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琴
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其衡量的指标是学生有无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包含: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发展;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具有“育全人”的概念。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教师把握教材是一门艺术,如何用好教材,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是每个数学教师的必修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铺垫、分解、交汇、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其数学本质与内涵,而不是无创造性的“模仿”。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从问题的提出到对问题的层层深入直至问题的解决,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要給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思维层次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思维过程不断完善。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严谨性才能真正得到训练。
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角色及其作用的巨大改变上,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调控。因此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要灵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先做后讲”。“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他们简单吸收,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这恰好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数学知识建构过程必须经历的。
再者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与体力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采用单一的“填鸭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不注重与学生互动,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再辛苦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要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鞭策自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讽刺和嘲笑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教学内容安排一定要兼顾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方式要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最后要及时的给予鼓励性评价。积极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随时闪现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树立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