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6-045HLJU。
摘 要:《说文》部首的编排方式是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两种系联原则。其中形义结合系联占了绝大多数,单纯的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则较少。540部首始一终亥,构成了一个循环整体,具有包罗万象、衍生万物之意。
关键词:《说文》;部首;系联
作者简介:郭帅(1990-),男,河北邯郸人,黑龙江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史、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1.《说文》部首的系联原则
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了部首分类编排法和部首的次序安排,对后世字书产生深远影响。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
这段话阐释了编排部首的基本原则。“始一终亥”是整个部首体系排列的大方向,具体到内部则是按照“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据形系联,引而申之”这个原则安排。据此,我们可以有以下猜想:首先,从9353个汉字中分出540个部首,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其次,把这540部首按照意义的关联性集合在一起,所谓“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最后,根据形体把这些部首串联在一起,构成整个部首系统。由此可以看出《说文》部首的编排方式是按照形义结合的原则编排。
2.对《说文》部首排列次序的解释
现存最早给《说文》部首次序编排进行解释的是南唐的徐锴。他在《说文解字系传》中作有《部叙》两卷,仿照《易经·叙卦传》的体例从“一”部向下推原编排的缘由。例如,“此,止守此者居正也,故次之以正。居正于是,故次之于是”。徐锴多从事理的角度阐释编排次序,并且按照540部首的现有次序衔尾相承,依次解说。他的解释多强说穿凿,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第十五卷上》中也对部次作出了解释。段玉裁的解释大部分是从字形的角度阐释,个别从义类的角度阐释,大多符合实际情况。段氏注明“不蒙上”者多达60余部,实际情况并不像段氏所说这么多。例如段氏认为“金”不蒙上(劦),其实“金”应该蒙“土”部。《说文》“金”部:“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声。”段氏的分析过于简单,有许多联系没有揭示。《说文》部首的排列次序并非全是衔尾相承,有的跳过上部,甚至数部相接的情况。
清代蒋和王筠将《说文》部首次第的研究推向了高峰。蒋和作《说文字原表》和《说文字原表说》两篇内容,附录在《说文字原集注》之后,对《说文》部首的系联关系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王筠又在《说文字原表》的基础上重新作了校定,改名为《说文部首表》附在《说文句读》之后。两家对《说文》部首的系联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大部分成果是正确的,但是受时代局限,有些解释存在牵强成分。
从部首排列的整体情况来看,《说文》部首的排列呈现树根状分布,从“一”开始一直系联到“亥”,这是最长的一条“根脉”。《说文》部首的排列次序并不像徐锴分析的那样一条线首尾衔接串联到底,也不像段氏分析的那样破碎。
3.《说文》部首系联的特点
3.1有些部首并不是衔尾上联,而是跳过上部甚至几部系联。
例如,第205“桀”部,不承第204“久”部,而是承第200“舜”部(或者承第199“舛”)。《说文·桀》:“磔也。从舛在木上也。”“桀”承“舜”部,取“舛”之形,下加“木”形。
3.2有些部首从表面上看字形形体没有关系,但是实质却是一样,取本质之形系联。
例如,“仌”后接“雨”,两字形体不同,但是都是水。许慎据形系联部首并不是完全依照汉字形体表面的相关联性,有时为了把同属一个义类的部首编排在一起,还考虑事物本质上的形体联系。
3.3天干、地支按内部顺序相连。
天干地支全都放在部首的最后。这些部首形体之间皆不相似,显然不是据形系联。许慎把十天干比作身体的十个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把十二地支分配到十二个月,按照阴阳气的此消彼长次序排列。数字“一”“二”“三”“八”“十”没有排在最后一篇而是散在前面部序中,没有大小次序。剩余的“四”“五”“六”“七”“九”依次排列在最后一篇。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许慎对《说文》540部首的编排有着严密的编纂思想。他不仅需要考虑部首意义上的联系,还要考虑形體上的联系,同时在整体上还要符合“始一终亥”的宏观走向。
4.总结
从现存的《说文》部首排列次第来看,在清人的研究下大部分部首的排列关系是明确的,但也存在少量排列次第不明的部首,不过这并不影响540部首的整体系统。《说文》部首主要据形义结合的方式系联,又以单纯的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作为补充。540部首始一终亥,呈现树根状分布,系统严谨,凸显许慎的哲学思想。许慎编排540部首的目的不是为了查检便利,而是设置一个汉字衍生变化系统,以网罗所有汉字,达到“同条牵属,共理相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王筠.说文句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5]蒋和.说文字原集注[O].乾隆戊申夏日镌,本衙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