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58-01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和主要学科,以其深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独自屹立在小学生的课表之中。而小学语文作文更像是语文课堂上的一朵奇葩,让每一位躬身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挠头,更让实践语文知识的小学生们头疼。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使小学生在作文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最终养成终身写作的习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语文的综合性既体现在语文中无论从主题、年代、国籍,还是选材的语言和文体、题材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体现在语文中的阅读、作文、基础知识等互为影响和补充。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的,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写作前,必须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不费吹灰而信手拈来。熟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尽管我们常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读书有益,既是读者思想中的一次旅行,又能怡情、博彩、長才,正如培根在他的名著《论读书》中所提到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所以,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书籍、名著导读等,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2.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爱上作文课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设备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者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比如教师让学生描写一种动物,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关于动物的视频,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观看结束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描写,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都能够热情高涨地进行写作。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师生之间才能够默契的配合,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是重要的前提。
3.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学生作文写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要在正确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借助教材的讲解和学校、班级组织的一些基本活动以及学生的课间游戏活动等,比如在教学古诗《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让小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小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想法化作文字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