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顺
【摘 要】计算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因为计算能力不足而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进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对于难题的攻克率也会不断增加,在每天的成长和进步中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魅力和乐趣,形成良性循环,可以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计算道路上的干劲,学生应当努力发掘自身的能力,而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这是给双方共同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24-02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的得分情况不够理想。教学计算题本身枯燥无味,造成学生感知不全面、不精细,加上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会使信息失真,造成错误。通过实践,提高计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提高计算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生做计算题,提笔就算,运算顺序也不弄清楚,要么把符号移错、要么把数据抄错。因此我先让学生看清数据和符号,再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能不能通过我们学过的五大运算定律和两大运算性质使计算变得简便,不能就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但此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习惯,又能保证计算的准确。
我们应养成每天都做计算题的习惯,每节上数学课时,我都让学生做几道计算题,做了再更正。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有一定的提升。
二、提高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四步曲
1.直接写出得数
直接写出得数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直接写出得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是直接写出得数能力的反映。每节课课前5分钟我们进行直接写出得数口头抢答、小组抢答看哪组答对的多,力争让基础最薄弱的学生都能答对一部分,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这部分知识里,我们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他们有一定的数感,然后再检查验算。直接写出得数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才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学生在做此题时,我要求不能一看到题就做,要先仔细审题再观察数据的特点,看看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若没有跟我们学过的哪一个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一样,绝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也要“想方设法、胡乱、盲目”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用简便方法的就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计算,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最后,还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数据、运算符号的。
此外,在解决此类题时,既要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推理,又要逆向推理。比如,乘法分配律ab+ac=a(b+c),減法的运算性质a-(b+c)=a-b-c,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要会倒过来用。
3.求未知数x
人教版解方程要求学生紧紧抓住“天平平衡的原理”,但在实际解题中解x为除数、减数(如1.5x-x=3)这两种类型的方程时,这种方法行不通。这时我们就应该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来解,这样通过长期的实践,比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容易多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此外,我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它来解比例。未知数解完,一定要把解带到式子里检验等号两边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解对。
4.列式计算
做此类题时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学会断句、多读题目,必要时要画线段图帮助理解,要正确理解数字名词和术语(和、差、积、商、除、除以、倍数)等等,弄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步骤:
(1)认真审题,通过题中数字名词和术语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是在前面的,哪部分是在后面的);
(2)按照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必要时添上括号;
(3)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三、提高计算能力,加强针对性训练
例如,计算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往往把小数点点错。又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往往在约分、通分以及互化上出错,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的不足。这样我们就得对学生加强针对性训练,在计算练习的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训练时我们得注意在数量上有个度,每天练一定量的题就行了,关键要质量。
四、评选“进步之星”,教会学生善于检查
课堂教学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考试后,评选出计算题的“进步之星”,通过发作业本、笔的表扬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准确的重视程度,通过奖励来激励每一小组的学生,让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形成竞争。
同时引导学生要学会检查,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在进行计算题检查时,不能只用眼睛看,要做到三要:一要看清数据有没有抄错;二要看运算顺序有没有对;三要用草稿本盖住做好的题,重新算一遍,结果相同则看下一题,若不同要对比一下,找出错误的原因,方能开始下一题。
由上可见,计算题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遇到学生计算出现问题时,不要简单归结为学生“粗心”与“马虎”,应该深入研究错误根源,然后再针对错误原因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占普;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15(02)
[2]刘延琴;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浅谈[J];教育革新;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