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问责思想述评

2017-03-30 00:13吴迪
商情 2017年5期
关键词:问责民主法治

吴迪

【摘要】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文明财富。在实践过程中,子产便是这样一位伟大优秀的民主政治的先行者,他的思想至今被发展沿用。本文将就子产治国执政中中包含问责思想的三个方面举措一一剖析,深入探讨人类文明的精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法治 问责 民主

一、子产问责思想产生的背景

春秋,是新旧制度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壮大,周室衰微。周初以来的封建诸侯国数目由数百锐减至数十,原有的“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私田兴起,导致了西周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瓦解。与这种情形相伴随的是以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准则遭到了侵蚀和破坏,西周所树立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德和礼渐渐地失去了其规范的效力。在相互倾轧的列国环境里的郑国,是西周后期兴起的一个国家,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腹背受敌,左右为难:从晋,则楚来讨,服楚,则晋来伐。再加上郑国自昭公而后,国内强族骄横,卿大夫专权跋扈,国君相继被弑,内乱不息。身为郑国政界中流砥柱的子产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是:“国小而侮,族大宠多”,可谓是切中肯綮。

二、子产的问责思想概述

(一)整理田制,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

子产对内政的改革,是从整顿田制入手的。他首先“作封洫”重新划分土地界限,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以制止贵族对土地的肆意侵占和争夺,又把农户按五家为伍的方式编制起来,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作封洫”的直接目的在于清查田亩,改革以往的“井田制”,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承认土地私有,将私田合法化,并按田亩征收税赋。子产在自己执政期间承认土地私有,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把田地的管理变为个人负责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私有制能激发人类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二)铸刑书于鼎

“铸刑书”是将子产自己所铸刑书三篇铸造在铁鼎上,予以公布。所有民众,不分贵贱,共同遵守,以为国之常法。郑国是有史以来,最早鑄刑书于鼎的国家。《刑书》包含着大量“法”的要素,必然或多或少地冲破“礼”的体系,也就是说,子产铸刑书就是把“法”的因素和精神引入旧的礼制。这样,《刑书》必然要涉及当时社会各阶层利益之间的重新调整,这些利益的调整必然要触及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权益,自然就引起了上层贵族的坚决反对。因此,子产铸刑书于鼎,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子产并未动摇。历史前进的步伐谁也阻止不了,二十三年后,晋国也开始铸刑书,此后,成为各国之通例。历史事实证明,子产的这一做法不仅没有使郑国败亡,反而使郑国更加稳定。

(三)“不毁乡校”,广开言路,重视民意监督

开放言路,允许乡校议政,是子产执政的一项重大特色。“子产不毁乡校”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详细的记载。当时郑国的都邑市民有茶余饭后在乡校闲游聊天的风俗。即所谓“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以为乡校议政对执政官员不利,遂向子产建议取缔乡校。子产认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春秋时期的“乡校”不仅是学校,还是国人的公共建筑,是他们公共集会和活动的场所,兼有会议室、学校、礼堂、俱乐部的性质。因此,国人才能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甚至评判执政所推行的各种政策的好坏。

三、子产问责思想评价

子产的治国韬略不慎枚举,本文选取第二部分中的三大举措详述子产在实行治国方略中所贯穿的问责思想。

首先,在整理田制,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方面,子产在执政伊始就毅然决然地推行“作封洫”的改革措施。在“作封洫”新法颁布实施一年后,郑国民间流传起一首《舆人颂》的歌谣:“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当时人们对子产改革的态度由此便可窥一斑。然而,自从纳税以后,那些下层庶民辛勤开垦的私田,也因此有了合法性,他们的经济利益反而得到了保护和加强。这样,一部分下层人士就成了中小地主,一部分原来的奴隶则成了自耕农。土地私有化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土地的“个人负责制”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让子产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随着新法的深入推行,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认识到子产的新法确实符合自己的利益。子产改革旧制,推行新法最终给老百姓带来了实际利益。

其次,子产在郑国推行法治,宽猛相济,并铸刑书于鼎的做法,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公布成文法为后来法家所主张的“法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实行法治必须以公布成文法为前提。《刑书》不仅对普通民众有约束力,对执政官员的行为也有规范力度。至此,国家在惩治滥用职权、贪污腐化问题上有了依据和保障。子产这一举措,对我党现行的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也极具借鉴意义。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我们取得的良好局面依靠的不仅是政策、手段、工具的实施,还有完善的法律为正本清源作后盾和保障。

最后,关于子产不毁乡校,广开言路,重视民意监督的做法被一直沿用至今。《国语·周语上》曰:“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民众的言论对于执政者具有非常大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是一切善政的根本。廉政建设离不开民众的监督,监督的缺失或不到位是一切腐败产生的根源。只有让掌握公权力的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对此怀抱一颗敬畏之心,人们民主政治的愿望才能够实现。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体现与发展便是越来越庞大的公众参与。政府等公权力机关通过“阳光工程”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将公权力的运作曝露与社会公众的眼皮底下,开设信访部门、网络检举中心等等机构,让公众可以匿名的、可以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揭发腐败失职行为。当然,我国民众参与意识的提升,与当前整个国家对民众的教育投入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见效过程,而它对于我国整体民主素质的提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博.轮子产的廉政实践及当代启示[J].党史博采,2015.

[2]林永光.子产政治观评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

[3]贾蕊.子产为政与现代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5.

猜你喜欢
问责民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中国式民主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关键词:督察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