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华
摘 要 试讲是幼师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实训环节,是锻炼和提高幼师学生综合授课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抓住幼师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有效改善幼师学生校内试讲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大力提高幼师学生的从教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幼师学生 试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2.017
Abstract The lecture is education training students indispensabl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take students appear in the trial proces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teaching activities of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students,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e students; lecture; problem; strategy
试讲是幼师学生在校期间,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对将要实习的教学内容预先进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模拟演练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锻炼和提高幼师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师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任务。试讲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试金石。为使幼师学生毕业后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好更快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作为幼师学校应把试讲作为重点环节来抓。在组织幼师学生试讲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一些明显影响试讲活动效果方的问题:
(1)幼师学生专业理论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他们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刻性。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活动开展前提,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指南》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要在认真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基础上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水平。
①由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足,活动目标的制定与幼儿年龄阶段特点不相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制定的,学生试讲活动存在目标制定过高或过低的问题。目标制定过高,高于幼儿年龄阶段发展水平,幼儿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或者目标制定低于幼儿发展水平,使幼儿轻易就能完成教学目标。这两种情况都使教学变得毫无价值,成为无效教学。
②由于教育观念不深入,对教案理解不深刻,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教案深入分析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但试讲中却发现,学生对“备什么”理解不深刻,认为活动准备只是做好教具等材料准备,缺乏对活动目标、活动组织形式、活动过程各环节、活动小结、活动延伸等深入分析,更缺乏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年龄特点等的了解与分析。因此,试讲中学生只是将教学活动设计简单的背会。这样的展示活动,只体现了教师教的过程,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只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支持者、促进者和观察者。
(2)幼师学生教学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①教学活动材料的准备缺少目的性,运用缺少有效性。充分的活动准备是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幼儿能高效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相适应,这样使幼儿的需要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但在试讲中学生对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如何充分运用准备的材料方面能力欠缺。例如:《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学生准备了很多的交通标志,教师利用图片简单讲解了标志的组成及代表的含义。但这些材料中有些标志是幼儿不常见的,离幼儿生活经验太远,且是不需要幼儿掌握的内容。因此,材料准备缺乏目的性。
在对标志的类型和组成要素掌握方面,教师因利用图片,引导幼兒在充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归纳出交通标志包括禁止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三种类型,以及每种类型表示的要素。然后,反复利用图片,通过相互说一说标志代表的含义,找一找标志运用的地方,连一连标志,断一断标志运用的对错等环节,让幼儿充分认识标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材料的有效性。
②多媒体教学水平不高,制作简单,运用不熟练。多媒体能够综合运用图像、声音、视频,较图片更立体、形象、丰富。学生在运用时,只是简单的图片展示,加之操作不熟练,很难发挥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例如:在展示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时,学生只用几张图片展示其蜕变过程,缺乏连续性,幼儿难以真实感知。如果运用视频让幼儿观察其蜕变过程,再用图片让幼儿通过排序进一步巩固其蜕变过程,这样幼儿就会更深刻理解此内容。
③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各环节都是围绕目标实现而展开的。为实现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试讲中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的问题。在形式方面,运用集体形式较多,幼儿小组合作、个人主动探索的活动组织形式较少,或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不能充分体现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多以讲解法为主,这样不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需要。
④缺乏对五大领域的整合能力。《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的全面发展。”但在试讲发现学生对五大领域的整合能力较弱。例如《好听的声音》,目标是通过摇动装有豆子的瓶子,探索制造好听声音的方法。教师在试讲时只让幼儿尝试摇动瓶子,没有让幼儿体会怎样才能摇出好听的声音。如果教师能将科学领域的活动与艺术领域的技能相结合,教师与幼儿一起通过利用摇动瓶子中的黄豆拍打节奏,制造出好听的声音,那么就可以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制造好听声音的欲望,体验制造好听声音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这样不但使教学活动能深入进行,又能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3)试讲面对的对象与真实教育对象因年龄差异悬殊,使幼师学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因缺乏真实性,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针对3~6岁的幼儿,而幼师学生在试讲時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自己的同学,虽然模拟的是幼儿园教学情境,但因假定的教育对象无法表现出3~6岁幼儿所具有的思维发展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动作水平、知识水平等,因而教学环节中的提问、实际操作等任务很轻易的就完成,或假装一无所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学生试讲的效果。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动手操作、直接经验、亲身感受,此种情况下,教师无法真正感知幼儿的亲身感受是什么样的,无法真正观察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水平及效果,无法体会幼儿的直接经验的程度,进而无法明确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促进作用有多少。另外《指南》中还提出,在活动中还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即幼儿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这更是幼师学生无法观察到和实施的内容。因此,面对假定的教育对象,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是教学效果都大打折扣。
