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办公室的故事》

2017-03-31 15:33索兰
美文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尤里话剧办公室

索兰

2016年一月初,寒冷的北京城里,我沉溺在郁闷的情绪中。期末论文的烦恼挥之不去,我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一天晚上,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原来是我的父母从俄罗斯给我打来电话。一接电话就感觉到妈妈非常激动,她肯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要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她兴奋不已:俄罗斯主要频道的新闻刚才播报,中国有一个话剧院上演了新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

中国话剧《办公室的故事》是由拍摄于1977年的前苏联电影《办公室恋情》改编而成的,前苏联的这部电影在中国被翻译成了《办公室的故事》。这部电影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埃·梁赞诺夫执导,是其喜剧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他两部是《命运的作弄》和《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每个俄罗斯人都至少看过一次,也是俄罗斯电影艺术中一部公认的杰作,我每年也都会看好几次。一直觉得,里面的幽默很有俄罗斯特色,只有俄罗斯人才能明白这部电影中的“包袱”。因此,听到中国人要上演根据这部电影改编而成的话剧时,我又惊又喜,希望尽快去一探究竟。正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一月份有两天要演出该话剧,我立即在網上买了票,迫不及待地准备去看中国演员如何演绎这个有俄罗斯特色的故事。

“办公室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莫斯科的一个统计局。70年代的俄罗斯是什么样的?那是苏联时期,我还没有出生,我的父母给我讲了很多。那时,国家政府提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但社会中出现了一些现象难以让老百姓满意。比如,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且也不一定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进口的商品,因为货量一般有限。在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现象:电梯里两位女士聊天,一位女士手拿着很大的冻鹅,另一位女士问她,这个冻鹅是在哪儿买的,她就回答说“那边已经没有了”,即卖光了的意思。小时候妈妈也经常跟我讲,他们当时很难买到好吃的东西,比如香肠、奶酪、冰淇淋等,可能过节的时候才有。再比如,前苏联的老百姓很难通过政府的允许去国外学习或工作,因此,苏联人在国外工作的情况算是异常的。《办公室的故事》中有一个人物,他在瑞士工作过几年,回来到统计局做副局长。他跟其他员工讲,他在瑞士工作过,大家都以十分赞叹的眼神看着他,在他们的眼里他是来自另一种世界的人。

《办公室的故事》以上属和下属之间的恋情为主要情节。女主角是一位单身的以工作为全部生命的统计局女局长卡卢金娜同志。她早上到单位比谁都早,晚上离开比谁都晚,她完全忽视自己的外貌,而且有像男人一样的性格,员工在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男主角是一个有两个儿子的单身父亲,统计员诺沃谢利采夫同志。他每天早上都要送孩子到幼儿园和学校,然后赶紧去上班,下班后先要买一些东西,接孩子,然后才能回家休息,是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诺沃谢利采夫感觉他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成为处长,而且这个职位能够帮助他挣多一点钱照顾孩子,但因为他一直很害怕卡卢金娜,所以不敢在她面前提这件事。有一天,诺沃谢利采夫的老同学被提升为统计局副局长,在他的建议下,诺沃谢利采夫开始向卡卢金娜献殷勤,以获得处长的空缺。但诺沃谢利采夫没想到,他在与卡卢金娜交往的过程中会真的爱上她。女局长在这种交流中也变成漂亮而幸福的女人。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男女逐渐靠近,最后消除所有误解,终成眷属。

去看话剧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1985年被译制成中文。当时为俄罗斯的女主角卡卢金娜配音的是中国的有名演员冯宪珍,她的“低音炮”嗓音特别适合为像卡卢金娜那样女强人配音,帮助她在译制片中保留苏联电影女主角的个性,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译制片《办公室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一经播出就产生了极大影响。这部电影一直到现在都很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对很多走过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它也会有相似的表现,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和幽默。发现这些信息以后我就更充满了好奇心:中国人那么喜欢我们苏联的电影,那他们会怎样表现这部苏联电影改编而成的话剧呢?

