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李 洁
(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心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并发心力衰竭,极易导致肺部感染[1-2]。肺部感染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加重的常见诱因,容易加重扩张型心肌病病情[3]。而肺部感染并发感染性休克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4]。我科于2016年2月收治了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转危为安,转呼吸科继续治疗,现汇报如下。
患者郭某,女,66岁,50 Kg,住院号16002166,因“肺部感染、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休克、心功能Ⅲ级”于2016年2月14日14:30收治于ICU。入科病情:神志呈浅昏迷,GCS6T(E2VTM4);体温35℃,心率158次/min(房颤律),呼吸26次/min,血压133/67 mmHg,SPO2:98%(呼吸机条件:模式SIMV+PS,VT:400 mL,F:16次/分,PS:12 cmH2O,PEEP:8 cmH2O,FiO2:40%);白细胞计数11.39×109/L,乳酸4.5 mmol/L。头胸部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双下肺炎症;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十三年,房颤病史十二年。APACHEⅡ评分22分,Wells评分2分。患者入科后即予机械通气,又抗感染性休克治疗,2月21日拔出经口气管插管,改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2月23日病情好转,转呼吸科继续治疗。
2.1 感染性休克护理
入科后半小时,测量血压84/39 mmHg,考虑患者因肺部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立即改患者体位为中凹卧位,即上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留置右颈内双腔深静脉置管,予晶体溶液1000 mL扩容,60 min滴完。休克发生40 min时,留好痰、血、尿等标本送检后,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晶体扩容结束后患者血压仍低(90/43 mmHg),又予500 mL胶体液继续扩容,同时遵医嘱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控制范围:收缩压120~130 mmHg,舒张压70~80 mmHg)。去甲肾上腺素使用1 h后,患者血压121/69 mmHg,尿量35 ml/h,休克得到纠正。6 h后复查血气示血乳酸2.9 mmol/L,达到治疗效果。
2.2 容量管理
患者全心扩张,心功能Ⅲ级。予微量泵及输液泵准确控制每小时入量,同时记录每小时尿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考虑患者心功能不全,初始CVP目标定为12~14 mmHg,目标尿量为0.5ml/h/kg。通过以上措施,前四天患者尿量>0.5 ml/h/kg,CVP逐渐下调至7mmHg,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逐渐减少。入科第五天10:00,患者在去甲肾上腺素2 μg/min作用下,血压为104/65 mmHg,此时CVP为5 mmHg,患者尿量为23 ml/h,予加快输液速度,调节CVP至7 mmHg,1 h后患者尿量增加至35 ml/h,此后稳定CVP在7~8 mmHg。通过以上措施,入科后第六日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此时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5 mmHg左右,CVP维持在7~8 mmHg,尿量≥40 ml/h。整个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心衰。
2.3 气道管理
保持有效引流。患者入科室时大量黄粘痰,痰液为Ⅲ度,双肺湿罗音明显,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首先我们加强气道湿化,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我们采用恒温湿化呼吸管路系统。当气道内痰液比较粘稠时,我们还利用呼吸机自带的振动网孔雾化器进行湿化,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由于措施得当,患者痰液保持Ⅰ度~Ⅱ度,气道通畅。
为了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我们对患者加强肺部叩击,4次/d,叩击前暂停鼻饲1 h,治疗前予盐酸氨溴索30 mg进行15 min雾化治疗。每侧肺叶每次叩击5 min,治疗后立即予气道内吸痰。叩击时,采取侧卧位,先叩一侧肺叶,然后给患者翻身,再做另外一侧。治疗时三人配合,一人固定体位,一人扶住经口气管导管,一人站在对侧进行肺部叩击。双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腕关节用力,迅速而规律的叩击背部,频率50~60次/min,顺序从肺下叶开始,慢慢向上叩击,方向为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在听诊有干湿啰音增多部位延长叩击时间。肺部叩击前准备好吸痰设备,操作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呛咳、氧饱和度低于90%,立刻停止叩击,并进行对症处理。经过叩击治疗,患者痰液得到充分引流,入科第一天为大量Ⅲ度黄粘痰,到第二天中等量Ⅱ度黄痰(体温38.7℃,白细胞计数11.39×109/L),第四天起双肺呼吸音逐渐变细,痰鸣音及哮鸣音范围变小,治疗后第七天白细胞计数11.39×109/L,体温控制在37.2℃,此时痰液为少量白稀痰,肺部未及痰鸣音。
