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波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创新巴维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上才能更加地深入,才能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要点。下边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的点滴做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创新思维
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需要的决不是压制。在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平等、民主的交流,是一切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合理要求。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有时要求不按照固定的小组进行讨论,和谁讨论可由他们自己选择;作业不要总留同一层次的,让他们有选择地完成作业量;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多制造一些老师与学生对抗的机会等。对于这些要求我都一一答应,并按照要求做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尊重了学生的劳动,使学生对我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从没有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宽容他们,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尝试性错误,明确这是通向成功的前奏,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
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教学“数的意义”时,讲到“自然数都是整数”,有部分学生提出:“那整数就是自然数吗?”对于这部分完整的知识必须到初中才能学到。正当我想的一刹那,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整数除了自然数外,还有其他的自数。”虽然这位学生不完全正确,但已为我作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意见,并表扬他课外知识很丰富,同时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求。
二、创设课堂情境,诱导创新思维
1.创设动画情境。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这一个活生生的画面:河里有5只小鸭,游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鸭?后来又游来2只,河里一共有几只小鸭?这种情境的创设,变静为动,自然美丽,不需要讲解,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连加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大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当你去商店买一元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付钱的?”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创设故事情境。实践证明:带有生动有趣的、悬念性的故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情感。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创设一个故事情境:“炎夏,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农庄,庄主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我把西瓜分成四块,一块是1/2。一块是1/10……。嘴馋的八戒心想:‘10此2大,我要1/10那块。”教师提问:“你们帮八戒想一想,他挑的那块西瓜是最大的吗?”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并且积极投入到思考中。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思维得以激发。
实践表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策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升华发展。
三、精心设计障碍,促进创新思维
平坦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出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学生也乐意通过自身的尝试、探索、思考闯过这一道道“关口”。这精心设计的“小障碍”保持了学生思维的兴趣,逐步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萌发了其创新思维。例如:一次数学课应用题复习课上,我故意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家最近养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兔子,其中白兔40只,灰兔50只。此题一出,就引来学生们的“非议”:不好解答的呀,少了一个问题吧!我就顺其自然要求给应用题提出问题并解答。一会儿的功夫,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百分数应用题的……一个不漏的都出现在这堂课上。
通过越过数学小障碍,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创造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数学“障碍”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何不常常为学生设障引趣呢?
四、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创新思维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给每位学生充分的时间用手中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来研究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了开拓学生思路,能使学生从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创新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