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3-30 10:52蒋希众黎翔李志嘉蒋翠玲
经济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

蒋希众+黎翔+李志嘉+蒋翠玲

摘 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由于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存在着责权利不明确的现象,影响了校企的有效合作,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介绍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及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78-03

酒店业是促进经济文化与社会交往、提供社会化生活服务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服务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城市间经济、文化、商品、技术交流也更加频繁。酒店行业在这种广泛而深入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技术等交往中,为各种类型的客人提供住宿、餐饮、商品、会展、谈判、签约、宴请等商务、文化与生活接待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需求,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年增长。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点掌握“酒店生产与服务管理等基本知识,同时熟悉旅游行业现状,具备酒店各岗位服务技能、酒店企业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应满足酒店行业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包括以下具体的模式。

1.“2.5+0.5”教学与实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2+1”教学与实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订单班”式学习与就业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除“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外,前三种模式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都有过应用。学校在8年的办学实践中先后与世界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集团、洲际集团、雅高集团等;以及本土的民企碧桂园、锦绣香江、大百汇、雅居乐等集团,国企南方航空公司等集团旗下的20多家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协同共建的联动机制,实施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2.5+0.5”教学与实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1”教学与实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订单班”式学习与就业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述三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解决了酒店旺季人手短缺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现实的问题。其一,存在着校企双方利益冲突的问题。其二,存在着实习时间难以协调的问题。其三,存在着校企合作不稳定,学生实习不稳定的问题。其四,存在着酒店对实习生要求等同于普通员工,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充当酒店应急补充角色,毕业生留职率低的问题。其五,存在着酒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性低、积极性不高,不愿承担培养费用投资的问题。其六,存在着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差距的问题。其七,存在着学生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的问题。其八,存在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有完全对接的问题。其九,“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只是试点阶段,不是每家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能获得审批。为了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现存问题,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并实施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属性和核心内涵是学校与酒店同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和酒店的共同责任,学校和酒店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及酒店对服务与管理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建立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并最终实现学校与酒店的文化共融。“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集合了学校师资扎实的理论基础,企业高管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优势,通过“双主体人才培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生了“五大转变”,即酒店身份的转变、教师身份的转变、酒店高管身份的转变、学生身份的转变、学校身份的转变。酒店由单纯的用人企业,转变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教师+管理者;酒店高管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变为“学生+准员工”;学校由教学单位转变为“学校+酒店培训机构”。酒店出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出资金额约为学生一年学费的三分之二。学校为酒店免费培训员工,教师在酒店挂职锻炼,学生在酒店课堂掌握服务技能,完成了由学生向职业社会人的身份转变。酒店管理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搭建了学校和酒店两个平台,学生到酒店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例如,学院与碧桂园、锦绣香江、广州金叶子酒店等企业开展了深层次合作,实施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计划、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评价奖励机制等,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实现了培养对象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酒店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協同创新,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双方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及酒店对中高级服务与管理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重新定位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具有从事现代酒店企业管理和服务操作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了解和熟悉国际酒店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满足酒店企业管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合作酒店参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共同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标准,学生评价标准,编写实践教学项目任务书和符合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及学生特点的专业教材,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计划落到实处。

(三)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建雙主体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学校与合作酒店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合作企业互动,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双方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办到了酒店,实现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互利共赢。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之要求,安排学生到合作酒店顶岗实习。合作酒店根据双方制定的学生实习项目与内容妥善安排学生实习。将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设备管理》、《公关礼仪》、《酒店服务技能》等课程安排在合作酒店开设,由酒店高管授课。并指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与实习任务,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职责奠定良好基础。合作酒店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给学院,以便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有所侧重,为酒店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全面落实“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美国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法国雅高酒店管理集团及我国本土的碧桂园集团、香江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知名集团公司旗下的酒店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锦绣香江温泉城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截至2016年10月,校企合作,共建双主体人才培养基地18家。4家酒店共出资424.9万元,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助学金与奖学金,与学校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全面实施。

