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妙手绽“花容”记武汉市青山殡仪馆防腐整容师陈萍

2017-03-31 03:32王池富
中国民政 2017年4期
关键词:殡仪馆整容遗体

◎ 王池富

青春妙手绽“花容”记武汉市青山殡仪馆防腐整容师陈萍

◎ 王池富

工作中的陈萍

每天有人死亡,365天不会间断。殡葬人每天都在遗体、骨灰、花圈、挽联、灵堂中打转,看到的是悲痛欲绝的客户、愁眉紧锁的吊唁人,听到的是催人泪下的哀乐、悼词和呼天抢地的哭泣声,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真诚为客户服务的信念,一天都很难挺过去。但女承母志的陈萍却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8个春秋。

1997年,正值花季的陈萍不顾世俗偏见,听着别人冷言冷语,毅然走上殡葬岗位,当上一名整容化妆工。按照规定,在殡仪馆工作首先要过恐惧关。在遗体存放间,当陈萍第一次拉开那扇冰冷沉重的金属大门,阴暗的灯光下,几十具惨白的遗体首先映入眼帘,他们躺在多层冷柜里,姿势不一,容貌各异,有的睁大眼睛,有的张开嘴巴,有的作挣扎状,阵阵冷风夹杂着恶臭、防腐剂和消毒水的异味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她独自一人在里面进行登记、检测、验对、清扫和消毒,反复磨砺意志和胆量,仅半个月时间就顺利通过了恐惧关。

刚开始整容化妆时,陈萍经历了一个思想逐渐转化过程。为了适应工作,她处处锻炼自己的胆量,抬尸、包扎、穿衣、整容事事抢着干。不会操作,就虚心请教老师傅,并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很快就掌握了遗体处理的技术要领,成为整容化妆的技术骨干。

由于陈萍敢于吃苦,善于学习,很快就被推选为防腐整容组组长,平均每天要负责10多具遗体整容化妆,平均每周要处理一具特殊遗体,包括碎尸、断尸、焦尸、水尸、腐尸、臭尸。陈萍将仅有的几名部门成员拧成一股绳,以身作则,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爱心,诠释着“服务民政,幸福民生”的民政工作宗旨。

在对遗体整形处理上,陈萍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06年1月30日下午,武钢厂区发生火车与一辆小车相撞事故,四人蒙难。遇难者都很年轻,遗体血肉模糊,面目难辨,有一位生前非常漂亮的姑娘,左脸遭猛撞呈紫黑色,且高高肿起;还有一位年仅31岁男子,火车轮从其头部辗过,脑内骨肉被挤空,整个头部像一张薄纸,头皮像拖把的碎布条,一缕一缕地通过约一厘米宽的皮肤与颈部相连,五官全无,甚至都无法辨认皮肉的来处。可以想象,让这样严重变形的遗体恢复生前模样几无可能!但陈萍没有犹豫,没有一丝退却。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一遍又一遍用热毛巾清洗、敷压、褪瘀消肿,一针一线地缝接破碎的皮肉、一点一点用棉花、橡皮泥填充脑腔……3天时间几乎不分昼夜,直至面目走样的姑娘逐渐回复生前容貌,五官全无的遗体现出清晰的轮廓。

社会在发展,丧葬观念在更新,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服务需求在提高。熟知陈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她身上的服务创新精神。陈萍说:“作为新时期的殡葬人,服务不改革、不创新,就是渎职。”在服务过程中,她洞悉客户新需求,结合武汉殡葬习俗,适时推出了“遗体香水沐浴”服务项目,事死如事生,代表家属尽孝,为遗体洗头、洗身、按摩,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2012年,她在处理遗体时,发现家属由于缺乏一些死亡基本知识,刚刚去世时没有及时合上亲人嘴巴,经过三天冷藏,嘴巴大张,模样恐怖,给亲人留下心理阴影。陈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反复揣摸,认真研究,终于设计开发出“口腔闭合器”,遗体冷藏之前,在下巴处装上闭合器,有效解决了逝者嘴巴不能闭合的问题,这一行业发明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人生一世,奉献二字,陈萍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责任感,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韧性,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勇气,在这平凡而特殊岗位上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耕耘,用服务抚平客户的心灵创伤,用真情和豪气筑起光彩的人生,用智慧和爱心谱写成一曲青春之歌。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青山殡仪馆)

猜你喜欢
殡仪馆整容遗体
整容之前先“整心”
去殡仪馆
整容之前先“整心”
魂锁殡仪馆
以“微更新”实现城市治理的“微整容”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殡仪馆里的笑声
与死者的遗体告别
老叔整容了
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