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瑞 余祖伟
( 1.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2.宁波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经济管理绩效研究*①
车 瑞1余祖伟2
( 1.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2.宁波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
不同地区之间文化差异导致对广义生产要素的管理产生了深刻差异,对物资资本累积、人力资本、技术及制度选择等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导致了长期宏观经济管理绩效不同;同时,文化差异也深刻影响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教伦理派生的资本主义精神催生了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崛起,儒家克己精神、重视教育和社会秩序等因素结合西方的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创造了东亚奇迹。通过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说明,不同的文化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文化禀赋,初始文化禀赋丰沛的区域经济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经济富裕的地区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禀赋的增长。
文化差异;经济管理绩效;生产要素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 :10.16456/j.cnki.1001-5973.2017.01.014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宏观经济管理绩效如此不同,即使相同的物质和地理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有的地区贫穷而有的地区富裕?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宽松的土地供给、适应性的技术和优质的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人类长期的经济历史告诉我们,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本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不同地区长期经济绩效差异。而藏在经济增长现象后面人们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即文化差异,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交往结构、个人行为、私有产权的保护、经济管理、竞争市场的维护和法律规章的执行。这些因素称之为缪尔达尔的正向累计性因素,是规模经济管理绩效的重要原因,从而产生一般性收益递增,导致了不同经济绩效的差异。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992)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人类才能和习惯的总和。美国学者克罗伯(1952)认为,文化包含价值和科学技术两个层面。澳大利亚学者戴维·思罗斯比研究表明,文化既体现在产业和经济上,同时也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上。青木昌彦、奥野正宽(1996)发现,文化体现在经济社会中的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②[日本]青木昌彦、奥野正宽 :《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魏加宁等译,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第22页。而我国学者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在三个层面得以体现,首先是生产工具,其次是社会组织,最后是价值观念。但是,经济学家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把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之一,因为文化的定义过于宽泛难以定义和度量测度。格里夫(1994)解释,只有经济体系多重均衡中存在一种选择机制,否则文化很难进入到经济学研究视野中。*Greif, Avner,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4,102(5):pp.912-50.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可以将偏好和信念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替代变量进行测度,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因素被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亨里奇(2001)和伯恩豪斯特(2005)通过数据分析讨论了文化对人们信念和偏好的影响程度,使文化的可度量性得以验证,为下一步验证偏好和信念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速水佑次郎和拉坦(1971)将文化转化为文化禀赋加入到其诱导性创新模型中,文化禀赋隐藏在偏好和习惯之下归之于意思形态之中,讨论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对经济管理和创新的驱动作用。*[日本]速水佑次郎、拉坦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32-138页。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将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一起考察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澳大利亚学者戴维·思罗斯比将文化资本对经济价值的意义进行了探索,文化资本的经济形态转化促进了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文化资本也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成为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商品。贝克尔(1996)讨论了文化风俗相对于个体的不变性,认为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国籍和宗教信仰,但是整个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种族特性对于个体是给定的事实而且很难改变。不同文化体现在家庭生育率的管理观念上。中国历来提倡多子多福,而西方则是个人主义影响导致人口增长缓慢,人们的生育意愿不高。在人力资本即教育投资上,中国儒家尽管重视教育,但是其教育和培养的方向是非生产领域,无法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西方重视科学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管理绩效的提升。吉索等(2003)观察到生活中宗教氛围中的人,即使成年后不再信仰宗教,但其价值观念和偏好已经烙上了深深的宗教印记。为什么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如此深刻?柏森和魏迪尔(2000)分析表明,父母的垂直影响是个体偏好和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小孩子没有办法鉴别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否最优选择,只是被教导和模仿。*Bisin, A. and T. Verdier, “Beyond the Melting Pot: Cultural Transmission, Marriage, and the Evolution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Trai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CXV(3), pp.955-988.社会组织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习俗的传承,大学等教育机构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文化习俗的其他社会效应的存在,例如增加了生育率和其他的效益,即使在经济绩效管理效果上不是最好的,但是仍然被保留。而波提西尼和艾克斯坦(2005)发现,地区风俗也会随着时间流逝缓慢改变。因此,泰伯里尼(2005)将文化的代表性变量种族和宗教信仰作为工具变量,讨论不同文化差异对经济管理绩效的影响,而伯森(2004)利用结构方程验证文化对经济管理绩效影响,卢卡斯(1976)将文化和信念内生化在他的经济增长模型中,认为人们的理性预期可以完全理解和预测现实,斯蒂格勒和贝克尔从效用函数和不同的投资率出发将消费者的偏好内生化,讨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决策,科勒曼认为宗教和社会规范是群体不断竞争和优化的结果。刘易斯(1955)指出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于个体利用经济机会的态度影响极大,这一点可以从中国、非洲和印度的劳动者对于工作的态度上印证,认为技术进步取决于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态度,这也决定了社会创新的速度。*[英]刘易斯 :《经济增长理论》,周师铭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21页。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05)指出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提倡的禁欲主义促进了刻苦工作和累积资本。*[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熊彼特(1912)支持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表现。*[美]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82-105页。而文化的集中体现即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僵化的意识形态使得制度改革困难重重(林毅夫,1994)。*林毅夫 :《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1-403页。
其中,c表示消费, 文化禀赋κH,H表示文化禀赋总量,κ使用比例,σ>0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1-γ文化禀赋跨期替代弹性,假设均设为常数。U1>0,U2<0,消费和效用是正相关,对文化禀赋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整个区域是单部门经济,生产函数形式是科布—道格拉斯(C-D),
y=f(k,κH)=AKα(κH)β
假设区域政府最大化社会效应,
