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玮
九江,江西的“北大门”,百里鄱湖、千里京九、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代1500多位名人在这里赋诗。“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走进这座山水文化名城,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绿色,峰峦叠翠、碧水悠悠、蓝天白云、丹桂飘香……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九江画卷缓缓铺开。
绿色是九江的底色,绿色生态是大自然赐予九江最为宝贵、最可持续的财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建设绿色九江、生态九江、魅力九江,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诗篇”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座宜居宜游的生态九江城正在崛起。
绘就生态蓝图 打造山水森林城
金秋时节,漫步在九江长虹大道、濂溪大道、庐山大道等城市干道上,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赏心悦目,淡淡的桂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路边的樟树、杜英、榉树、紫薇等各色乔木,搭配上特色的灌木色带、景石,打造出了錯落有致的植物景观。一年四季景不同,春看花、夏观绿、秋品果、冬赏雪,好生惬意。不少市民都表示:“现在九江是树多、花多,年年都增绿,季季都有景,越来越有生态城的味道啦!”
2012年底,九江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把创建森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森”作为建设美丽九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九江市林业局局长江少文介绍,“创森”四年来,九江市先后累计投入资金90余亿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99万亩,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进一步保持、巩固和发展了九江的生态优势。
目前,九江市的林地面积达16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14%;全市人均淡水资源是全国的4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10天以上。九江市初步形成了“一心、两带、三核、四区、十廊、百园、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正不断提升,优越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九江最宝贵的资源、最珍贵的财富、最亮丽的名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坐落于庐山脚下的南山公园,山水、拱桥、绿地交相辉映,大理石路面洁白如玉,梅园、桃园、樱花园、竹园、紫薇园等各色景观绿化一应俱全,绿地率达79.57%,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置身于公园的最高点德化楼,放眼望去,古城浔阳历历在目,各处绿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这里有山有水有亭子,我和家人周末经常来这里玩。尤其是我女儿,特别喜欢这里的花花草草,一到节假日就要我们带她来这。”来南山公园游玩的江西媳妇于超对记者说。这座揽山衔湖的南山公园如今已成为九江市民的城市后花园,成为九江市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而打造南山公园只是九江市提升城区绿化品位,实施“绿色单元格”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据统计,九江市目前共打造了南湖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八里湖生态公园、十里河生态公园等37个城市公园;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林业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完成了庐山大道、濂溪大道、长虹大道、浔南大道、八里湖大道等18条景观大道建设;在街道沿线和道路交叉口,布局建设了德化东路小游园、陆家垄小游园、金凤路街旁绿地等一批街头小游园和街旁绿地33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77平方米。
“不仅我家附近有好几个公园,就连我住的这小区都建得像公园,到处都是花草树木,让我们能时时刻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家住柴桑春天的周翔宇高兴地说。九江市绿委办主任欧阳卫军告诉记者,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九江市对中心城区各类空地、边角地、公共地实施增绿补绿、见缝插绿,打造了一批“点线面”绿色亮点工程。先后建设了桃园路游园、濂溪游园、柴桑春天小区公园等社区公园42个,建设慢行游憩绿道55公里,新建、改建、扩建20处绿荫停车场5.72万平方米,真正做到了让市民出家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千步之内就有公园。
“生态围城”满眼绿,天蓝水清景色新。如今,在九江星罗棋布着数百个景点景观。虽然拥有雄厚的“家底”,但成功打造九江这座山水生态城,依旧离不开480万九江儿女的共同努力。
“九江人民对于创建森林城市这件事认知度很高,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开展全民绿化活动,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创森中,老百姓也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江少文说。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一批“青年林”、“三八林”、“国防林”等志愿纪念林。五年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055万人次,植树3147万株,植树面积1.48万亩,尽责率达80%以上。
市县同步共努力 城市乡村都变绿
创森之初,九江市明确了市县同创森的思路,城区创建森林城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县(市)也毫不落后,中心城区以外的8县3市同步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绿色正蔓延到九江的各个地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江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积极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全市村镇绿化美化面积逐年增加。”欧阳卫军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九江全市共建设绿化达标村庄1889个,村庄平均绿化率达33%。
武宁,坐拥西海,水外环山,九岭、幕阜两山分峙南北,修河横贯东西。作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武宁拥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全县林地面积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1%。徜徉在武宁县,满目绿树掩映、绿水悠悠,呈现出醉人的诗情画意。
