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两岸故事”——以微纪录片《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为例

2017-03-31 13:11
海峡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台生纪录片大陆

王 晗



讲好“两岸故事”——以微纪录片《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为例

王 晗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电视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的公开演讲中,讲述了很多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拉近了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和平发展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作为身在海峡西岸的媒体人,“两岸故事”也是我们的“中国故事”,现如今,新媒体提供了讲故事的新方法、新平台,全球网友逐渐习惯用互联网的新思维去认知世界、分享自身;本文以笔者参与制作的微纪录片《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为例,探讨如何结合媒体发展,利用媒体人的身份,讲述好我们的“两岸故事”。

新媒体 两岸青年 和平发展 中国故事

1 讲好“两岸”故事,青年题材讨巧

《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是一档结合网络视频微纪录片、同名书籍刊发以及大型活动现场报道于一体的栏目,2015年在国内多个省市展开采访拍摄制作。在经历了2014年“3·18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之后,台湾青年明显成为了两岸统一路途上需要直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不可否认,许多台湾年轻人脑海中的大陆还停留在一个“吃不起茶叶蛋”“脏乱差”的印象中,诸多原因导致他们的看法不客观、说法不负责、做法不走心,他们的偏见来自于对大陆的无法了解以及不想了解,加上台湾政客操弄、政局波诡云谲,年轻人往往容易跟风、扎堆、受影响,很多台湾年轻人未必就是真心想要反对两岸统一,也早已烦透被政客利用,但大环境驱使他们只能听见一种声音,选择一种做法。因此,一个在他们身边给他们传播心声的渠道尤为重要。《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精心寻找了几十位在大陆求学就业的台湾年轻人作为故事的主角,不走传统的官方路子,真正从台湾青年身边“下手”,让这些选择到大陆、已经在大陆生活学习过、对大陆最有发言权的台湾青年,用年轻人的方式发声,以亲身经历、真实选择、抓住的机遇、成就的梦想来告诉家乡的同胞,他们眼中大陆其实是一片怎样的景象。

2 弱化讲概念,拒绝喊口号

“求学”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古人远离故土负笈游学,今天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业,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本难念的“小别离”。台生大陆求学就业,很多人刚看到这几个字眼,第一反应这可能是一个关于别离的故事:台湾学生不在自己的家乡读书,为什么要到大陆去呢?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是什么造成了别离?又为什么选择了别离?离开了之后他们过得好吗?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吗?是否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潜意识关键词的引导下,作为“记录”的节目就可以做出许多阐释。例如,不在台湾读书可能是因为家乡的发展有局限,而大陆的机遇更多;或是追梦途中的件件小事、遇到形形色色的师长朋友,美丽的城市、丰富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这段不同凡响的求学经历也非常美好有趣;又或是自己从刚来大陆到如今改变看法的漫长过程。这些话题,足以构成吸引受众的焦点,且容易升华求学就业的主题,却唯独弱化了“两岸统一”这个核心概念,但作为媒体人不能忘记,主旨是要镶嵌在话题里的——造成“别离”的真正原因发人深省,这个“别离”真的只是远走他乡求学的“别离”吗?在活动系列报道的其中一篇里,主人公台湾女生的外公曾是祖籍天津的抗战老兵,战后到了台湾就再也没能回过家乡,女生为了完成外公的心愿努力读书,以高分考回了天津南开大学。“别离”是为了“重逢”,而重逢的意义,是统一、是回归,是和平发展之后的携手并进,这些“不能喊的口号”是要受众自己从作品中去感悟出来的情怀。

3 制作手段多样,推广体系完整

《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实现了现场报道电视新闻播出、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系列报道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微纪录片视频网站播出、相关书籍后续刊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节目制作宣传体系。

《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系列活动在启动仪式的前两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视频摄制组事先组建成员,前往福建、上海、北京等地高校进行街头采访,搜集台湾学生在大陆求学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的帮助等热点话题,以及对活动题材的建议,并建立和台生之间的关系网,这些问题集合成的“预热片”在活动启动之前就已由各高校的台湾学生转发至自己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同学、朋友响应,其中不乏台生和台湾亲友的关注,从而得到更多的后续制作思路。

“弱化仪式感,增强综艺性”的氛围是活动启动仪式的一个新尝试,启动仪式多由到场台生嘉宾在台上自行发挥、参与主持,减少了古板的发言、讲话,让嘉宾乐在其中则更容易调动气氛。活动现场采用的网络直播手段,实时转发台湾学生与制作团队在现场互动的实况,制作团队的编辑、编导们也纷纷到场,加深了解的同时,为后续的采访、拍摄、报道等合作定好方向、打下基础。启动仪式和一系列参观、游览等配套活动于第二天在电视新闻中播出,不少台生反馈,这是自己第一次登上大陆的电视荧屏,有的甚至自发将电视新闻录制并剪辑出新闻片段,转发至自己的社交平台。

启动仪式过后,联合采访组和微纪录片摄制组一同出发前往事先建立好联系的高校进行正式采访。联合采访至少包含了文字采访组、广播音频采访组以及微视频制作组的视角,使单一的主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化。例如,文字采访更加注重与采访对象从沟通中拓宽思路,广播采访注重于声音中透露的情感,视频组更多的是抓住采访对象现场的画面细节、肢体语言,这几者在采访中相辅相成,远比单独的采访组分别作业更能够给作品注入更多鲜活的气息。

在后续视频制作和文稿写作环节,制作组多次收到受访对象主动提出的请求,希望批量购买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亲友之间看见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出现在纪录片中、上了电视新闻、被写在书本当中,也是一种不小的触动,增强了两岸青年合作的积极性。

此前传统媒体盛行时,因其特有的“正式感”,被默认限定为官方发声,“讲故事”的手法就一直被认作是面向年龄较小的受众群体,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逐渐丰富,让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故事”,伴随着“故事”的全年龄化,则需要越来越多样的记录视角和分享手段相匹配。《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媒体人应该进一步倾力完善“数箭齐发”的制作体系,才能将新旧媒体的相互作用力发挥到极致,力求最终达到反“独”促“统”的传播目的。

猜你喜欢
台生纪录片大陆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IQ大陆
大陆高校录取600台生
北方大陆向
情感
望两岸教育政策能够“维持现状”
冰之大陆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