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影
我对“教育有方”的几点想法
吴 影
营口市西市区创新小学 辽宁营口 115000
看过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因为婚恋的原因看破红尘,决心出家为僧。全家人都反对他的这个行为,哭、闹、威胁、说理等方法都用完了,却难以劝他回头。他的母亲每日去他所在的寺院看望和哀求他。让他也不胜其扰。后来他的舅舅想了一个办法,对他说:“你母亲来,只不过是想看你是否平安罢了,如果你每天敲一下钟向她报告平安,她就不来了。如果她也平安,她就会在家里敲一下钟回应你的。”年轻人答应了。一敲一应的钟声敲了两个月后,有一次年轻人没有听见母亲报平安的钟声,他有些恍惚了。当第二天他还是没有听到钟声的时候,他终于抛弃了誓言,下山回到了家里,从此也就没有再上山做和尚了。
在这个故事里,年轻人的舅舅总结自己的方法时说:“我只不过让他有一个牵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方法。好的方法润物无声,不好的方法适得其反。做教育就是要找到好的引子,使用他自己的内因。哲学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教育者就是要找这个基础,合理完美地利用好它。我们不主张教育万能,但是建立在正确哲学观点“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的教育却是愉快而有效的教育。我们为什么不告诫自己:“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好的办法呢?”下面就我的几点体会和大家谈谈“教育方法”问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去了解、去发现,知晓了他的特点,才会找到开启他思想之门的钥匙。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我们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同时,又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全面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尊重就应该平等相待,对好学生不偏向、不袒护;对“差生”不歧视、不贬低。尤其是身体残疾、智力低下、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理解与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法宝。
崇高的精神境界决定教师要具有宽广的心胸,不在学生面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得失,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严于律己。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仍然幼稚、不成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是教师意想不到的,我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应以宽容之心对待。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诚挚的热爱。
“龙生九子,九子各别”,每名学生都由独自的个性和内心世界,但是他们都是可塑的,可以教育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只要我们放平心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他们会更亲近你,相信你,喜欢你。
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时事,谈学习,谈未来,谈做人。陶行知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当前的教育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素质”一词,很多人都能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但是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自身的素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素质的体现是以“小”见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事,从小事做起。
平常我们做班主任的都是在数落着自己的繁忙,总是找着这样那样的理由,回绝着孩子们的点滴要求,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总以为他们小,事情小,不理他们也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样挫伤了很多孩子幼小心灵,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竖立了一道厚厚的隔墙。长此下去,试问良好班级班风建设又怎么落实呢?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其实它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助燃剂。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一句话是不无道理的。我认为严格教育是对学生最深沉的爱。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既要严也要有格,即必须合理,宽严适度,要求明确具体,循序渐进,经过努力学生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最后一定要认真落实,采取各种渠道、方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是一群用新奇的眼光观察和探索周围世界的孩子。光有兢兢业业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时代需求,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当代小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由常规方法上升到艺术范型,这样就可以不拘一格地发展小学生的心智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完成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