(1)
其中,ρ时间偏好率,区域政府通过选择消费和利用文化禀赋最大化整个社会效用,资源的约束条件为 :
(2)
(3)
最大化社会效用的现值哈密尔顿方程为
(4)
其中,λ1、λ2分别是物质资本和文化禀赋的协同变量和哈密尔顿乘子,是物资资本和文化禀赋的边际效用贡献。
证明 :对(4)中的物质资本k求导为零,整理方程得到 :
令k(0)α-1H(0)β=B为常数
证明 :因为A(t)=A(0)en(s)t,且n,(s)>0,n,,(s)<0,(19)变为 :
τ对s求导,得到
从上面的模型我们看到,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最低文化禀赋。例如作为一个文化禀赋的特征,信用就是一个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信用可以极大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越快,需要和消耗的文化禀赋就越多。当经济起飞后,可以投资文化基础设施和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文化禀赋的数量和质量,为长期经济管理绩效增长奠定更好的基础。
19世纪,“李约瑟之谜”讨论为什么工业革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促使西欧崛起,而中国在近代却衰落了。韦伯(1904,1920)试图从宗教文化上分析,重视财富积累的禁欲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清教徒将这种精神体现在世俗的职业生涯中*[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3-165页。,理性和客观的法律取代了传统对于经营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调节,生活方式在新教伦理的发自内心的克己借鉴调解下显得理性和自律,管理经济事业和社会化关系烙上了隆重的市场经济色彩,很好地适应了精神生活追求和世俗事业的融合;而儒家伦理是传统和习俗来调节经济和人事关系,法律和理性并不是居于主导地位,人们追求君子的道德生活方式,对于节俭和财富积累的资本主义精神并不相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增长后果。*[德]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81-197页。但是,文化也会随着时间改变,杜洵诚(1993)通过史料表明,中国在近代经历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传统伦理部分地与西方文化融合,在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取向上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企业和经济管理、社会组织的态度有了急剧的变化,儒家伦理的礼节性节俭和克己被积累和投资所代替,人文教育逐步转向职业性质的教育内容,五四运动中达到高潮,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普遍渴望世俗的幸福生活态度。*杜洵诚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209-210页。
东亚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又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熏陶,20世纪后期,产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从1950年的日本开始,形成了雁行排行的专业分工和经济起飞模式,经济增长以10%左右速率保持了十几年,在1988年日本的人均GDP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韩国结合自己的儒家精神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创造了“汉江奇迹”,2015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5万美元,已然成为发达国家;中国台湾经济在1950-1970年保持了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率30年,1980-1990年20年的7.8%的中速增长,2015年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中国大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2015年的GDP达到68.90万亿元,总量经济全球排名第二,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亚行预测2050年亚洲GDP将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0%以上。
亚洲的国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如果说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增长,那么可以说儒家文化崇尚的节俭和重视教育,为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基础,同时政府从等级官僚制度逐步过渡到注重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秩序,结合西方的技术创新、职业道德和企业管理等世俗文明,造就了所谓的亚洲奇迹。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支撑作用,但是儒家文化在19世纪成了阻碍中国和东亚经济增长的原因,在20世纪末期却成为 “亚洲奇迹”的推动力, 这是因为在自然选择、文化组群的演化压力下,淘汰了无效的习俗和制度,融合了西方经济、管理和科技文化,实行了文化变迁。将儒家文化的节俭和教育融合了西方的科学和职业知识,引入西方的教育体系,将儒家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吸收西方科技与管理制度;将个人精神和集体主义相互融合,提高个人自我认知,将个人变成公民和法人,在社会中承认个人价值,个体和集体能够协调发展;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融合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理性,将社会道德和商业利益协调起来,儒家的节俭理念从非生产性的方向转移到资本积累的方向,实现了社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累计,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这反过来促进了文化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初始条件禀赋不同的区域经济沿着不同的增长轨道发展,但是长期来看,其相互之间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借鉴和模仿,符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因素会被保留下来,无效的会随着竞争被淘汰。
责任编辑 :寇金玲
Research on Economic Management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Che Rui1, Yu Zuwei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31521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resulted in a profound differ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generalized factors of production, having a huge impact on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human capital, technology and system choice. These lead to different performances of long-term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whi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affect profoundly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apitalist spirit derived from the Protestant ethics gave birth to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entrepreneur, and promoted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economy. The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 spirit of self-denial whi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social order with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skill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knowledge has created a miracle in East Asia.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l, pointed out that different cultural capitals have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requires cultural endowment; initial cultural endow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a faster economic growth; cultural endowment and initial cultural endowmen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regions with prosperous economy can better promote the growth of cultural endowm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economic management performan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2016-01-05
车瑞(1979— ),女,山西垣曲人,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博士;余祖伟(1971— ),男,湖北武汉人,宁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本文为作者参与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媒体中的伪健康信息传播及其治理研究”(14CXW036)和主持研究的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浙江省医疗保险基金付费方式改革研究课题”(2016092)的阶段性成果。
F014
A
1001-5973(2017)01-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