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鲍佳音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华,鲍佳音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针对目前航海类专业生源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下降、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新形势下的航海教育教学的现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辅机”课程为例,阐述了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改革实施的准备、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实训化课堂;船舶辅机;教学模式
“船舶辅机”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多科性的综合专业课程,其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多数初学者对课程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船舶辅机”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实践作用发挥不及时、实践水平难以提高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1]此外,近年来,由于航运业持续低迷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观的改变,使得高职航海类院校学生状况也发生明显变化。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的轮机学生有6个班243人,而2016届毕业生只有4个班138人,学生人数锐减了105人;学生考证意愿率从99.2%降到72.5%,考证通过率更由92.5%下降到52%,学生航运企业就业率也从68.3%下降到23.2%。学生对航运专业认可度在下降,考证和上船意愿也在下降。上述因素导致“船舶辅机”课程教与学的效果不理想。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学生“船舶辅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向的发展需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起,对“船舶辅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实施实训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本文试对“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学校2010—2016届毕业生一直沿用150课时“船舶辅机”课程标准,其后续有16课时的考证复习,10课时的实操综合训练,总课时为176。最初制定该课程标准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有意愿从事航运工作并有考证需求,因此制定150课时的“船舶辅机”课程标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懂学精“船舶辅机”课程,这种标准适应了当时的学生状况,实施效果也比较好。但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基础、就业和考证意愿及学习态度的变化,150课时的“船舶辅机”教学显得过多、过难、过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施效果不好。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始,将“船舶辅机”课程标准改为80课时,其后有48课时考证复习、32课时的实操综合训练,总课时160,比原先的课程标准减少了16课时。其中80课时的“船舶辅机”教学,主要讲授“船舶辅机”应知应会的知识,并采用实训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操作与拆装等实践环节,实现在“做中学”,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更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让学生喜欢“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而对于有考证意愿的学生,可以利用其后的48课时进行考证强化复习,再利用32课时加强船舶辅机拆装与操作技能训练。对于不想考证的学生,其后续相关课程可以进行其他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新的“船舶辅机”课程标准和实训化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1.实施准备
为了使“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3-5]。
一是制定实训工作任务单。实训工作任务单是根据实训内容,结合课程PPT、实训视频等实训教学资源,归纳出学生应知应会的工作技能。制作实训工作任务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化课堂中,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知道哪些实训内容是重点。实训工作任务单的制定,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能够保证实训课堂有的放矢。
二是配备实训室挂图。在实训室相关设备旁配备实用性强的挂图,对内部结构讲解不透的可以直接在挂图上进行讲解,既可以方便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设备系统与内部结构,同时减少用投影仪播放视频或PPT等资料占用的课堂时间。
三是建立实训音像库。传统教学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和复习,为了提高实训化课堂教学效果,可以组织教师拍摄并编辑“船舶辅机”实训音像资料,建立 “船舶辅机”实训音像库,[1][6]方便学生预习或复习实训化课堂内容。实训音像库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实训化课堂不能理解的内容在课后进行反复观看并随时学习。
四是完善课程考评制度。课程考评制度的完善,可以使“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效果事半功倍。经过一年实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总结出增强实训化课堂的有效性的考评办法:(1)注重工作任务单成绩。只有让学生重视工作任务单,学生才能明确每次实训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与要点,并能提高听课效率。(2)增加单元测试,淡化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相对于期末考试难度更低,因此增加单元测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增加面对面实操考核,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面对面实操考核,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很好机会。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状况,发现学生当时的学习困难或困惑,从而鼓励、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2.实施效果
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15轮机4班为实训化课堂实验班,该班人数为26人;参照班为15轮机3班,该班人数也为26人。就入学成绩而言,15轮机4班略逊于15轮机3班。两班具体课堂实训化情况如表3。
