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桂芬
[摘 要]思想品德学科和生命课堂都追求学生德行的发展,都注重生命的对话。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营造真实的情境,把握提问的准确度,引导学生的情感等途径,演绎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以志导行。
[关键词]生命课堂;情境;思维;导行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自信、自强、坚强”等生命教育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而这些内容通常是知易行难,一味地理论和价值灌输,常常引起学生的厌倦和疲乏,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心田。“生命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入手,通过情境创设、问题的设计、情感的引导奏响生命课堂三重奏,提高生命课堂的实效性。在下文中,笔者以《人生当自强》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第一重:营造情境之“真”度,拨动兴趣之弦
教学是“还原本真生活”的过程,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生命”引入课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真实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廖智是四川绵竹的一位舞蹈教师,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和十个月大的女儿,丈夫也因为无法忍受失女之痛而离开了她。在苦难中,廖智没有自暴自弃,坚持苦练舞蹈并投身公益,被称为最美舞者。笔者认为廖智事迹感人,她的经历就是励志的活教材,于是將此事例加工处理成“人生回顾”“揭示真相”“再现真相”“破茧成蝶”四段视频。同时以“设置悬念——揭晓真相”的方式递进,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之余体味到现实人生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导入】以廖智的人物照片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适时播放视频一“人生回顾”和视频二“揭示真相”,让学生感受廖智人生的厚重,在真实的案例中缓慢地推进课堂,真实地展示素材。学生从好奇到知晓,从知晓到“规划人生”。在情境折射下,课堂开始有了生命的思考和动态,学生认真聆听,主动表明立场,开始融入廖智的人生课堂中。
第二重:把握问题之“准”度,舞动思维之韵
教学是思维碰撞与启发的过程,具有指向性和准确性的提问有助于教学的推进,让“生命”融入课堂。当学生认知上存在盲点和偏颇之时,借力根据学情确定的提问,促使学生从兴趣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师在环节推进中设置了以下三个开放性问题。
问题一:辩一辩以下三个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李浩然说:我觉得自强没什么了不起,谁遇到了灾难都能自强。自强是穷人、残疾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而且这么小,根本不需要自强。
李强说:虽然我比较懒,但是上次老师要检查作业,我就克服了困难,熬夜完成了,我也自强过。
关明说:自强与否纯粹是我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人没什么关系。
问题二:自强是否仅仅是残疾人的事?
问题三:为什么失去双腿的廖智多次深入灾区,帮助灾区人民?
问题一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学生在问题辨析中懂得“自强的含义”和“自强的重要性”。问题二指向学生的错误认知,表明一些学生对于自强的认识不够深入。问题三引导学生从对自身生命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三个提问,学生对于自强有了新的认识,而课堂也充斥着“生命”的智慧。
第三重:推进导行之“实”度,奏响情感之曲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唤醒学生情绪体验下,通过体验情境,感悟其中的真情实感和人生哲理,促使人的认识发生变化。课堂情感的助推能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在触动中形成自省的内驱力,并成为导之以行的动力。以下教学片断可见一斑。
师:自强已经内化为廖智的品质,她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什么是自强。
师:尽管她的肢体是残缺的,但是她用她独特的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完美的舞蹈。
师:廖智弱小残缺的身体是如此灵动而美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舞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必经挫折,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品质!同学们,你将怎样切实地把这份自强品质和精神也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写下你的独白——“总有一天我会独自前行,前行路上难免磕磕绊绊,我预先所能做的是……”(背景音乐悠扬相伴,学生陷入沉思)
从学生真诚的书写和热烈的回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不断增强,情境感悟正推动着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情感的堤坝被冲决,心灵的焦躁得以抚平,生命的感悟正在畅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这正是生命课堂的魅力,是生命教育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张雪梅.生命教育掠影[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
[2]刘振文.思想品德课:因接地气而彰显生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1).
[3]吴哲文.点化生命润泽人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