西方式”;一种是以蔬菜水果,鱼禽肉为代表的“节俭式”。另外,诸多研究也有“稳健”模式,地中海模式,健康模式,传统模式等膳食模式[78]。
产褥期是妇女独特的一个生命时期,因此产褥期的营养也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坐月子”一直是中国妇女传统风俗,研究表明,由于传统“坐月子”期间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产褥期的妇女的许多健康问题。本研究经过分析得出四种膳食模式,其中第一种膳食模式为“薯豆水果”膳食模式,该模式中水果的摄入量较多,但是蔬菜和奶类的摄入依旧很少。以蔬菜为主的“高蔬菜低肉”模式所占的累计贡献率为9336%,但毛丽梅等[9]研究表明,约有20%的妇女在产褥期不吃任何蔬菜,80%妇女在产褥期不吃任何水果。第三种膳食模是以禽肉,鸡蛋为主的“高肉低蔬菜”模式,这种膳食模式与中国传统的月子期间膳食模式相似[10],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都很少。第四种种膳食模式是以粗粮,面及其制品和海鱼为主的“粗粮面”模式,此种膳食模式的特点是富含高能量、高蛋白,此模式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恢复和哺乳,但是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会导致维生素等的缺乏,需要引起关注,与福州孕期妇女的研究中粮豆模式一致[11]。
许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膳食模式造成影响。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家庭月收入,产妇年龄等因素与怀孕期间坚持健康的膳食模式相关联[12]。本研究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均是膳食模式的相关因素,与Kriaucioniene等[13]的研究一致。
膳食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但膳食模式研究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14]。本研究采用了膳食模式研究方法对产褥期妇女的膳食状况进行研究,系统的分析出了产褥期妇女的膳食模式。膳食模式的构建以整体膳食为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传统的单一营养素或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从整体膳食的层面对产褥期妇女的饮食摄入进行指导。健康的膳食模式不仅有利于产妇分娩后自我恢复,也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应该得到更进一步的关注。
致谢:感谢北京市航空航天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市第五医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和太原市巨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海普诺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1 Levitt C,Shaw E,Wong 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postpartum care:methodology and literature search results.Birth,2004,31:196202.
2 王晓莉,王燕,周穗赞,等.农村妇女产褥期禁忌行为与慢性疼痛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9:32693272.
3 张继国.膳食模式研究方法的进展.卫生研究,2013,42:698700.
4 Hu FB.Dietary pattern analysis:a new direction in nutritional epidemiology.Curr Opin Lipidol,2002,13:39.
5 Ferrer C,Garcia Esteban R,Mendez M,et al.[Social determinants of dietary patterns during pregnancy].Gac Sanit,2009,23:3843.
6 Crozier SR,Robinson SM,Godfrey KM,et al.Women's Dietary Patterns Change Little from Before to During Pregnancy.J Nutri,2009,139:19561963.
7 Englund Ogge L,Brantsaeter AL,Sengpiel V,et al.Maternal dietary patterns and preterm delivery:results from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J,2014,348:g1446.
8 Sotres Alvarez D,Herring AH,Siega Riz AM.Latent Transition Models to Study Women's Changing of Dietary Patterns From Pregnancy to 1 Year Postpartum.Am J Epidemiol,2013,177:852861.
9 毛丽梅,孙秀发,刘烈刚,等.妇女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381040.
10 郭翠平.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排气早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8:969970.
11 陈爱珍.福州孕妇膳食模式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2011.
12 de Castro MBT,Freitas Vilela AA,Oliveira ASDD,et al.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dietary pattern adherence during pregnancy.Pub Health Nutr,2016,19:12451251.
13 Kriaucioniene V,Petkeviciene J,Klumbiene J.Dietary patter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Lithuanian adult population.Medicina(Kaunas),2008,44:799804.
14 刘爱东,翟凤英.膳食模式及其在营养流行病学中的研究进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