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
小学品德课程作业是拓展课程内容的载体,是促进学生致知笃行、知行统一的重要学业活动。小学品德课程作业应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更好为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不忽视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习得。目前,我们的一线品德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很多是知识性或者单一性的作业,学生在作业中说的是一套、写的是一套,而行动上可能是另一套,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和知行统一的人格,作业的设计亟待转变和创新。
一、小学品德课程作业的转变
1.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
传统品德课教材设计的作业,总是限定在教师教学结束后,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品德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是时空的开放。例如,教学《地球发烧了》时可以这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五公里范围内有哪些污染,然后查阅有关资料,或者走访专家,研究解决排除污染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写出调查报告。”类似这样的作业,从时间上看,学生可以在两周到一个月内完成;从空间上看,则从课堂向课外、校外延伸,注意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接轨,从而增强了作业的实践性、体验性和社会性。
2.固时简单性转变为多时过程性
所谓作业节点是指教学中的作业时间点,应由固时性、简单化、封闭性转变为作业节点的多时性、过程性。作业作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工具,理应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并有机地安排在课首、课中和课尾各个节点上,将“知”与“做”、“学”与“用”融为一体。
如人教版课本《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一课,可以在课中设计这一个作业,既能调动儿童思维积极性,又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交通 工具 特点 速度 运量 运费
借助这道作业,教师引领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通过对轮船、火车、飞机、公交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运量、运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学生可以很快地认识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多向评价
品德课程作业评价的转变应在着力于这两个方面,一是多元评价,除教师评价外,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有时还可以请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评价,借助多元评价,引领学生相互学习,促进道德内化,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二是要注重将单向的作业评价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让作业评价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为孩子们创造道德成长的精神空间。
二、小学品德课程作业内容的创新
小学品德作业内容一定要务实、要创新、要精妙,形式要有所突破。总结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总结自己和他人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课程作业形式的创新可以表现在如下方面:
1.策划运筹的作业形式
策划性作业主要是围绕实现一个愿景,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策划運筹的基础上,具体地去完成创意方案。如《我的邻里乡亲》,教师可以设计的作业是:元旦到了,请你从实际出发,为你家和邻居之间设计一次可以促进邻里和睦的小型活动方案。借助策划性作业,能凸显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辨说理的作业形式
传统的品德课程作业很重视思辨性作业,但不足的是作业命题生硬、呆板,追求的是唯一的答案。笔者认为思辨性的作业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是针对性。思辨性作业不是泛泛而论,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作为思辨的问题。
二是设障性。小学德育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言说,而是设置了障碍。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一般通过设置“两难情境”的作业,将学生的道德思维由表及里引向深入。
三是开放性。不仅思辨作业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且答案也不禁锢在框子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这样一课:《战争何时了》,某位特级教师在课后提出了一个作业:“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选择你的观点说一说。”战争在人们心中都是残暴的血腥的,这个作业布置后,引起了班级学生极大兴趣,难道战争还能给人带来好处?学生回去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战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迅速的方法,战争可以快速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几乎每次科技革命都和战争有关,第二节课的课堂上学生辩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只是静静地听着,充分放手让学生从儿童的视角审视战争,学生认识到了战争有利的一面,也对硝烟弥漫的战火所带来的死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类似这样的思辨说理性作业中可以读到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论,这对于培养健全人格,开阔学生的视野极其有利。
3.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顾明远教授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各种学习环境,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把学生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对于小学品德课程作业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教学《不屈不挠的中国人》这个单元时,笔者设计了一道自由选择的作业:“请阅读本单元的历史人物卡片,针对三项任务:①写出历史人物的颂文;②写出一幅历史画的画评;③写出一部历史电影的观后感。”请你从人物卡片中选择一个对象,从三项任务中选择一种,两个月内完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人物做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任务,类似这样的作业,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三、结语
归结全文,小学品德课程作业的创新将会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笔者相信,当作业向开放性,多时过程性,评价多元多向的方向转变时,作业一定是品德课程中学生最不可或缺的成长平台!
【作者单位: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