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飞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足球运动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运动被称作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针对当前我国的足球发展状况,其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想将校园足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进行提高,需要将球员的足球意识和体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可以促进足球运动更高的发展。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教学理念 训练实践
一、校园足球的训练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校园足球的相关训练不仅要向球员传授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帮助球员养成勤于锻炼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球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公平竞争意识,满足球员初步发展的各种需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通过足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贯穿人文理念。
(二)培养球员的足球意识
每个足球运动员都要具备足球意识,对于球队的持续发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培养足球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教练的正确指导,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体验,逐渐养成足球意识。在高校足球教学当中,教练员需要在各个方面着手,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奠定足球意识的培养的基础。教练需要为球员提供比赛机会,丰富球员的经验,使球员通过实战,巩固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教练需要为球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球员的运动水平。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师生关系,教练员需要充分了解球员的能力和水平,对他们的个性和爱好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建立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球员需要更加听从教练的智慧,并且可以在足球训练当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教练员在讲解相关的动作概念的时候,语言的描述要具备准确性,语言要足够生动和形象,帮助球员更好的理解,更加深入的对动作要领进行掌握,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于足球训练可以始终保持动力。
(四)优化足球教学和训练
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結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高校足球面对的主要就是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主要需要利用引导和启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可以准确的把握自身的足球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知识和概念的领悟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比赛、射门等各种运动,使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足球教练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充分的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校园足球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一)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
校园足球自身具有有效的功能和价值,如果校园足球的领导小组级别比较低,完成重大的使命。当前的校园足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在高校传统的管理体制当中发展而来,由于改革动力出现不足,还具有很大的阻力,因此需要将规格进行升级,使高级别的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成立领导小组,促进校园足球活动更好的发展。
(二)以教育部门为主进行管理
针对当前的校园足球的办公室设置,主要是在中国足球运动员管理中心的中国足球协会内部发展而来。校园足球办公室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日常工作当中并没有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直接参与,在大型活动当中,实际并没有邀请相关的教育部门人员。校园足球需要采取校长负责制从而进行各种活动,教育部门可以促进理念的推行,并且可以更好的管理具体事务。校园足球活动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体,采取有效的管理,体育部门只是附属地位,需要设立具体的教育部门。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
当前很多高校的足球领导小组的办公室都是临时设立的,甚至很多高校都没有专职人员,很多的都是兼职人员,对于比较重视的高校会外聘一些工作人员。校园足球活动属于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课程开发和课外活动开展等各种基础活动,还涉及到经费筹措和场地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选材和选拔等多种工作。在校园足球运动当中,不是对历史的某种活动进行翻版,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想使校园足球更加顺利的实施,需要比较庞大和专门的管理队伍。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足球需要结合体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以及高校,实现有效的合作,三方需要将各自的职责进行明确,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制定,本文主要对“校园足球”教学理念与训练实践进行论述,从而促进校园足球在我国高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鸿浩,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实践反思与发展策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1:80-86,119.
[2] 毛振明,刘天彪,李海燕.校园足球实施一年来的成绩、经验与问题——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之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03:5-10.
[3] 刘志云,王慧琳,任万勇.增长模式:从“校园足球”开展看“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04:277-280.
[4] 时立新,杜光友.高校体育专业足球资源助力中小学校园足球双赢效应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01:70-73,6.
[5] 舒川,吴燕丹.USYS运动员培养体系对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5.03:56-62.
[6] 毛振明,席连正,刘天彪,李海燕.对校园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与深入——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之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