针对幼师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理论的学习,并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逐步幼师学生的从教能力。
1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1)认真学习《指南》,掌握各领域的核心价值,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并能依据这一发展水平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正确的教育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珍视幼儿特殊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儿童观,在制定目标时应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儿童发展观为指导,发挥集体教学活动中教育要把握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的功能。
(2)通过认真指导教案,组织说课活动加深对教案深层次的理解。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即教案,是决定试讲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教案,使学生的教案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方法多样,材料准备适当。
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的说课活动, 学生对活动材料准备、活动目标的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目标如何实现,实现哪一方面的目标,活动延伸的方式等深入分析,教师针对说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各步骤设计的目的、意义,明确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以便在试讲中能明确把握重点,顺利完成目标,为试讲打好基础。
(3)组织开展评课活动,做好试讲后的反馈工作。教师应重视试讲后评课活动。可采用自评、他评和师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自评是每个学生试讲结束后对自己的试讲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学生的内省过程。他评是同班其他同学针对试讲情况给予评价。其他同学在评价他人试讲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修正的过程。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他人的不足。师评是教师在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肯定优点,指出学生突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试讲后的评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试讲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增加课前三分钟展示环节,以积累知识,为学生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设置课前三分钟展示环节,展示内容可以是通识性知识如概念、现象、原理、背景、由来等,也可以是与五大领域内容相关的儿歌、谜语、故事等。三分钟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展示的过程是学生锻炼、提高表现力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克服胆怯心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和相关素材的储备,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表现形式。
(2)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内容,采用分段式练习法,提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段式练习,逐步推进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针对同一活动内容,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分段式练习的方式进行。
导入环节,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能用哪些方式进行导入,并现场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形式中有哪些是幼儿喜欢的,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在活动目标方面:练习为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制定目标。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对比,能直接感受和体会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幼儿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有何不同。进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这一方面发展的特点、发展水平及发展目标。
练习为实现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要求学生阐述通过这些方式,如何逐步实现活动目标,实现了哪一个方面的目标。鼓励学生尝试将专业技能与本领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使目标的实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加深入,更能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在活动材料运用方面:练习阐述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为实现目标准备了哪些活动材料,这些活动材料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是图片、实物、操作材料,还是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每一材料是为实现目标的哪一方面服务的,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进行展示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上材料准备情况和运用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反复修改,以提高学生准备材料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典型性等。
通过以上分段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的锻炼和提高。
3 加强与幼儿园合作,搭建试讲平台,实现教学的真实性
学校应多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在试讲期间可以请幼儿园配合将部分幼儿请到学校,在学校面对幼儿进行试讲;另一方面,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试讲,这样学生在面对真实教育对象时,能真实感知幼儿在于教师互动过程中所体现出其特点,作为教师更能真实体会到自己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优点和不足。另外,学校还应该增加见习次数,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所表现出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也能通过直观观察、学习、体会、认识、感知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教学,注意事项有哪些,教师是如何通过组织教学各环节实现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点的。
总之,试讲是幼师学生检验自己教育理论的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初步尝试。教师通过多个方面,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开展,促进和提高学生试讲效果,提高教学能力,为今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