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知行合一”理论与观念成因的探讨

2017-03-31 03:26杜美红樊晓丹孔铧
科技资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教育方式知行合一

杜美红 樊晓丹 孔铧

摘 要:对现在大学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观察,与过去大学生的对比。认为现代大学生缺乏实践,解释其教育方式、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三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希望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行合一”的观念和理论。对现代大学生缺乏实践的学习提出建议,并得出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学习。

关键词:知行合一 教育方式 教育水平 生活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240-03

Abstract: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st,compared with the past College Students.As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practice and explain the way of education,standard of living,education leve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hop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gether,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On Modern College Students'lack of practical learning suggestions, and that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theory and practice,to achieve"unity"effect,in order to truly grasp the learning.

Key Words: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Theory and Practice”;The way of Education;The Living Standard;The Education Level

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于这个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程度,因此,大学生如何学习成了重中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学习开始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现在大学生的教育开始越来越应试化,实践越来越不受重视,但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却影响着社会。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各种技能,为社会培育素质优秀人才[1]。

一个民族用最严格的方式把她最优秀的一部分青年选拔出来,给予最良好的培训和教育,让这些优秀青年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的文明,带领这个民族走向繁荣,这部分人就是大学生。从“公车上书”开始,近百年来,中国大学生一直都担当着全社会的先锋角色。《全国大学生泰达宣言》中,号召大学生造就和谐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培养自己的改革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

一百年前的大学生们为了民族的存亡从理论到实践,一点一点的去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他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知行合一,完美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才有了现在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共和国。我国自古以来重视童蒙教育,并以纲常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形成独具面貌的传统儿童教育特色,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发轫于古老而深邃的《易经》思想,在儒家人文精神氛围影响下茁壮成长,在古代中国独特的教育文化特征保护下良性生存,最终使传统儿童教育思想以独特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2]。

2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成因

知行合一,看似简单的4个字,要做到却是不易。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90后,却是社会争议颇大的一个群体。由于多年单纯的校园生活与高考压力,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脱节,参与实践动手机会少,导致除了学习到理论知识,其他方面经验严重缺乏,实践方面眼高手低,知识得来渠道主要是老师讲授,上网查询以及各种典籍资料,却很少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一番,从实践中自己去总结,去验证理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最好建议,也是最好诠释。

2.1 生活水平方面

与父辈祖辈相比,这一代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接受到更为高等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言知之易,行之唯艰也”,是的,知易行难,那是因为人类进步史上每一次跨越都包含着无数先辈的心血,而不是仅仅从书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他们总想着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却从未考虑过这些知识应该怎么使用,应用在何处,因为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尚书·说命中》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爱迪生在发明和改进电灯的过程,发现灯泡里的空气影响灯泡使用寿命,认识到灯丝的熔点要高,于是采取抽真空的技术。采用高熔点金属做灯丝,但是一开始效果不理想,经过多次努力获得成功。这些都在表明着知易行难。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受到经济加速发展的影响,都有着浮躁,急功近利心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也是如此,只是模糊理解,并没有深入探讨,大学的知识,尤其是理工科的原理和定理,都是先辈们经过多次实验实践才得出的。可以说,没有行,又哪来的知,脚踏实地才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真正态度。

2.2 教育形式方面

在教育方式方面,多方面因素致使国家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代也越发地暴露出它的弊端。从小开始就被灌输已经被灌输了几百年的理论知识,这倒也无妨,因为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发现的永恒的真理会给他们引导和启发,所以,他们需要了解。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似乎对其过于重视了,考试分数虽然没有完全掌控他们的人生,但也足以动摇他们前进的方向,为了分数他们拼了命地啃书本,咬文嚼字,成了学习机器,机器哪来的创新,哪来的思维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落实实践之后,便与我们只停留于理论截然不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难道不好奇这个理论是如何得出的,她究竟对与否,这些疑问只有自己亲自实践才会明了吧。在教育方面,也可以采取对教学理论的梳理。以往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是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差异角度展开的,这样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矛盾,但难以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启示。因此,从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入手,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结合的层次对应性,弄清其结合的内外机制,就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3]。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教育方式知行合一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加快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