中国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主演是30年前给卡卢金娜配音的冯宪珍,男主演也是中国的优秀演员韩童生。有趣的是这两位演员之前已经合作过,而且扮演的是基于埃·梁赞诺夫导演的另一部经典作品《命运的捉弄》的戏剧。埃·梁赞诺夫执导的俄罗斯电影都有特别的风格,他很喜欢把可笑的和悲伤的东西结合起来,他最喜欢的题材是悲喜剧,他所指导的大部分电影都包含很多诗歌和歌曲,艺术性很强。两位中国演员能够几次扮演基于同一个俄罗斯杰出导演作品的话剧,的确是值得佩服的,这意味着他们对这位导演拍电影的风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那天晚上是我生活中最难忘的夜晚之一。我真没想到,话剧的气氛会与电影的气氛一模一样,男女主角被中国演员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电影中的歌曲在话剧中也出现了。电影中的歌曲对电影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导演在话剧中保留了电影中的主要歌曲,歌曲的中文翻译水平很高,听起来舒服自然。其中一首歌讲孤独人的故事。这个人准备走遍全世界,以便找到能跟他/她一起过日子的另一个人,他/她相信,世界上应该有这样的人,但“他如今不在身旁,不知他去了何方”。内容虽然有点悲伤,节奏舒缓,韵律优雅。我最喜欢另一首歌“天底下没有不好的天气”,这首歌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不管你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天气,你都应该安心地接受,因为每一种天气都有自己的好处。“天气”用来比喻生活中的事情,如果你遇到不利的情况,不要觉得烦恼,就像不要把下雨的天气看成不好的天气,而应该感谢上帝给了你这种经验。有一句歌词我觉得翻译得非常好:“接受生活的一切不如意,以感恩的心态来处理”。

不过,因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特征不同,再加上电影所展现的年代和目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导演也不得不改变电影中的一部分内容。比如,电影中有一个女性角色每天都要从莫斯科郊外去市里上班,她一般要坐市郊电气列车。她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她的房子虽然在郊外,但离火车站很近。在话剧中导演把这句话中的“火车站”改成了“地铁站”。看来对中国人来说,一个人每天都要从郊外坐市郊电气列车去上班是很少见的现象。俄罗斯正好相反,在大城市到现在还可以遇到这种情况。中国的大城市大家一般乘地铁上班,地铁也非常发达,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经常也有地铁站。因为这个事实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导演做了相应的修改。再如,70年代二十卢布在俄罗斯算是一大笔钱,现在用二十卢布什么也买不了。因此,在电影中诺沃谢利采夫向朋友借的用于买鞋子的二十卢布,在话剧中被改成了五百卢布。不过,现在在俄罗斯用五百卢布也买不到鞋,买双好鞋要一千多卢布。因此,我认为导演做这样的修改是为了让话剧中的场景与中国人的现实接近,因为在中国用五百元恰可以买一双好鞋。

上述的修改不影响故事的内容,我作为俄罗斯人很容易接受。话剧中还出现几个细节是导演自己插进去的,这些细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与俄罗斯文化相差甚远。

第一,话剧中男主角和女主角讨论采蘑菇的事情时提到“木耳”这个词,在俄罗斯森林里采蘑菇的时候不可能遇到木耳,这个词的出现使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第二,有一个情节,即诺沃谢利采夫的好朋友,也是他的以前女同學奥里亚,追求新来的副局长尤里。奥里亚和尤里本来也是同学,他们年轻时谈过恋爱,分手后很多年没有来往。但奥里亚再遇尤里后,感觉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很爱他。奥里亚开始给尤里写信表达她的感情。尤里对这件事很反感,想要把情况暴露出来,让同事们帮助他阻止奥里亚。因为卡卢金娜局长的劝说他没有这样做,但奥里亚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委屈。她让尤里把所有的信还给她,以免被尤里的妻子找到。在电影中尤里直接把信还给奥里亚,并说一句“对不起”,但在话剧中导演还加上了一些细节:首先,尤里跟奥里亚说,没有这些信他会非常难过,然后还信的时候望向观众说:“生活要求我们要小心”。从俄罗斯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需要改编的,但在中国“面子”十分重要,所以尤里才告诉奥里亚,他不太愿意还给她这些信,而最后一句话好像是在讲道理,这也是中国的很多故事的特征。

第三,在话剧中卡卢金娜教训尤里的时候两位都大声地喊,甚至拍桌子。在电影中没有这样的表现,在俄罗斯文化中两位领导以这种方式吵架是不正常的。在俄罗斯我们还是追求喜怒不形于色,不习惯那么热烈地表达自己激动的感情。中国好像也是如此,所以话剧导演让演员那么夸张地表达感情,可能是因为这样做更符合话剧的表演方式吧。

第四,在话剧中诺沃谢利采夫来卡卢金娜家做客的时候两位都很客气,相互放菜并不断地说“多谢多谢”,这肯定是中国人的交流习惯。卡卢金娜在接待诺沃谢利采夫的时候穿的是红色的连衣裙。在当年的俄罗斯,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穿红色,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红色看起来有点庸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幸福,中国人觉得,女人穿红色显得很漂亮。

虽然中国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与前苏联的电影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总的来说,这出话剧非常成功。我相信,那晚会让我铭记一生。中国人越来越关注我们俄罗斯电影艺术中公认的杰作:去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基于苏联电影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今年又上演了基于苏联喜剧片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这个趋势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会欣赏我们俄罗斯电影艺术的优秀作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尤里话剧办公室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春水涨又停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办公室搞笑日常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尤里的漫游之旅
尤里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