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一种专业成长的实践范式

2017-03-31 17:54吴颖惠
中国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淀区种子专业

吴颖惠

教育科研部门承担着丰富教育理论、推进教育改革的任务,也承担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历史使命,对基层教育科研部门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区、县级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通过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在教科研活动中培养教师、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从被动参与教科研到主动设计课题研究,成为教科研的“行家里手”,让教科研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应有之义,从而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专业飞跃。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淀教科院”)作为基层教育科研机构,近年来创设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开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在引导教师在学校实践现场中,在充分表达、共同分享、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学习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任务,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与水平,培养更多推动教育改革的“种子力量”,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一、扎根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设计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是为了创立教育理论、形成教育流派,而是获得更为深刻的教育感知,形成更为通达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教育感知、理念与个人教育经验相融合,成为一种来自教师心灵深处的、促进教育变革的行动力。

教师开展研究离不开课堂教学,它是教师研究的“原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这个过程恰好也是研究的完整过程。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不同学校改革的实践、特别是课堂改革的实践紧紧挂起钩来,其所谓的专业发展是不靠谱的。”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设计思想,正是引导教师在教育现场中开展常态化的研究工作。

种子教师的“草根”特征。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的教师被称为种子教师。首批种子教师的研究团队共284人,他们全部来自于海淀区中小学教学一线。这些种子教师没有冠冕的头衔、骄人的名气,是典型的“草根”教师。种子教师平凡而普通,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小草一般“雨露润就长”“春风吹又生”,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田野之中。

走下“神坛”的教育研究。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主旨之一是接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走大众化、低重心的研究之路。这种返璞归真的教育科研取向,破除了科研“神秘论”与“高深论”,让研究走下神坛,走进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生活。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形成。一般来讲,一名教师经过3~5年的教学实践,就会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按照自己固有的经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成为经验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容易出现思维僵化、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成绩平庸,参与教育改革与教学改进能力不足等问题。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就是要将这些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善于总结教育规律与方法、乐于开展教育反思,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并形成一种成熟的、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

二、专业学习与实践改进并举的教师科研方式

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完成,是一个将自身已有的教育知识经验进行重整、提炼、升华,形成可操作的教育方式的过程。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作为新型的教师科研活动范式,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1.实践性和实用性突出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更重视研究,种子教师们以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经验为学习资源,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改进”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和能力构建的通道,将实践经验和实践研究转化为种子教师科研的方法论,从而提高科研活动的实用性。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科研活动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都是来自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例如,二里沟片区针对阅读组织了“阅读 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的主题研究活动;针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关于中小学实践课程开展,海淀片区进行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素养”的主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种子教师根据主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教学实践性策略化、逻辑化。

2.开放性和融通性突出

种子教师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在年龄、阅历、学历、任教科目、学习意愿和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这就决定了种子教师研究活动必须是打破学校、学科、学段界限的、跨界综合的、融通式的研究活动。其特点是:保持中、小、幼学段及学科的打通,以探寻教育的本质;关注课堂,与学生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研究与学校发展;了解各校的发展和研究特色,拓宽种子教师的视野。这种开放融通的研究方式,突破了传统形式的局限,提升了教师育人的综合能力,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性思想而非仅仅是学科性思维。

3.团队性和研究性突出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研究团队涉及海淀区138所学校,是海淀区目前涉及面最广的一支教师研究团队。总体上看,学习渗透到研究的全过程,种子教师追求不断学习,在研讨交流中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超越。种子教师研究团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合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學习型组织”。

4.经验性和学术性突出

佐藤学认为,学习是通过三种对话——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实现的。种子教师的集中研究活动强调突破教师已有的经验,通过浸入式的研讨,让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活动中,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倾听他人见解,再将两者整合、内化,形成新的理念及方法去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在四季青片区开展的研究活动中,来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种子教师王秀莉以《且思且行,走向专业》为题,讲述了她是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的。在二里沟片区的研究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的白雪老师以《最近发展区究竟在哪儿?》为题,梳理自己作为种子教师的研究心得,这些分享使得现场研讨变得真实、生动,充满感染力。2016年第二届种子教师论坛分片进行,更是突出人人参与研讨体验。各片区还开展了主题不一、形式不同的“红五月系列论坛”活动。种子教师在研究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同时,也从同业者那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共情,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沟通,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人生价值实现方式与职业路径重叠时,提升执业技能就成了自然而然、生发于内心的行为。

种子教师通过上述的交流和讨论,逐渐解决了困惑和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了教育教学行动,同时,逐渐开阔的眼界、不断丰富的思想也增强了种子教师的自信心、话语权和学术领导力。三年来,海淀区举办了两届以“科研促发展”为主题的种子教师研究论坛,评选出一等奖论文37篇,二等奖论文83篇,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学术性得以展现。

三、以课程提升种子教师教科研

能力

經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在市、区、校等不同层面都引起了良好反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綦春霞老师认为: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实践价值。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严水冬说:“研究活动解决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点燃了我们智慧的火花,激励我们不断努力。”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交流能力、引领能力等三方面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详见下表)。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一般要经历专业引领、同伴分享和行为改进等三个阶段。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以课程的方式,为种子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搭建平台,提供专业成长支持和帮助,让这些有进取心、有基础研究素养和教育情怀的教师,成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思想者和行动者。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张宏光老师所说:“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打开了种子教师的眼界,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有利于促进种子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刘丽伟老师,在感受到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带给她的教育新认识和理解之后,放下了之前的抵触情绪,开始从内心真正融入了研究团队,每次活动都努力调课参加,逼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在不断地聆听学习、交流讨论中,让自己的大脑飞速运转,丰满自己的羽翼。两年多来,一批种子教师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有些种子教师成为学校科研主任、甚至成为副校长,发挥了更大的影

响力。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是一种扎根教师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而富有韧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时间上、精力上的付出。希望参加项目的种子教师成为卓越的人,能够成为富有信心和雄心、成为试图影响教育的人物,学校教育发展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我们脚踏实地,偶尔我们也会抬头仰望星空。希望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的探索,能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提供一条可借鉴的

途径。

猜你喜欢
海淀区种子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桃种子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可怜的种子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北京市海淀区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