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波,谢先林,陈凤兰,陈兵
(1.湖北省荆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荆门 448000;2.荆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湖北荆门 448000)
荆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本市部分乡镇山羊患上皮肤蝇蛆病疫情报告后,于2017年8月下旬—2017年9月上旬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本市东宝区栗溪、仙居、万家坪和钟祥市客店等乡镇的山羊进行了皮肤蝇蛆病感染情况的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全市山羊皮肤蝇蛆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防控现状,为制定并实施家畜牛羊皮肤蝇蛆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以下是调查结果报告。
图1 一只山羊脖子肌肉已腐烂穿孔,在患处用甲氰菊酯溶液涂药后蛆往外爬
图2 一只山羊的尾部虫已被祛除,但是尾巴已化脓腐烂,几乎断裂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荆门市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草食畜牧业得到重视和发展。到2016年底,全市共发展牛羊养殖规模户2,889户:其中牛场828家(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有22家),肉牛出栏197,560头;羊场2,061家(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的规模场31家),羊出栏623,415只。在全省17个市、州中,本市的肉牛、肉羊出栏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六,位居全省前列。荆门养羊的品种主要以山羊为主,绵羊较少。
调查组走访4个乡镇,共调查48家养羊户存栏的5,274只山羊。其中37户山羊有发病情况,37户共死亡山羊374只,死亡率为10%。经过现场诊断,确诊为牛羊皮肤蝇蛆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山羊从7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山羊出现皮肤发痒、不安和患部疼痛、肿胀发炎,伤口溃烂,产生蛆虫。蛆虫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大量繁殖,移行时形成血肿、窦道,最后形成结缔组织包囊,继而化脓菌侵入,形成脓肿,严重的引起皮肤穿孔,甚至死亡(见图1、2)。
今年异常炎热的恶劣气候,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蝇蛆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生长条件,长期慢性热应激使羊群体质下降,易感性增强。
调查发现所有发病点均为散养山羊户,而规模化圈养山羊场没有发病。除了散养山羊需要上山吃草,沿途接触寄生虫机率大些的原因外,还因为羊舍低矮简陋、羊舍多无隔热与降温设施以及饲养密度大等不利条件共同导致疫病的发生。
调查组实地勘查发现,大多数发病场羊舍卫生条件很差,养殖户缺乏圈舍要经常消毒的观念,平时消毒很少,有个别羊场甚至半年才消毒一次。
山羊皮肤蝇蛆病属于慢性寄生虫病,本身死亡率不高。如果早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少引起山羊死亡。调查发现,那些死亡率高的羊场,山羊大部分是死在山上,而死在羊舍里的山羊并不多。养殖户大部分为留守老人,他们管理水平低下,等他们发现问题引起重视时山羊病情已经很严重,羊只已出现身体穿孔或继发菌毒血症导致生命垂危。
疫情发生后,市、县、区畜牧兽医局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每户下发了一份牛羊皮肤蝇蛆病宣传资料,宣讲了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给出了治疗方案,而且全市紧急调拨40件消毒药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对所有养殖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消毒。
进入夏季,做好经常性灭蝇工作,可在羊舍四周、羊体外表被毛上定期喷洒灭蚊药来杀死皮蝇成虫,杜绝其繁衍后代。对染病山羊,可用敌百虫溶液、甲氰菊酯溶液和碘酒等滴入病羊患处,效果较好。
我们对部分病死山羊进行了现场示范深埋处理。客店镇政府要求村委会干部包组包户,协助养殖户在3天内将各自的病死山羊进行挖坑深埋处理,防止二次污染,避免细菌蔓延和病情扩展。
进一步明确畜牧防疫员的工作职责,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对全市所有畜禽养殖户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及时掌握养殖户的最新情况,做到动态管理,心中有数。
山羊皮肤蝇蛆病主要出现在非规模化散养户中,针对此种情况,养户要注重养殖环境卫生,同时注意观察羊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可能降低养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