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No.1宫殿的模型建构研究★

2017-03-29 09:15邵世媛鲍培瑜王劭璞惠梦迪
山西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二里头木构茅草

邵世媛 鲍培瑜 王劭璞 惠梦迪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规划·建筑·

夏朝No.1宫殿的模型建构研究★

邵世媛 鲍培瑜 王劭璞 惠梦迪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以夏朝No.1宫殿的考古发掘简报为基础,借用模型手段,复原并虚拟了建构过程,描绘了夏时的文化面貌,并运用建构方法进行了解析,从选址、布局、做法三方面作了纵横对比,彰显了其历史地位,引发了对创作传承的重新思考。

宫殿,模型,文化面貌,遗址

0 引言

考古学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从文献研究出发,于1959年奔赴豫西地区,旨为寻找“夏墟”,从而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然受限于当时的条件,错误的推测其为西亳;1997年,国内各领域专家召开关于夏商两朝年代主题的商讨会,确认了二里头属于夏文化,也即夏朝是客观存在的;经过将近60年的持续不断的发掘,现已证实了二里头遗址即是夏都都城斟鄩,进而借助出土器物的放射性C14测年并加树轮校正的手段,对应史书,知其当为太康至夏桀的时代(也即夏朝中晚期)。

二里头遗址当中的一号宫殿基址,是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于夏朝都城遗址当中,可谓首屈一指)的帝王宫殿建筑遗址,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当时已经出现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故称其为No.1,名副其实。

1 基址考古的纪实与宫殿模型的复原

1959年,考古学者在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片台地,散布着许多古代的瓦砾,堆积着很厚的文化层。后经数年的钻探与发掘得知,二里头遗址的占地面积不少于3.75 km2,共分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宫殿文化。遗址当中一号宫殿的基址,夯土台残高约80 cm,其东北部凹进一角,其中殿堂的面积约350 m2,居于中部偏北处,廊庑环列四周,大门朝南,如上种种,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而今,No.1宫殿已经进行了保护性回填,于是就无法直观的看到实体的基址。依据发掘简报当中的数据,绘制工程图纸,而后采用模型手段(可拆卸式的实体模型与可演示式的虚拟模型两相结合)予以复原,此举有利于感受夏时的环境场所面貌,借以重现夏朝的建筑历史文化(见图1~图4)。

2 文化面貌的揭示与建构方法的解析

夏朝属于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其采用权利世袭的“家天下”王位继承制,政治制度则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以及相关方面诸多研究的工作进展,使得人们对夏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夏朝已经由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采用木板制作手工模型,并做成可拆卸式的,由此尽可展露屋架、柱体与夯筑墙体之间的各节点之交接关系;采用Sketchup绘图软件予以建模,并结合动画效果增色,来模拟重现夏朝No.1宫殿当年最初建设时的情景,由筑基→立柱→夯墙→立架→安椽→上苫(芭板层+茅草层)的整个建构过程,此外,建筑空间各节点均作渲染处理,亦可赏析夏朝皇家建筑起承转合空间序列设计处理的精妙所在(见图5)。

3 纵向对比的传承与横向对比的迥异

纵向对比研究,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解析。

3.1 选址方面

该遗址北邻古洛河,南去伊水5 km,往东不到10 km,便是伊洛二水汇流处。它是一处平坦无垠、土地肥美,又有水利舟楫之便的三角洲,一片大好的风水宝地。自此之后,诸王朝都城的选址,皆看风水、重传承,概莫能外。

3.2 布局方面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当中,发现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整座都城方方正正的建筑规划,强烈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统治的确立。

No.1宫殿的布置,呈现的是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等,表明此时的木构架技术已有了较大提高。据此可知,这是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木架夯土建筑,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雏形,其工程浩大、雄伟壮观、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该布局为历代皇宫建筑所沿袭,至此,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其中轴线的布局及理念(尽管大门轴线在主殿轴线偏东),也渐已形成(见图6,图7)。

3.3 做法方面

一方面受限于建材的发展,另一方面木构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当时甚为缓慢,故夏商时期的建筑做法相对简单、质朴,呈现出的是“茅茨土阶”的初级阶段。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由此形成,而后传承、发展、成熟,甚至走向了精致化。

