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应红
高中语文不仅要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优化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步受到冲击,而高中是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沟通古今中外,形成全面的、多样的教学体系。因而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从语文教材入手,研读优秀古诗文
为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教材入手,引导学生研读优秀古诗文,从而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而传统文化又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1],因此,语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更好地体现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
《劝学》勉励人们不停止地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这种思想也是当今高中生所需要的。结合古诗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本,首节独句成段,道出文章主旨“学不可以已”,开篇明义,发人深省;次段多方取譬,阐述博学给君子带来的积极作用;第三段以自己的所感和实践为喻,阐述“善假于物”的道理;最后一段分别述及求学的三个原则:积累,坚持,专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取其思想精髓,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语文课文里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饱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接受人文熏陶,教师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因此,如何挖掘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契合,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2]。
《离骚》,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也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寻求光明的杰作。教学时我创设导语情境,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蓄势:“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三、解说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高中语文教师自身要涉猎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改进语文教学策略,注重以学生为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解说和赏析,增强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实力。
《荆轲刺秦王》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象,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易水送别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是白衣冠?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这时教师必须要给予解答,满足学生的需求。“白衣”为荆轲送行,一方面表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凉之士,鼓舞荆轲,以壮其行,意味着壮士一去不复还,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另一方面表现与荆轲诀别、永别,荆轲此去,成败与否,身必死,而魂不灭。
四、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鼓励探究学习
文学名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读文学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涵养和思想境界,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文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引导高中生体验优秀文学作品,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鼓励高中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日常教学中我会向学生推荐具有阅读价值并且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名著,引导高中生对传统文学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学习,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精神。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学名著有很多,如《红楼梦》《水浒传》《边城》《鲁迅杂文选》等等。为了改变高中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我还定期开展名著朗读比赛或者书写比赛等,一方面让高中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促进高中生感悟传统文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改进,以获得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06-106。
[2]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3):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