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瑞,司婷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肿瘤二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马 瑞,司婷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肿瘤二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对采取介入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进行循证护理,围绕其临床应用效果展开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康复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0%,高于观察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表现优异,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循证护理;癌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应用效果
作为具有高死亡率的一类疾病,肺癌同时也具有高发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1]。大多数原发性肺癌患者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若选择手术切除,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对不具备切除术条件的癌症患者可采取通过向支气管中灌入抗肺癌药物的介入治疗术,此方法可提高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根据相关报道,介入治疗的术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通过与化疗配合可促进治疗有效性的提升[2]。由于肺癌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伴有其他疾病,采取及时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围绕病情发展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本文选取60例肺癌患者,分别为其提供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7.68±1.84)岁,腺癌10例,鳞癌8例,末分化癌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5.78±2.03)岁,腺癌12例,鳞癌7例,末分化癌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CT扫描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对本次研究知情、愿意配合并签署书面知情书。
排除标准: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已经患有腔静脉疾病;癌细胞发生转移;凝血功能异常[3]。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为: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与安静,避免声光刺激对患者造成影响,对患者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医嘱与其他要求,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活、饮食及用药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与其具体情况相结合,确定患者存在的风险,制定循证护理干预计划,具体为:(1)建立循证小组,定期讨论、分析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2)根据患者现存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寻找对症处理的理论支持。
循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注意患者是否发生动脉血栓与皮下血肿。对患者采取避免静脉曲张的措施,主要为将患者的肢体进行移动到高位,促进静脉血流流动。由于患者的肾功能在治疗中会受到损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护,避免患者发生肾衰竭。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消极情绪可导致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乱,对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可采取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可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
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SDS与SAS评分进行记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63.9±4.1)分、(6 2.3±4.5)分,治疗后分别为(4 1.2±2.4)分、(42.3±3.5)分;治疗前,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64.5±4.3)分、(63.5±4.2)分,治疗后分别为(55.7±4.3)分、(53.4±5.2)分。观察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出现2例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则出现2例动脉血栓与2例肾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开展护理工作,建立循证小组,确定患者存在的风险,制定循证护理干预计划,使护理更加合理有效[4]。本研究中,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循证护理现已经逐渐运用到各科护理中,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可很好的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的紧张、恐惧等情绪。循证护理可帮助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保持较为良好的状态,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循证护理采用科学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式,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对患者潜在危险进行针对性处理,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循证护理表现优异,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米艳芝,陈 珂.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34(09):47-49.
[2]严 珠,郑雪芬,麦 苗.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2(02):231-233.
[3]胡亚会.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54(23):225-226.
[4]刘 丹,黄 东,陈 艳,等.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36):124-129.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3.131.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