欧阳卫军介绍,武宁县按照打造生态、旅游、养生城市的要求,投入绿化资金2亿多元,完成绿化面积253.4公顷,城市街道绿化里程达50余公里。在规划区村庄内开展以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四旁绿化”,使规划区内26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8%。并着力加强了庐山西海、修河、沙田河等主要河流沿岸生态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使其可绿化地段绿化率达96.1%,形成了山水相依、山清水秀的滨河景观带。
全面封山育林、禁伐二十年、实施大水面清水渔业、关停一切环保不达标企业……从山上到山下,从园区到湖区,从城区到农村,武宁人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着生态。“以前动不动就砍树,山都要砍秃了。现在我们这山好树好水也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武宁人的努力,如今武宁全县的老百姓都是护林员、护水员。”武宁人熊隆依说。
强有力的保护让武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武宁县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中国最美小城的美誉。而在这青山绿水间也孕育出了一个个生态新农村。
走进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受着被群山环抱。这里是武宁县最美的世外桃源,古木参天,虫鸣鸟叫,一排排黛瓦粉墙的传统民居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令人迷醉。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当地对林木的保护,作为武宁县重点林区村,长水村于2004年9月拉开了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全面铺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和江西省文明村镇等一系列金字招牌。“长水村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3.7%,这好空气、好水质都是绿色带来的福利啊。在经过一系列的打造和提升之后,现在的长水村道路更平整,环境更整洁,景致更迷人了。”罗坪镇镇长谢守梅感慨道。
武宁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只是九江各市县联动,共创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通过市县同步推动,近年来实施了修水县大洋洲湿地公园、武宁县西海湿地公园、九江县中华贤母园、德安县九仙岭森林公园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城乡绿化工程,每个县(市)都新建了一个以上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县区所有新建街道都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40%以上。
目前,九江市11个县(市)全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市共创建省级森林乡镇38个、省级森林村庄17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7个、生态村1个,美丽乡村正在变成现实。
绿色作底文化为魂 走特色兴林富民之路
登天花井峰,极目远眺:千里鄱湖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玉带横飘。南接庐山、东望鄱阳湖、北邻浔阳城的九江国家森林公园,既花溪涌泉、千年古桂、竹海轻烟等自然风景,又有始建于晋朝的宝积寺、源于南唐的东山寺、清朝光绪年间榜眼、著名藏书家——李盛铎故居等人文景观。紧靠城区却无井市之喧,连接匡庐亦有泉石之胜。
“像九江国家森林公园这样有绿色又有文化的地方在九江还有很多。九江市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商业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和书院文化等于一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千年古城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完美结合,这是九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大亮点。”江少文对记者说。
四年来,九江打造了庐山生态文化综合体、城市滨水生态文化园、鄱阳湖湿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和庐山西海生态文化休闲综合体等一批生态文化综合体,重点建设了九派诗廊、文博园、长江生态文化园等生态文化工程,彰显出了九江“以山为脊梁、以水为经络、以绿为底色、以文为灵魂”的山水文化名城特质。
绿色是九江的底色,更是九江发展的动力。罗坪镇七里溪自然村位于大山的深处,97%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了饱览山水秀色,体验农家生活的好去处。“一到节假日,就有大量的游客来我们这,有时人多到连房间都订不上。”农家乐老板孙功娇兴奋地说,“我们村没发展生态旅游之前,我家以卖菜为生,每月只有三、四千的收入。这养生山庄建起来之后,我现在开农家乐平均每月能挣上万元。这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是太好了!”
吃环境饭,发生态财,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七里溪的主导产业,村民找到了新的出路,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九江市结合创森工程,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目前,全市已建成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度假旅游区等生态旅游基地。生态旅游人次逐年增加,旅游收入逐年上升。2015年,全市接待生态旅游1.05亿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总收入922亿元。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作为全国林改第一村的罗坪镇长水村,农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感受最深。村民万里云过去在外打工,2005年返乡创业,建成了红豆杉种植基地,并于2013投资成立了武宁县长水长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万里云介绍说:“我们合作社带动了一批村民利用生态致富,人均收入增加了三千多。我这不光种植红豆杉,我们还建有红豆杉主题餐厅、主题客栈、观赏园等一系列休闲养生的场所。看看红豆杉、吃吃农家菜……一举多得。”
通过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打响绿色品牌,做大生态经济。如今的长水村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林农也更富了。“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日子过得可苦了。自从家乡开始种植红豆杉,发展生态旅游,我就立马回来了。现在不仅收入不错,还能在家里,在老婆孩子身边,我感到很满足。”长水村村民张庆和说。目前,张庆和在自家地里种植红豆杉,年收入可达一、二十万。
依托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如今,九江市通过发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富民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与生态建设双赢的特色兴林富民之路。据统计,2015年,全市实現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94.9亿元,林农年均增收保持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