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对转基因技术的再认识

2017-04-01 16:00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玉米

李 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风险社会视域下对转基因技术的再认识

李 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风险社会视域下,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为伦理的问题。转基因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社会风险,既可能会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潜在的危害,也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危害。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将伦理责任内嵌于转基因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以最大化规避社会风险,造福于人类。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风险社会;伦理;社会稳定;负责任创新

转基因技术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但同时也面临着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社会风险。对转基因技术认识,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为伦理的问题[1-2]。换言之,转基因技术在研究遗传基因的时候,即使产生极小的错误,也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潜在的危害。

关于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食品对大众科学普及活动在我国还是少了些,使得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衍生的产品认识不够,还不能正确面对这一新技术。导致大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衍出物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夸大了其危害性,使得人们一提到转基因食品的时候,就“谈虎色变”,由此产生恐慌、焦虑,甚至是敌对情绪,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风险社会视域下,转基因技术,究竟是“灵丹妙药”还是新的“潘多拉魔盒”?研究成果的高风险和不可预估性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趋利避害、降低风险将是转基因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唯一途径[3]。

1 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应用概况

转基因技术的高速产业化和突飞猛进始于1996年,这一年出现了第一例遗传基因转化并应用于人类的农产品,从此许多国家将转基因技术列为科技研发追逐的先进技术,也成为一些国家发展农业的战略重点。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被广泛利用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很多疫苗、转基因动物食品、植物食品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转基因烟草出现在1983年,转基因Flavr-SavrTM番茄于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目前,在产量、品质、营养价值、经济效益上转基因食品远远高过传统食物,具有生命力强、价格低廉的特殊优势。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有28个,其中发达国家有8个,发展中国家有20个。美国是转基因粮食的最大生产和出口国之一。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美国的种植率分别高达95%和75%(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2013年),转基因玉米2012年在西班牙的种植率达30%。“这些作物通常含有两类基因,一类是抗虫害,另一类是抗除草剂,未来的转基因作物很可能还会携带更多基因”。克里斯贝尔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含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改善农民健康。这一点对使用手持喷雾器的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更为重要”。全世界大米是主粮,而玉米是最重要的饲料作物,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米的出现具有重大利益和巨大意义。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粮食数据,在2015年粮食总量为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长2.4%,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但中国同时也大量进口粮食,因为粮食出口价格明显高于进口价格,其中玉米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91.06%、稻谷和大米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110.59%、大豆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125.88%。导致国外的粮食进口到中国市场,中国自己产的粮食进入了粮仓的模式。

大豆原产于中国,从1984年开始,中国的大豆是出口的,后来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出现,使得大豆年产量猛增,导致转基因大豆大规模进口到中国,其中美国和巴西抢占了中国的大豆市场。现在中国的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也是主要靠进口,如何才能使“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

2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效益及潜在风险的分析

2.1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转基因技术研究从重组DNA技术开始, 结合来自不同物种的基因,通过重新排列组合,改变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出优良后代,由此产生转基因作物,通过深加工得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作物对传统作物育种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通过转基因技术花费最短的时间培育出超乎所值的产品,包括高产、优质、耐贮藏、抗病虫害、耐除草剂、抗环境胁迫的农产品。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是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代际特征是新品种培育特点,抗虫和抗除草剂等是第一代特征,提高产量和营养品质是第二代特征,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工业等是第三代特征。

通过转基因技术,为作物品质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径。植物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脂之一,美国人食用的食用油90%以上都是植物油。转基因技术既不带来反式脂肪酸,还能增加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植物油含有营养价值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其稳定性差,目前的食品工业技术在对其加工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后者与心脏病发病率关系重大。

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的营养成分。美国DuPont公司研究将玉米中的醇溶蛋白基因导入大豆中,培育蛋氨酸含量提高80%~100%的抗病虫害大豆;我国从玉米种子中克隆基因导入马铃薯中,马铃薯块茎中的必需氨基酸提高了10%以上。

转基因抗除草剂和抗虫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到2009年达1.34亿公顷,增长了79倍,其商业转化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Klumper和Qaim收集整理了过去20年原始数据得出: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量增加了22%,农民收入增加68%,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37%,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社会风险。

2.2 转基因技术不确定的社会风险

1998年,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在研究时发现,幼鼠长期食用转基因土豆,其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为此提出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危险并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在《自然》刊文指出,蝴蝶幼虫吃了某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导致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4]。

2011年,美国一些动植物学家发现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有一种病原体,可使动、植物都致病并绝种。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学会发表声明强烈建议不要给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其有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

