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稳 黄腾华
“互联网+”与福建产业升级转型研究*
李小稳1黄腾华2
1.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2.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可以说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针对福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该文通过引入“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战略规划,阐述了福建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基础优势、战略途径,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互联网+”推动福建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建议。
互联网+ 产业升级 福建科技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经济社会稳定增长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并希望福建各级政府能够以“四个切实”为工作原则积极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支持福建快速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包括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福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发展动力。
五年来,福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元,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979.82亿元。五年来GDP年均增长10.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920美元。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4万亿,是“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56倍[1]。
五年来,福建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是9.3∶51.0∶39.7,2015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8.1∶50.9∶41.0[2]。五年工业增加值总计47275.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40.98亿元,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从6个增加到15个,其中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从1个增加到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4238.23亿元,年均增长14.96%,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1]。
五年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463.92亿元,年均增长4.3% 。“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五大传统产业已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70%以上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也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增速趋缓的问题。
2.1 整体经济增速趋缓
“十二五”期间,福建农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4.2%、4.3%、4.5%、4.5%、3.9%;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7.0%、14.2%、12.8%、11.8%、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7.5%、15.2%、13.2%、11.9%、8.7%;对外经济、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等服务行业增速也逐步放缓。
2.2 三大主导产业引领作用亟待增强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五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25.96亿元、607.59亿元、638.6亿元、692.65亿元、728.91亿元;石化产业分别为882.91亿元、907.01亿元、985.5亿元、1231.45亿元、1210.96亿元。2015年,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1]。机械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规模小、耗时长,在三大主导产业主要涉及到的10个行业中,仅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超前,其余的7个行业发展较为滞后。
2.3 传统产业亟需升级转型
福建主要有纺织服装、鞋业、休闲食品、工艺陶瓷、水泥产业、石材、建筑陶瓷、水暖器材、林纸板一体化及竹木加工、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这些传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不够显著,很多行业依靠国外订单和出口贸易。在当今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国内需求不旺,劳动力红利消失、地租房租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生存压力空前,市场竞争惨烈,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传统产业发展明显放缓,产业升级换代势在必行。
2.4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等。“十二五”期间,全省80%投资集中传统服务业,其中房地产占比超过40%;同时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大,约为51%。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仅占10%左右,利用外资仅为5%左右[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传统服务业约7%。尤其是与现代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涉及现代物流) 比重下降。这意味着福建省现代物流业、旅游、商贸、科技和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滞后,应引起关注。
总之,与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东部发达省市相比,福建传统特色产业比重较大,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够、实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任务极其紧迫与艰巨。
所谓“互联网+”,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3]。也就是说,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互联网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福建实施“互联网+”的战略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设施优势。
3.1 “互联网+”战略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国家颁布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的九条措施》《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十条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等多项地方政策。一张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政策网络初步形成,为福建实施“互联网+”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福建各地政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目标。
3.2 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截止到2015年6月底,福建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3.41万km,同比增长7.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1742万个,同比增长12.70%,其中FTTH/O端口达759万个,同比增长32.67%。省际出口带宽达2304.69万M。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081.6万户,同比增长2.36%。移动电话基站达15.71万个,同比增长28.65%。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AP)数达25.12万个。互联网用户达3869.9万户,2015年新增10.6万户,其中固定宽带用户915.6万户,2015年新增16.4万户。手机上网用户达2748.9万户,2015年新增3.9万户[4]。《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五大任务,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安装,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3.3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福建已培育出新大陆、星网锐捷、三五互联、榕基、富春通信、易联众、网龙等多家国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公司,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跨境电商、农村电商、闽货网销、电商人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民生、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旅游服务、互联网+拍卖、互联网+政府采购、互联网金融、“信用福建”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将阿里巴巴核心技术平台作为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5]。2015年福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业务收入已分别超过6000亿元、1000亿元。据统计,福建电商交易额达7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2.6%。信息产业增速远高于工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3.4 积极推动两化融合
2016年3月,福建省成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会暨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福建省分联盟。联盟将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加快福建产业升级转型。2015年,福建省推动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667个,总投资101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513亿元。根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福建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7位[6]。
3.5 大力推进业态模式创新
“互联网+”战略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研发、生产、销售等模式进行改革、重组甚至是颠覆,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市场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新模式。例如,福建服装鞋业推行的数字设计、个性化定制;特色农业采用的精准农业、定制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互联网预定、销售和宣传,利用现代物流业运输等。互联网不仅转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也改变了工业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业态,更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福建需紧紧跟上世界科技变革的时代潮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把握好我国新常态下的现实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作用。