(四)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1.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通过“内培外引”方式提高了高学历与高职称教师的比例,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校外酒店兼职教师7人。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9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第一,积极引进行业、旅游、酒店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聘请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员担任酒店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鼓励他们以兼职、合作研究、教学与实训指导等形式承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切实发挥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一支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二,校企联合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专任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教师不仅能上好课,还要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能当好师傅,带好徒弟。使专业教师由单一的学校教师身份转变为教师、酒店管理人员身份。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有2个以上稳定的酒店联系点,专业教师要深入到酒店参与管理,并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真正做到联系一家酒店,精通一门技术,结识一批骨干,合作培养学生。鼓励和支持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第三,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360度考核,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加强教师任期考核与管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发展观,改变师资队伍管理方式,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包括教师考评考核机制、教师竞聘上岗机制、教师激励机制、教师收入分配机制等,通过制度管理、目标管理、人本管理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管理环境。建设一支“知识型、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实干型、创新型”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材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三个要点:一是注重合作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培养需要,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教学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只是从学科出发,更要从满足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建课程体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针对不同的合作酒店设置不同的企业文化课程,并安排合作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便于学生熟悉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早日理解并融入酒店的文化氛围,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进入酒店工作的无缝对接。二是针对不同合作酒店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专业拓展课,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综合性知识之余,掌握不同的技能,培养其职业兴趣,为进入合作酒店工作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要突出一个重点,就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突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为重点。课程体系建设重点的突出,离不开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上,开展了以下创新:

首先,在专业通用课程上,添加《职业道德》、《酒店服务与管理》、《消防应急概论》、《团队建设与抗压学》、《组织行为学》、《手工设计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

其次,在专业拓展课程上,增加《酒店仪容仪表仪态实训》、《酒店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烹饪艺术》、《酒店物品藝术鉴赏》、《康乐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学习能力。

再次,针对不同酒店的特点,设置特色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炼。

最后,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课程上增加《前厅预定系统模拟实训》、《餐饮管理软件实训》、《客户管理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教材。专业教材的开发也应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首先,由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拟定教材编写大纲,教材内容要符合企业岗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形成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制定编写计划,书稿成型后,再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增删修订,形成定稿。截至2016年10月,酒店管理专业与合作酒店共同开发专业教材4本,《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仪容仪表仪态实训》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仪容仪表仪态实训》教材编写过程中,参编人员深入合作酒店的前厅、餐饮、客房第一线,开展调研,与酒店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收集有关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确立教材内容,拟定编写方案,起动教材编写工作,书稿完成后,交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酒店一线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后定稿,交出版社出版发行,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

(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与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重视过程监控,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指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将校企合作核心指标纳入评价范围,推动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如校企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校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即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教育等。企业则侧重于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等管理,包括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为了保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立了“过程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由学校老师、酒店高管、行业专家三方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监控与评价教学全过程。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掌握知识技能的不同阶段,由不同团队来监控管理,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势。如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学生在实操岗位上学习,主要由酒店高管团队来教学监控与评价,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酒店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主要由学校教师团队来进行教学监控与评价,酒店高管指导老师定期到学校帮助学生了解酒店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在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方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严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上和实习中的表现纳入考核内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也作为评价的一部分,综合、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培养人才的全过程由行业专家定期指导抽查。保证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于2008年。办学8年来,秉承“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理念,与世界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集团、洲际集团、雅高集团,以及碧桂园、锦绣香江等20多家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协同共建的育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创新。实施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育人平台和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立了省级高职实践教学基地;锤炼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承担了省级科研立项四项,荣获国家级产学研创新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公开发表论文69篇,出版教材6本。为社会培养了优秀酒店管理人才1869人,其中高职毕业生1268人,酒店管理人员及员工601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荣获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18项。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89%。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 湛艳琳,陈波.中国成人教育[J].2015(7)

[3] 史志洪,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究及基本实践[J].江苏教育,2010(18)

[4] 季越江,吕佳.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作者简介:蒋希众,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黎翔,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志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副教授;蒋翠玲,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