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助产专业的探索与思考

2017-03-31 23:38:22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助产士专业人才助产

隋 瑾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016年随着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落地,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生育高峰,产妇及其家庭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入院分娩时的日常护理,而变成了贯穿产前、产时、产后全程,涵盖孕产妇及儿童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作为现阶段我国助产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阵营,充分认识现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助产专业人才。

1 专业现状

我国批准开展助产专业相关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期,而教育部正式批准高层次助产专业办学仅仅只有十年的时间,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使得现有助产专业人才知识面比较浅、专业度不够。而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产科服务过分依赖于医生而忽视了助产士在其中的价值;国家还未出台相关行业准入及职称政策,也使得助产士的身份比较尴尬。迄今为止我国高职助产专业在学科上不够独立,从属于护理专业,造成大多数学校在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目标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常常是在护理专业的课程上增加两三门助产相关课,并未真正将助产士与护士相区别[1]。

2 建设思考

2.1 构建特色鲜明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助产专业建设要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对市场展开充分调研,创建“产教融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人文素养并举“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内多开展文化活动,强化学生职业的使命感和神圣感;承接各类社会服务,尽早让学生参与社区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的宣教及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责任感,从而实现助产专业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2 重构课程体系

助产专业建设要以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核心,构建以培养助产职业能力为主,结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现阶段助产专业行业准入制考试仍旧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故而课程设置上需要保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可适当整合部分课程和内容,做到“必须、够用”。增加母婴保健技术资格在内的行业新知识、新技能,例如遗传与优生、导乐分娩、产后康复、新生儿急救与保健等,强化助产士特色,同时增加人文沟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助产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做好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以产前、产时、产后三个助产士主要工作的场景为项目,重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能力拓展课,构建“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贯穿落实“课程与岗位对接”。

2.3 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以助产士工作过程产前服务、产时服务、产后服务为模块的仿真实训室,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每个仿真实训室开展若干不同的实训项目。逐步推进仿真实训室对外开放制度,承接本地助产相关培训、技能比赛,开展育婴师、月嫂等职业培训及鉴定,全面提升助产专业与行业对接,充分发挥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作用[2]。

2.4 拓展院校合作机制

助产专业主要以操作与应用为主,故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与提高学生解决助产问题的能力。可不断拓展与延伸临床实践。通过加强校院合作的形式,以未来工作岗位为合作前提,促进学生校内实践与应用的一致性,继而全面实现课堂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及教学相互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向外聘请具有专业性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师进行授课,或培训本校的助产教师,明确助产教学的工作职责、内容及标准。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实行全面改革。通过组织各院校助产教师展开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不断推动助产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与建设价值,继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5 渗透医学人文精神

除上述建设思考内容外,学校还应不断增强本校助产教师的医学人文精神及素养,继而全面落实与贯穿助产专业的指导教学。收集与整合助产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与毕业岗位工作情况,将医学人文理念及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体会医学人文的内在精神,继而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提高助产专业教学的人文渗透价值。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并全面了解专业学生岗位情况,增强与这部分学生的交流与探讨。让实习岗位的学生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获取患者一定的信赖感,继而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

总而言之,应探索一条适应当代高职助产专业建设之路,以院校助产专业的教育特点为前提,增设临床实践课程,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及质量,从而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助产专业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晓敏.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05):112-113.

[2] 夏小艳.高职助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8):11.

[3] 董 文.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新丝路,2017(16):91-92.

猜你喜欢
助产士专业人才助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6:56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6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01-22 1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