4.1 加快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福建经济发展以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筑陶瓷、卫浴、石材、水泥、竹木制品以及茶叶、瓜果蔬菜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传统产业市场份额大、从业人数多,技术含量低,受国际经济影响比较大。现今的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对福建传统产业形成了一种“倒逼”局面,要么倒闭,要么升级转型。为此,福建传统产业唯有强化与互联网的渗透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才能生存下去。
(1)变革制造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通信的快捷、方便、即时、互动等特性,在纺织服装、鞋帽、机械、卫浴等多个领域推行按需定制、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智能制造,创新制造业模式。
(2)加速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积极筹措资金,吸引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搭建具有地方特色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支持,根据不同地方特色,设计可行性站点,为企业利用电商交易寻找新路子、新渠道,从而加速传统产业电商化转型。
(3)建立外贸发展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等基础设施,以网络方式进行交易和服务的跨境贸易活动。
(4)改变农产品的交易模式。把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交易的新模式,鼓励企业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商,推动运营商在销售、质量检验、外观包装等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4.2 培育前沿网络科技衍生的高端智慧型产业
(1)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车联网和智能家居等,抓住实施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的有利时机,发挥在电力、交通、环保、物流等领域的示范作用效应。重点发展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物联网产业,以此产生良好的效应。
(2)培育3D打印产业。在工业设计、模具制造、医疗等领域加强3D打印研发。培育2~3家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及应用企业,利用3D打印,打造3D软件开发应用等产业链。
(3)加强“数字福建”建设。采取可行性政策措施,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大力发展云工程与云服务企业。
(4)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福建现有互联网基础优势,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推动智能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发展视频、支付、定位等增值服务,鼓励基于苹果、微信、支付宝等新媒介的移动商务模式创新,形成包括设备制造、网络运营、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7]。
4.3 发展跨界新业态
(1)培育平台经济业态。福建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多,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多、有着庞大的个人消费群体,要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培育黏性强、跨界融合的新型平台经济业态。建设商品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平台等,发展平台型企业,促进企业在转型中升级。
(2)率先发展新兴产业。依托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优势,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打造创意元素及品牌效应,发展文化、时尚等创意产业。研发智能家用电子产品。发展智慧医疗产业,推进互联网在健康监测与实时监护、远程医疗方面的运用。
5.1 积极贯彻落实有利政策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国家和福建省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与措施都提出了指导思想、重点领域与方向、工作原则、保障措施等。好的政策、措施以及完备的制度体系要落实到位,各设区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要把国家政策与措施切实转化为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实际行动。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全省各设区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关于“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绩效考核机制。
5.2 加强领导、协调与沟通
重构适应互联网经济的管理新体系,建议继续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改革与建设,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出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各级政府部门做好“互联网+”牵头推进的协调和统筹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互联网+”发展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政策制度先行、在统筹推进标准化研究、产业链融合、科研难点等加大力度,让企业参与互联网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等,并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营造“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环境,打破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
5.3 大力发展创投基金
加快“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创投为主的互联网经济投融资模式,鼓励省内上市企业设立互联网创投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及民间资金投向互联网应用领域。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企业、“两化”融合企业在技术升级上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进与推动国内知名基金在当地设立办事机构,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经济优惠。
5.4 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围绕福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点需求,加快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信息消费等示范点建设,选择基础较好的区县(市、区)做好“互联网+”试点工作,打造产业链。在一些市、县开展网络化公共服务试点,创建互联网经济示范园区。创新政策管理,解决行业准入、数据开放等问题。围绕福建传统优势产业,在一些重点行业建设互联网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建设基础上,发展物联网技术和推广应用,建设数字福建公共平台,推动社会化应用平台和企业创新应用公共平台建设。
5.5 夯实网络基础
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技术先进的光纤宽带网络,扩大4G等新一代无线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争取在福州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全省建制村通光纤宽带,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让互联网在行业、领域、区域积极发挥作用,提升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应用效率。加大无线网络和无线城市建设力度,提高4G网络覆盖率,在建制村以上区域扩大4G网络覆盖面积,实现WIFI广泛应用;在中央苏区县农村建设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工作,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宽带上网难问题[8]。
5.6 强化智力保障
在合适的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增设或改造建设若干“互联网+”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互联网+”基地,强化“互联网+”实践运用。鼓励社会机构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龙头农业企业等高层管理人员中开展培训,加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促进人才流通。利用招商会、推介会、对接会,引导鼓励闽籍“互联网+”人才回乡创业,吸引异地“互联网+”高端人才来闽创业。在互联网产业人才评价机制上创新突破,为高端创业人才在落户、住房补贴、医疗保健、子女就业就学等提供多重优惠。制定开放政策,赴台湾招揽互联网高级人才,聘请台湾互联网产业界知名人士担任省级互联网经济专家[9]。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大力支持国内外互联网企业进驻福建,鼓励福建高校与国内外互联网企业联合培养“互联网+”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建设“互联网+”专业孵化器,为拥有互联网技术、创意的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服务。
[1] 于伟国.2016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6-01-18). http:// fj.china.com.cn/2016-01/18/content_16832626.htm.
[2] 福建省统计局.201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2-25).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gb/201602/t20160225_38524.htm.
[3] 天津日报. 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EB/OL]. http://tech.hexun.com/ 2015-03-18/174153464.html.
[4]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福建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速推进[EB/OL]. http:// www.miit.gov.cn/newweb/n1146290/n1146402/n1146450/c3269054/content.html.
[5] 福建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J].互联网天地,2015(5):92.
[6] 刘姝君.于密林. 福建成立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EB/OL]. (2016-03-11). http://stock.sohu.com/20160311/n440131366.shtml.
[7] 吴伟萍. 以互联网促进广东产业升级转型[J].新经济,2015(5):21.
[8] 福建省人民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EB/OL].(2016-02-25). http://www.fujian.gov.cn/zc/zwgk/zxwj/szfwj/201602/t20160226_1147659.htm.
[9] 福建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EB/OL].(2015-07-27). http://fj.people.com.cn/n/2015/0727/c181466-25730935-4.html.
2015年福建省科协科技思想库重点项目“互联网+与福建产业升级转型研究”(FJKX-A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