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雅
摘要: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更是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那么如何翻译网络语言,是我们作为翻译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翻译网络流行语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类型和翻译方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背景;类型;翻译方法
一、网络流行语的背景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新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语言也在不断的呈现出新的状态。网络流行语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呈现出社会的现状。它的产生往往是社会的热点事件引起的。比如说“范跑跑”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课堂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在天涯上发帖细致地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可见,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反应了当前社会大众的心理,也提高了网上聊天的效率。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翻译,我们如何准确的翻译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型
(一)数字型
阿拉伯数字在网络流行语中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采用数字的谐音和寓意,使用方便,表达清晰,例如9494(就是就是),555(呜呜呜),886(拜拜了)。
(二)字母型
字母型就是采用英文字母的缩写来表达原有的汉语。这类流行语在官方文件中经常使用,例如WTO(世界贸易组织),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F(男朋友)。
(三)圖画型
当数字和字母不能满足网络聊天的使用时,人们就会用一些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既简单又形象,例如:-) (微笑),:-C(悲伤), 0.0 (无语)。
(四)新造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语言日益多样性,不断创造出新的语言,例如给力(用作动词,意思是给以力量,加油),打酱油(原意是买酱油,现在人们用它来指此事与自己无关,只是路过而已)。人们不断的对语言赋予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并且广泛的运用。
三、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直译是翻译过程中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有些网络流行语经常采用直译的策略,例如小目标(a small target),抢红包(grab red pockets),我还是个宝宝(I am still an innocent baby), 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Very angry but still have to keep smiling)。直译不仅翻译起来简单,也更有利于人们的理解。但是有些直译可能会带来歧义,这就需要翻译人员给一些注解。
(二)意译
意译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翻译,不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文章的大意翻译出来即可,它区别于直译,也是翻译方法中常见的类型。例如剁手吃土(dirt-poor),人艰不拆(Life is so hard that some lies are better not to be exposed.),皮皮虾,我们走 (shake a leg),真是日了狗了( Its really helpless.)。意译可以减少歧义的产生,尤其是有利于外国人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
(三)拼缀法
拼缀法就是把两个词进行剪切,或去头或去尾,把两个词拼接合成一个新词。具体做法包括:词首+词尾、词首+词首、词首+单词、单词+词尾。拼缀法构词一般首先出现于报刊文章、科技文章。用这种翻译方法创造的新词言简意丰,生动别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它是新世纪比较流行的一种翻译方法。
(1)词首 + 词尾(head + tail)
autocide (automobile + suicide) 撞车自杀
beautility (beauty + utility) 美丽实用
brunch (breakfast + lunch) 早中饭
(2)词首 + 词首 (head + head)
sci-fi (science + fiction) 科幻小说
telex (teleprinter + exchange) 电传
(3)词首 +单词 (head + word)
autocamp (automobile + camp) 汽车野营
Eurasia (Europe + Asia) 欧亚
(4)单词 + 词尾 (word + tail)
slimnastics (slim + gymnastics) 瘦身操
bookmobile (book + automobile) 流动书店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进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在社会流行起来。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可以折射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着语言形式。因此网络用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热点事件,反应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敏感度,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种体现方式。不同的社会背景出现了不同的网络用语,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译者,我们要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精准的把这些网络语言传达给社会,让人们可以毫无困难的理解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 E.A Nide & C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ory”[M]
[2]张广林,薛西红.隐喻的认识观与隐喻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9.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杨维东.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