在患者行机械通气第三天,常规吸痰压力(-200 mmHg)下,吸出中等量鲜红色血性痰,协助医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大片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为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调节压力至-100 mmHg[5]。同时调节吸痰深度为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长度后再插入1 cm[6](本科室使用的气管插管长35 cm,即吸痰管插入总深度为36 cm)。同时为了有效止血,每次吸痰后将1ml的1:200000肾上腺素沿气管插管壁环绕一周往气管内滴入。气管内滴液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一天后吸出的血性痰颜色明显变暗,三天后吸出白色痰略微带血丝,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道黏膜不出血,充血情况大大改善。
2.4 DVT预防
患者房颤病史十二年,现下肢水肿明显,且卧床不动,其Wells评分2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为中度。入科后第二天开始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qd皮下注射,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身上有无瘀血点,有无牙龈出血,有无血尿等。
2月20日遵医嘱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整个使用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皮肤瘀血、牙龈出血情况。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排除已形成的血栓后,入科第二天予双下肢肢体气压治疗(每天两次,每次30 min),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入科第四天,患者神智转清,指导其行踝泵运动,足背跖屈5 s,背伸5 s,内外踝各环绕一周为一组动作,每1~2小时运动一次,每次15组动作,每天三次。通过以上措施,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5 营养支持
考虑患者入院初,病情危重,暂予全肠外营养补充全身能量所需。入科后第二天,评估胃肠道功能,听诊肠鸣音5次/min,确认胃肠道功能良好,可以耐受肠内营养,予留置胃管,先予5%GNS250 mL以30ml/h缓慢鼻饲,观察患者未发生腹胀、腹泻、呕吐不适。第三天予百普力500 mL鼻饲,鼻饲前确认胃管在位,且回抽无胃潴留,速度从50 ml/h开始。第四天予百普力1000 mL鼻饲,速度为100 ml/h,鼻饲过程中患者诉腹胀不适,调慢速度至80 ml/h,并利用加温器在鼻饲过程中给鼻饲液加温,同时遵医嘱予胃复安10 mg qd肌肉注射促进胃肠蠕动。患者自觉腹胀较前缓解。第六天起每天鼻饲百普力1500 mL,速度为150 ml/h。在肠内营养期间,静脉补充肠外营养,保证每日30 kcal/kg的热能供给。患者心功能差,肠内营养量属于液体平衡的一部分,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增减的同时静脉输液速度要相应减增。经过护理,患者在整个鼻饲过程中未发生因胃潴留暂停鼻饲情况,未出现腹泻、误吸,且于第六天达到了治疗量。入科第七天拔除经口气管插管后,行洼田饮水试验,为1级,患者能经口进食,鼓励患者进食,如稀饭、面条及炖蛋等半流质,食用低盐、低脂、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B族、C族类食物,少量多餐,防止肠道负荷过重,加重心肌耗氧,保持大便通畅。该患者每日所供热量满足所需。
该患者病情危重,护理难度较大,给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感染性休克护理、容量管理、促进痰液有效引流等措施,患者休克得到纠正、感染得到控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发生心衰,患者预后较好。但我们仍有不足,机械通气第三天,吸出痰液为中等量鲜血性痰,当时吸痰压力为-200 mmHg,符合吸痰护理常规,但对当时患者来说压力过大,调小吸痰压力后,气道出血情况好转,这提示我们以后吸痰前要做好气道评估,选择合适吸痰压力。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5-347.
[2] 陈艺娜,张晓萍.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学,2015,35(8):67-68.
[3] 李荣成.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原探讨[J].安徽医学,2010,31(6):586-588.
[4] Gutierrez F,Masia M.Improving outcom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un- ityacquired pneumonia [J].Drugs Aging,2008,25(7):585-610.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809-811.
[6] 胡亚燕,王海燕.不同吸痰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37-39.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28.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