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姣
(广西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研究
曾凡姣
(广西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以我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中医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稳定血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值升高而引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一般无法痊愈,只能靠服用药物予以缓解。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一种消渴症[1],其与饮食、情志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常规护理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少,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整体作用并不明显,为此,需要从中医理论入手,探讨出更加有效地护理方法和手段。本文以我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组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明显的对比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0.3±1.9)岁,病程时间5个月~17年,平均病程时间(10.6±2.2)年,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98例。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52.6±2.3)岁,病程时间1~18年,平均病程时间(11.2±2.5)年,其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9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患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分析和对比。
1.2 方法
1.2.1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患者自身的情志有直接的联系,情志护理相当于心理护理,其实施的目的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其配合程度,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影响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选择适当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用药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其次,应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制定针对化的情志护理措施,以明确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护理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在平常的查房或者基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明确中医护理的内容、方法、效果和注意事项,尽量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提高其配合程度。最后,护理人员应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以病情控制情况良好的患者为榜样[2],向其他患者介绍中医护理的效果,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1.2.2 饮食护理
饮食过于油腻,会导致脾胃积热、肺肾损伤,最终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饮食护理是十分关键的,护理人员应提高注意,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在补充各类营养的同时,控制体重和血糖值变化,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对于阴虚内热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凉拌菜放醋为主;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向患者推荐多食用红小豆、杂粮粥、浮小麦、黑豆、糙米煮粥及绿叶蔬菜等。另外,此类患者还可以食用少许肉及骨头补气,并适量的补充鱼类食物;对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应多吃牛肉或羊肉炖菜,其中要注意以绿叶蔬菜为主,蔬菜一定要煮熟吃,不能凉拌,不宜吃猪肉;对于痰湿内蕴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喝萝卜汤、生姜汤,以起到化痰、理气、祛湿的作用;对于痰热内盛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适量的凉拌菜,尽量少油,对于粮食及肉食的摄入应当严格控制,避免热量增加过多。
1.2.3 中医特色护理
我科中医技术操作科室开展的特色护理项目有艾炙、耳穴压豆、中药贴敷、中药熏洗等。①艾灸:取肺俞穴、脾腧穴、大椎穴、神阙穴、足三里、关元气海穴等穴位,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艾灸治疗。②耳穴压豆:糖尿病耳穴压豆主要取胰胆、三焦、神门、内分泌,配合脾、肝、胃、肺,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每日自行压耳穴[3],时间维持在3 min左右,每日3次,直至耳部发热、发烫、微痛、发酸为最佳。耳穴压豆能够调节血糖代谢,缓解患者的胃热、肺热、肝火等症状。③中药贴敷:选择患者的足三里、涌泉穴等穴位,贴敷医生所规定的药膏,首次使用维持2 h左右,第2次以后均每日1次,维持4 h左右,以4周为一个疗程。④中药熏洗:护理人员需按照医生的嘱托,为患者进行中药熏洗,熏洗部位包括面部、足部、手部等位置,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1.2.4 运动指导及环境护理
为保证治疗效果,患者应控制体重,保持科学的作息习惯,通过适量的运动,达到强健体魄、锻炼机体功能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游泳、健美操、散步等[4],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以不感到疲劳为最佳,避免运动量过大产生其他异常反应。另外,患者应避免空腹运动,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在环境护理上,护理人员应注意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将室内温度和适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心理及生理上的压迫感或者紧张感。
反馈源于控制论,是指作为输入信号、回应系统的控制器的输出。[1] 教学环境中的反馈被定义为:“提供给学习者以告知其学习或表现的实际状态的所有后期反应信息”[2]127,是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有效学习的基本原则。 “反馈是写作过程法的一个基本要素”[3]294。
1.2.5 康复指导
糖尿病的病程时间很长,因此患者不可能一直住院,为了保证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统一宣教,明确测量血糖值的方法以及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等,使患者能够自主操作,另外,嘱咐患者定时吃药,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入院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以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为评价指标,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SPSS 19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²进行相关检验,当P<0.05时,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水平变化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分别为(8.3±0.8)mmol/L、(15.5±1.6)mmol/L、(10.5±0.3)mmol/L,护理后为(6.2±0.5)mmol/L、(8.2±1.7)mmol/L、(6.2±0.4)mmol/L。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FPG、2hPG、HbA1c分别为(8.1±0.9)mmol/L、(15.3±1.8)mmol/L、(10.3±0.5)mmol/L,护理后为(8.5±0.6)mmol/L、(11.1±1.4)mmol/L、(8.0±0.3)mmol/L。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中共2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5例,便秘4例,失眠7例,焦虑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100);对照组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45例,基本满意51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6%(96/100);对照组中,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26例,基本满意44例,不满意30例,护理满意度为70%(70/100)。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承担的压力持续增多,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之一[6]。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加上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不配合心理,导致病情不断加重。为此,需要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而科学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中医护理指的是基于中医理论,根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制定出的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调节患者情志、养阴生津、疏导气血,具有操作性强、简单易行、安全性高的特点。目前,中医护理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个科室之中,并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实践价值很高。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结果表明,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水平变化更加明显,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同时护理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6%,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稳定血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 黄富献,吴艳青.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2,20(06):144-145.
[2] 张春艳.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10(22):2534-2535.
[3] 潘向荣.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的56例临床疗效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20(11):195-196.
[4] 何东平.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26(16):230-232.
[5] 孔爱莲,霍世春.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13(06):133-134.
[6] 刘艳丽.中医护理糖尿病患者57例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08(25):68-69.
本文编辑:王 琦
R248
B
ISSN.2095-8803.2017.10.22.02
曾凡姣(1976-),女,来宾人,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消化道及糖尿病方面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