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科学与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正确对待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以完善、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basic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cientific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unit. Therefo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hina's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ormulate formulates feasi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41-02
1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使得其内部控制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组织机构相比,其具有以下作用:
1.1 有效预防贪污腐败
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办事,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规范措施,可以约束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有效预防工作人员出现失职、渎职、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行为,提高单位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单位内控体系可以科学梳理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找出单位运行的关键风險点,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提高单位各项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效监控各个重要节点的运作,进一步增强了单位防控风险的能力。
1.3 促进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是代表国家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在改革转型不断深入的环境中,单位的内部控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与风险,如内控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风险意识薄弱等,损害了国家利益,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强化风险防范,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2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良好的实施环境
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来说,其也具备了一定的内容与实施细则,但内控体系较为分散,并且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再加上内控意识培训的缺失,直接造成单位内部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内控制度,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还有内控制度与实施细则针对的对象存在偏差。内控制度是单位全员都必须遵守的,但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单位管理人员设计与执行内控制度,具体实施细则的规定针对的是普通员工,缺乏针对管理人员的约束内容,致使内控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切实的发挥。
2.2 内部监管机制建设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合理的监管部门,内部审计大多是由相对独立性偏低的审计部门进行,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发现的问题。另外,大部分的审计人员都来自于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并且分散的业务流程极大地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监管部门的缺失也就造成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单一、笼统,只是简单审核会计账目及有关指标完成情况,未能有效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内部稽查以及各部门工作效率等方面[1]。
2.3 未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的内控及风险评估存在片面的认识,虽然也构建了风险预警等各项风险防范制度,但整体的运作及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风险控制专业人才的匮乏致使单位在监控与审核跟踪日常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偏差,导致无法全面、系统地监管单位所有的活动。
2.4 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统筹规划的信息化建设。未充分统筹协调好业务需求与信息化建设机制,信息化决策、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的职责不清,信息化整体建设效果偏差。
②信息应用集成共享协同不足。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了业务覆盖度高,但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足的特点。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与集约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
3 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3.1 营造利于建设和实施内控制度的环境
第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在制定内控体系时,应认识到内控制度的成功实施与企业成员的意识和行为密不可分,尤其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单位内各层级、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促使内控制度能够自上而下认真贯彻落实,夯实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二,建立透明的管理制度、有效的业务系统、健全的反馈机制,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落实力度;此外,还要实行有效的奖励与约束办法,严格执行考核机制。
第三,规范信息沟通系统。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有助于管理层实时掌握单位的运作情况,有效规避由于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畅通等导致的运作风险,提高单位内外部信息沟通的及时有效性。
3.2 强化内部监管体制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系统。首先,认识内控自我评估是要求全员共同参与的评价过程。制定内控自我评估系统时要强调全员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员工对内控制度的理解,让其意识到建立内控制度是为了实现单位与员工的双赢,同时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内控自我评估系统时常常采用引导会议法、管理结果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自我评估方法,并根据内部特有的评估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评估方案。
3.3 完善单位風险评估机制
首先,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综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优秀的风险分析管理团队,全面预测与管理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并采取恰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及策略,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其次,加强风险评估。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的结果,有效识别风险的诱导条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此应区别对待固有风险及剩余风险,有利于对重点风险控制点加以把握,进一步提高风险评估的效果。再次,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在上述环节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维护国家财产安全,确保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为社会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4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发展目标,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其涵盖了点线面全方位的要求,具体来说,点的标准化包括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是强化各业务管理职能支撑应用的标准化;面的集成,是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集成的各项活动、信息及资源;线的协同是以协同建设为核心,集成于共享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与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扬.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