放眼当时的世界各地,做横向比较(其前提条件是同类的或具有相同性质的,而且必须是处于同一时间区间的)分析,以发现和比较其本质的不同。当时的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古希腊,也分别出现了早期的木结构框架体系,但后因诸多因素,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其成就和影响自然相对有限。细言之,早期中国木构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其以夯土为主要承重结构,辅以木构框架作补强(也即筑土构木、建房架屋);下埃及选用木材做墙基,上面造木构架,芦苇束以编墙,上埃及则选用卵石做墙基,土坯砌墙,密排圆木以做屋顶;早期希腊的建筑也是木构架的,结合其本国发展较早的制陶技术,后来使用陶器对木构架加以保护,甚至最终演变为除屋架外全用石材来建造的体系。

4 茅屋魅力的焕发与创作传承的思索

No.1宫殿的茅草屋,造型简单纯粹而极富原始实用性;荣成民居的海草房,选材因地制宜而彰显传统地域性;时尚潮流的“茅草屋”,气息淳朴惬意而迸发个性特色。

4.1 荣成海草茅屋的深度挖掘(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工艺方面)

我国古代民居,营造中常以茅草或苇草作为覆盖屋面的材料,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山东荣成东楮岛村的茅屋民居,其屋面的营造手段即为苫作工艺(源于我国古代茅草屋建筑营造的一门技术):1)建材制作——以海底自然生长的宽叶海草为苫作材料,每根长0.4 m~0.6 m不等,宽约0.004 m,使用之前需堆积成束,进行晾晒、沥水、梳理和修剪;2)构造特点——举架结构不设椽,以三角形梁架与檩条承载芭板(高粱秸秆制作而成的苫背),而后将苫作材料海草层铺设在芭板的上面。

极富滨海情调特色的海草茅屋,为胶东海岸线徒增了一抹亮丽的风景(见图8)。设计师从中不难寻找到生态的、绿色的、适宜的技术原理,给当代建筑营造技术以借鉴意义。

4.2 仿真茅草铝瓦的大显身手(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性能方面)

不管如何改进茅草,茅草用作屋顶确实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寿命短、会霉烂、常漏雨、易燃烧、腐蚀强,尤其是不便于过程维护。仿真茅草铝瓦则是由纯铝片制成的屋顶装饰材料,经防腐工艺环节处理之后的“茅草”,使用寿命竟能达到10年~20年,由此该产品突破了瓶颈打开了市场(多适用于休闲、娱乐、旅游业的小型建筑装饰上)(见图9)。鉴于此,从事如上项目的建筑设计师就可天马行空的展开想象,来重新勾画原生态生活兼当今时尚品味的茅草屋蓝图。

5 结语

夏朝No.1宫殿虽仍处于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的“茅茨土阶”阶段,然其建构文化的基因(东方建筑体系所特具的工艺技术与文化意蕴)理应根深蒂固的注入并潜移默化的熏陶着当今的建筑设计师才是。本文如上所做的追本溯源以及复原建构,目的旨为当下的设计创作引发深层思考——设计应由原点出发,基于传承,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4):234-238,247-248.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9-20.

[3] 周海宾,费本华,任海青.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J].山西建筑,2005,31(21):10-11.

[4] 黄永健.东楮岛村海草房苫作工艺的历史渊源[J].装饰,2014,8(256):100-101.

Research on the model construction of Xia Dynasty No.1 palace★

Shao Shiyuan Bao Peiyu Wang Shaopu Hui Mengdi

(CivilEngineeringSchool,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Tangshan063210,China)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bulletin of Xia Dynasty No.1 palace, this paper using the model method, recovered and virtua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depicted the cultural feature of Xia Dynasty, and made analysis using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the location selection, layout, practice three aspects mad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highlighte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caused the rethink of creative heritage.

palace, model, cultural appearance, ruins

1009-6825(2017)05-0001-02

2016-12-04★:201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15133)

邵世媛(1995- ),女,在读本科生; 鲍培瑜(1977- ),男,讲师; 王劭璞(1993- ),男,在读本科生; 惠梦迪(1994- ),女,在读本科生

TU205

A

猜你喜欢
二里头木构茅草
华夏第一龙:二里头的“龙”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木构的味道
坐在风中
茅草和芦苇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伊洛平原二里头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态研究
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