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比较、分析等活动,自主编题,小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题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让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先到家乡美丽的陡水湖去看一看。(观看一段宣传片)
师:美吗?
生:美。
2.算一算。
师:我们平时喝的林云山泉矿泉水就产自美丽的陡水湖。瞧!(举起手中的瓶子)这种小瓶装的林云山泉原来有300毫升,老师忍不住喝去了120毫升,还剩下180毫升。
师:根据这三条信息,我们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或百分数的问题?
生:喝去的占几分之几?那么还剩下几(百)分之几?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3.揭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家乡的宣传片,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引起学生对这节复习课的浓厚兴趣,让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同时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师:我们通过计算,得到了以下信息(电脑显示):
①一瓶水300毫升;
②喝去120毫升;
③剩下180毫升;
④喝去的占五分之二;
⑤剩下的占五分之三。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数学问题,敢来编应用题吗?
师:现在老师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上面信息中选择两条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编成一步计算的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看看可以编多少道题。现在开始!(还有补充吗)
小组汇报:
①+②喝了这瓶水的几分之几?
①+③剩下这瓶水的百分之几没喝?
②+③剩下的占已喝的几分之几?
①+④已经喝了多少毫升?
①+⑤剩下多少毫升没喝?
②+④这瓶水原有多少毫升?
③+⑤这瓶水原有多少毫升?
师:同学们真爱思考,编出了这么多题。下面我们提高难度,和刚才一样,小组同学从上面信息中选择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编成两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小组汇报:
已喝的比剩下的少百分之几?
剩下的比已喝的多百分之几?
1.归类。
师: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8道题。你能给它们归归类吗?(师生共同整理)
(1)求喝去几(百)分之几、剩下几(百)分之几、已喝的比剩下的少百分之几、剩下的比已喝的多百分之几……
这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用比较量除以标准量。
(2)已经喝了多少毫升?剩下多少毫升没喝?就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这瓶水原有多少毫升?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对比:这两类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3.小结:我们在解答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时,关键要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如果单位“1”未知,要先找出对应关系,用除法计算或列方程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选择信息并提出问题,组合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自己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些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沟通了各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师: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比,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林云山泉水厂知道我今天免费给他们做广告,特意要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厂家解决。
小小质检员:林云山泉水厂生产的桶装矿泉水合格率是99.8%。如果有8桶是不合格产品,那么这一天共生产了多少桶矿泉水?
成本核算员:林云山泉矿泉水现在每箱的成本是12元,比原来降低了20%,如果工厂按每天生产2000箱来计算,现在一天可以节约成本多少元?
当好销售员:大家很快就要毕业了,即将离开母校,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六年级同学去游玩。我们班49名同学每人需要一瓶矿泉水,单价是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比较得出最省钱的方案)
【设计意图:在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当了回质检员、成本核算员和销售员,他们俨然是在为公司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小小的心灵多了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看来,同学们都复习得不错。下面我们来一次比赛,时间为2分钟,最先完成的同学将获得由厂家赞助的矿泉水一瓶。为了比赛公平,老师统一发试卷,先拿到试卷的同学把试卷反扣在桌面上。
课堂小测试
请你先认真地把试卷读完。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这时距甲地有多少千米?
3.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
4.三天修完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150米,第三天修的是前两天的总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这张试卷,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有,那就笑在心里,静静等待2分钟的到来,好吗?
师: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师:是老师在耍你们吗?这张试卷有意思吗?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张有意思的试卷。
师: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加上同学们的努力,你们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四句话(齐读):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数量关系要读懂,没读三遍别起动。
【设计意图:平时我们在做习题时总是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然而,学生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题就做,结果是题目要求没领会的现象还是时常出现,真让人头疼。这个环节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真审题是多么重要。这种体验远比教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而重要,它绝非只是学生停留在表面、承诺在口头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