天亮后,先后有两个人扒着木排求救。男人没有再阻拦,任表姐把他们一个一个拉上木排。第二个上岸的人见表姐没穿衣服,身子抖得厉害,就脱下自己的衣服,拧干,让表姐穿上。那是件中山装,厚厚的卡其布料,外挂四个兜。应该是干部装,不知道是水里捞的还是那男人自己的。杨小水穿在身上又胖又长,连下身也罩得严严实实的。
表3 实验班与参照班实训化课堂率对比表
注:1.场所1是指教学地点在船舶辅机拆装实训室或船舶辅机操作实训室;2.场所2是指教学地点在轮机桌面操作系统实训室;3.场所3是指教学地点在教室,但有实物或模型进课堂;4.场所4是指学校实习船
实训班(15轮机4班)经过一年的课堂全实训化学习,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考证意愿率明显优于参照班(15轮机3班)。
(1)学习成绩
实验班与参照班班级入学情况基本相同,其“船舶辅机”课程也由同一教师讲授,经过一年课程学习后,实验班与参照班学习成绩见表4。
表4 实验班与参照班成绩对比表
由表4可见,实验班成绩明显好于参照班,其平均分和优秀率都远高于参照班。此外,实验班(15轮机4班)下学期成绩优于上学期成绩,说明学生适应了实训化课堂教学,对“船舶辅机”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明显提升。而参照班(15轮机3班)下学期成绩比上学期成绩差,也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逐渐降低。
(2)学生反馈
经过一年的“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对参照班和实验班“船舶辅机”课程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实验班与参照班“船舶辅机”课程问卷调查结果
由表5可见,实验班对课程教学的各方面满意率高于参照班,从而说明实验班对“船舶辅机”课程更感兴趣,学习动力更足。此外,课程结束后,两个班学生对课程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参照班希望任课教师授课进度慢一点,并希望增加现场课,这说明采用传统教学,学生需要更长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而实验班希望完善实训音像库建设,以期在手机APP上使用,说明实验班学生重视的是如何将“船舶辅机”课程学得更好。
表6 参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评教对照
从评教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班任课教师学生评教分数和排名明显优于参照班。此外,实验班评教结果显示,实验班下学期的评价结果好于上学期,从而也间接反映了学生对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可和肯定。而参照班学生评教结果则恰好相反,下学期学生评教结果差于上学期评教结果,这说明实施常规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船舶辅机”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下降。
学校“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场所主要有三处:船舶辅机拆装实训室或船舶辅机操作实训室、轮机桌面操作系统实训室、实物或模型的课堂实训。以下分别就各实训化课堂教学场所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拆装与操作实训室实训化教学
船舶辅机拆装实训室或船舶辅机操作实训室是实现实训化教学较理想的场所,设备相对齐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亲自操作,授课效果较好[7]。但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上课学生人数受到限制,一般不宜超过20人,人数过多会存在安全隐患,任课教师很难管理学生,教学效果反而变差;(2)设备内部结构讲解不如多媒体教室更加形象;(3)由于轮机实训室使用率较高,船员与学生实操培训与评估都要使用实训场地,因此,实训室使用经常会发生冲突,授课计划也因此会被打乱。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充分利用实训音像视频,将班级分组,一组观看视频,一组在实训室进行实操,各自完成工作任务单;(2)增加实用性强的挂图,让课程实训化教学可以在实训室一站式完成;(3)提早做好实训室使用计划,及时与实训管理员进行沟通,避免实训室使用发生冲突。
2.轮机桌面系统实训化教学
航海院校为了满足海事局评估要求,均配有轮机桌面系统操作室。[8]在该操作室,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可以在虚拟机舱场景中进行轮机桌面系统操作,完成设备的启停操作。学生的操作机会较实训室多,可以认识更接近实船的机舱设备系统。由于该系统是虚拟场景,操作真实感没有现场课强烈。此外,在轮机桌面系统操作室授课,只能完成船舶辅机设备启停操作,不能实现设备拆装,这也局限了轮机桌面系统的使用范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每台电脑配备耳机,增加学生系统操作时的听觉效果;(2)开发或购买船舶辅机设备拆装软件,使轮机桌面系统更加完善。
3.实物或模型进课堂实训化教学
实物或模型进课堂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训化课堂教学形式。将一些小部件、小设备或相关模型搬入课堂进行实训化教学,这样学生既可以有现场课的感受,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存在的问题:(1)任课教师必须提前与实训管理员联系,准备相关教具和设备,教师的工作量增加;(2)大的部件和设备难以搬入教室,难以实现实物进课堂的实训化教学。
改进措施:(1)建立船舶辅机一体化教室,方便实物教学的开展;(2)在目前尚未建成船舶辅机一体化教室的前提下,制作或购买设备模型,以方便进行实物教学。
只有遵循“任务导向”“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虽然“船舶辅机”课程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看到明显的效果,对比研究表明,实训化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船舶辅机”课程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该项目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 黄华.浅谈轮机工程专业实训课音像库建设[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4):36-38.
[2] 杨国金.制定课堂教学标准,保障课堂教学改革[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4):8-12.
[3] 冷雪锋,任爱珍,蒋正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船舶工程,2016(14):18-23.
[4] 陈莉莉.浅谈钳工实训化课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5.
[5] 闫宁,刘淑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43-46.
[6] 王琪,沈苏海.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构建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5-9.
[7] 李明,余世林.基于训练船的教学训练系统设计[J].船舶工程,2012,34(5):63-66.
[8] 王军,卢仙兰,温华兵,等.“船舶辅机”教学方法研究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93-194.
2016-11-08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船舶辅机’实训化课堂教学改革”(kg2015944)
黄华(1982-),男,讲师,主要从事“船舶辅机”课程教学与研究。
U676.2
A
1006-8724(2017)01-0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