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机制研究

2017-04-01 15:04刘慧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中外合作办学高等院校

刘慧

摘 要 作为跨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办学范围、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长效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立足现实,积极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通过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可行性思路及路径。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创新机制

Abstract As the main form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 educational scope, level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a's educa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and actively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vide a feasible way for China's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Keywords colleges;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novation mechanism

1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辦学发展现状

就合作对象的国别而言,主要的合作国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等经济、科技和教育都比较发达和先进的国家;就地域分布情况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地域分布特点为东部重西部轻,中部地带呈过渡趋势,逐渐扩展;就专业类别而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分布特点为专业和类别都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但是专业设置基本趋同,中外合作办学最开始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财务和管理等专业上,现在朝着法律、农业、科学、经管和人文等多学科的方向综合发展;就办学层次而言,合作办学的特点为多层次性,从学前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都有涉及,但是其中占主体部分的是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专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2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我国众多高等院校顺应趋势,开展了合作办学,但是在教学管理上并未真正按照合作办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单项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中外合作办学以国际环境为背景,涉及到外方合作方,而且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中外相结合的全新教育体系的教育,因此需要协调和管理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

国内的教学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式和习惯束缚了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不关心新情况和实际差异,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套用到中外合作办学上来,势必造成管理不到位甚至是混乱,最终影响到办学质量。

2.2 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中外方课程的比重较大,许多专业课程由外籍教师来教授,这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但是由于许多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时存在外语准入门槛较低、把关不严等现象,导致招收的很多学生在刚入学时英语水平不达标,语言学习能力差。合作办学项目的大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甚至是纯外语授课,而且会使用到外语原版教材,这样的教材中体现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与传统的中国教材差异较大,使得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无法克服语言障碍,理解知识精髓,非但听不懂外籍教师用外语教授的专业课程,就连中方教师教授的基础英语课程都不能顺利完成,无形中形成巨大压力,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得精心设计的课程计划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3 现有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影响到学生水平的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师资队伍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过硬的师资才可能培养过硬的人才。从我国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师资存在问题较多,亟待解决。合作办学需要中方和外方双方的教师相配合来共育人才。一方面,对于中方教师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国际化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能够双语授课,但是大部分中方教师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外籍教师在数量上的比重,许多高等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在聘用外教过程中并未真正做好质量把关,盲目追求数量,导致外教水平和资质良莠不齐,部分外教不能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3.1 理论层面意义

我国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现状及问题分析方面,而且很多研究内容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深化和系统研究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机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合作办学理论体系,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保障。

3.2 实践层面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通过引进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可以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机制,推动其良性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国家文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创新路径

4.1 高校自身定位准确化,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差异化

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首先要通过了解自己合作办学的专业在国内外所处的位置来给自身准确定位,然后考量合作对象的特点是否能与自身相融合,力争打造出特色合作项目。在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众多高校开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其中包括“211”、“985”等重点院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合作范圍愈加广泛。快速发展容易变成盲目发展,因此,各级高校应该避免盲目跟风,在自身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尽力寻找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促进学校和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

特色差异化是指不同类型的院校在合作对象的选择方面,合作预期达到的目的方面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而是应该具有自身特点和差别的。对于“211”、 “985”这样的重点院校,一定要提高合作的水平,严格挑选合作伙伴,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己任,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建树,更要提高相关学术研究水平;对于数量更多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更要树立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色,切忌一味追求与世界名校的合作,而是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将合作办学重点放在开展职业教育上,立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4.2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可以在传统教学管理机制基础之上,借鉴对方合理有效的管理元素,考虑让外方的教务管理人员参加到教学管理中来。

在教学安排方面,尝试缩短教学周期,以9周为基准考核和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能力考核结果分析后提出学习建议,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及时查找问题,取得进步。

在教学过程方面,尝试分层教学。基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资料,教师区分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同步授课,但是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仍然以9周为一个阶段,根据授课效果和学生考核结果对分层情况做好调整,保持流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方面,创新考核方案。加大对日常教学中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使课堂任务多样化,例如增加演讲、论文、讨论、报告等形式任务,不再仅仅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而要更加注重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展现出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的评价。

4.3 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课程设置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根据合作办学课程特点,可以建立“英语模块化、专业双语化”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能力训练分解成“听说、阅读、语法 & 词汇、写作”几个模块进行,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分目标、模块课程标准和最终要达到的总目标。所有模块的学习要保持递进性和延续性,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实际学习效果来确定每个学期的学时分配。由于在“英语模块化”的训练下,学生英语能力已经从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最后一学期应该根据学生就业、国内继续深造或留学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英语强化课程,为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提供保证。

在专业课教学中,必须要求教师双语授课,这是由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专业双语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阶梯化递进”。中方老师讲授专业课程时,首先,在入门阶段,不可盲目的大量使用英语教学,对于专业知识的重难点讲解可以使用中文分析,但是对于专业术语等一定用英文讲解,让学生打好专业英语基础,为将来全英文授课做好准备;然后是中英文互助阶段,专业知识的讲解开始加入英文,课堂上的简单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最后是英语主导阶段,教师主要使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辅以中文,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分析问题。

有很多合作办学的专业课程是由外教纯英文讲授的,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课程分成1/3和2/3两个阶段,前1/3课时由中方教师来对整个课程进行精炼讲解,并提炼出英文核心内容作为预热,后2/3课时由外教来完成,最后留出一周时间由中外双方的教师合作解答学生的问题。此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务必合理安排原版教材的使用比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L鼙疚南堤旖蚴薪逃蒲А笆濉惫婊翁狻痘凇耙淮宦贰闭铰缘闹型夂献靼煅Щ蒲芯俊返慕锥涡匝芯砍晒翁獗嗪臯E3160

参考文献

[1] 刘向辉.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机制创新[J].黑河学院学报,2012(6).

[2] 王静梅,申俊龙.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3] 魏敏,蒋光祥.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思考[J].管理观察,2008(23).

[4] 杨晨.刍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体制创新[J].科教文汇,2014(6).

[5] 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5).

[6] 朱治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J].教育理论与方法,2015(5).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中外合作办学高等院校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