广西新闻网报道:美国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转基因玉米。

中国新闻网报道:2011年12月26日中国妇联执委公布了:“中国不孕不育患者数已超5000万。现情况还在不断恶化,全国各地捐精合格率已降至10%~30%”。

湖南都市频道报道:早在2005年湖南省就出现了大批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目前长沙因为男性无精子症每六对夫妇就有一对夫妇需要借精生子。

这些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为此农业专家袁隆平解释说,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玉米,是向玉米导入苏云金杆菌的基因,人类及其他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为此这种抗虫玉米仅能使鳞翅目昆虫死亡,不会对人类及其他动物、昆虫有毒害作用。

对转基因食品可能的风险,缺乏对转基因食品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利于形成客观、良性的公众认知,夸大了其危害性,使得人们一提到转基因食品的时候,就“谈虎色变”,产生恐慌、焦虑,甚至是抵触,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更会引发“大众审判转基因”的怪现象。

3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负责任创新”规制战略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二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被视为“转基因争议”的里程碑事件。

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时,作为举足轻重的农业专家袁隆平强调“不能一提到转基因的时候,就谈虎色变!”袁隆平说,现在有些转基因的食品,比如大家都在吃的大豆、玉米,大豆每年进口几千万吨,3/4是进口美国大豆。为了提高水稻的光合效应,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来,更好地提高水稻产量,但对用来抗病虫的转基因则要特别谨慎。一些转基因是来自一种毒蛋白基因,虫子吃了要死,人吃了呢?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对于这类抗病虫的转基因食物,我们要特别小心,长期、多次科学实验证明没有问题才能应用。

农业专家袁隆平强调转基因的利弊需要至少两代人的时间来验证,袁隆平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自经过实验,也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测和推论,要用事实说话。”。

风险在很大情况之下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产生的。应该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正确面对新技术,将伦理责任内嵌于转基因技术研究中[5-6],尽可能地规避社会风险造福于人类。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研究的支持力度,避免“基于风险的危害评估不能提供关于未来后果的早期预警”的弊端。全面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和环境监测系统,并且使其安全管理信息化。

2) 切实提高公众转基因科普工作,科学地面对转基因技术。一是政府不断开展转基因技术科普活动;二是提高转基因技术科技队伍的科学专业素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新闻媒体宣传;三是除了数量,从形式和科普活动内容上满足公众的需要,上到专业的科学家, 下到普通的百姓,都对它热切关注。

3) 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风险。食品在上市之前,监管要基于产品而不是技术。严控每一批流向市场的转基因产品,使其可追溯。对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植状况和其他转基因食品影响的相关因素建立一套跟踪监管体系[7]。高度重视和分析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商业化种植地区的长期追踪反馈。

4)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环境变化, 风险无时无刻地不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可能就越大。转基因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可能的路径,科学大胆地尝试也是必要的,面对而不是逃避才是当务之急。为了实现转基因技术创新 “趋利避害”的目标,应加大科研力度, 对于相关的研究成果要反复试验论证无问题后才准入市场,应通过实验(试验)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人体测试。层层把关,让每一批流向市场的转基因产品都可控、可视。对转基因技术成果应用要建立长期可追溯的产品市场体系和评价体系。

[1] 谢莹.风险社会背景下转基因食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徐振伟.转基因技术风险及其控制探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76-84.

[3] 张新昌.转基因技术应用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以转基因食品为视角[D]. 开封:河南大学,2012.

[4] 薛桂波.生态风险视域下林木转基因技术的“负责任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31(7):32-37.

[5] 刘毅,栾卓纯.欧美转基因食品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J].安全视角,2013(3):15-18.

[6] 李鹏.风险社会语境下转基因食品伦理问题[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7] 侯佳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The Re-recogni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in the View of Risk Society

LI Hua
(Academic Journal Center,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In the view of risk society,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 probl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a problem of human ethics. It poses potential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human health and social stability, as it do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will embed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so as to maximize the avoidance of social risks and to benefit mankind.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risk society;ethics;social stability;responsible innovation

G112;N03

A

1008-5475(2017)04-0013-03

10.16219/j.cnki.szxbzk.2017.04.004

2017-08-02;

2017-09-0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4SHD00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D840020)

李 华( 1965-),女,宁夏银川人,编审,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及编辑学研究。

李华.风险社会视域下对转基因技术的再认识[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4):13-15,46.

(责任编辑;沈凤英)

猜你喜欢
转基因大豆玉米
探秘转基因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转基因,你吃了吗?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我的玉米送给你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