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璐,于少文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1)
风险管理视角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刘璐璐,于少文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对学校体育风险概念、风险因素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学校体育风险因素划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两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科学构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结果为减少学校体育风险事故提供帮助.
风险管理;学校体育;构建
学校体育发展的好坏与学生体质健康息息相关,并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功能,学校体育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学校体育风险事故却经常见于新闻、网络、报纸,被媒体广泛报道.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体育运动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家庭,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引入到学校体育安全研究中,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审视学校体育风险,构建普通高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风险在英文中常用“risk”表示,是指“影响目标实现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美国学者威雷特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即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现代汉语字典把风险定义为“可能发生的危险”,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风险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危险性以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集合,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达到全面发展身体,锻炼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目的.学校体育谁组织和实施?答案是教师,没有教师就没有体育过程中的“教授和指导”.学校体育的主体是谁?答案当然是学生,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学校体育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化为教师与学生在场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结合风险的本质及学校体育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学校体育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由于体育活动环境的不确定性、偶然性使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过程中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行为.风险管理也不例外,从经济学视角看来,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风险主体以最小的成本处置和控制各类风险因素,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其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灾害性后果.依据风险形成的过程和风险管理的环节,结合学校体育的具体特点,笔者提出了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第一,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体育功能的实现,达到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最终目标.第二,在学校体育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采取合理的手段,尽量避免学校体育风险事故的发生;当风险事故发生时,按照风险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所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体育风险因素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些基本的因素所构成,根据分析和整理,影响学校体育安全、引起学校体育风险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偶发因素.
3.1 物的因素
影响学校体育安全的物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运动场地馆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场地状态不符合要求、场地的配套设施设计不合理、缺少检查维护场地及配套设施的制度、场地使用安排不合理等.二是运动器材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器材本身的质量、器材的布局、器材的设计、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器材的配套安全设施等.
3.2 人的因素
学校体育活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与此相关存在联系的人有很多,他们与学校体育活动之间存在着较为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比如教师、学生、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因此,笔者将影响学校体育安全的人的因素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第一,关于学生本身的因素,学生是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的因素,他首先由于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当前的行为会导致何种后果,更无法保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且合理的,无法保证在突发事件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其次学生生理性的因素,学生的某种特异性体质或处于特殊生理期的缘故而引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情况也是学生自身无法回避的因素.所以,学生的生理性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校体育风险因素.再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到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不能预测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麻痹大意、忽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相关的要求、缺乏自救与救助他人的能力等.
第二,关于教师的因素.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设计的参与者,是整个活动的实施者,也是整个活动主导因素.对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在许多学校的工作中这笔财富却经常被忽略.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方面的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教师要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都在自己的有效控制范围内,选择练习内容难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其次是教师的风险观念和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能识别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常见的风险,及时、正确地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掌握现场急救技术,做好针对可能出现风险事故预案.
3.3 环境因素
根据组织环境的相关理论,学校体育风险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既物理环境要素包括运动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噪音和杂音、色彩等等,甚至包括学校的位置、植被、温度、天气状况等因素.
3.4 学校体育风险因素分类
体育运动具有其本身的特点,风险总伴随者体育运动的出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避免风险因素归结为不可控因素.但是有些风险因素是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可以预防,规避的风险因素归结为可控因素.根据风险因素是否可控,可将其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学校体育是在学校范围内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上进行的,物的因素(场地器材)、人的因素(学生,教师)是学校体育风险可控的二大主要因素.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开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可以控制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说通过维修保养等措施可以消除其所带来的隐患.人的因素(学生、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直接参与人,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教师的风险观念和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高,学生本身的状况,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通过教师以及学校的宣传,讲解而得到掌握.
不可控因素中环境因素,偶发因素是学校体育风险不可控的二大主要因素.进行体育运动,环境因素究不可避免,空气的质量、温度、湿度等这些影响运动的因素无法改变,不具有可控性.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偶发因素也是不具有可控性,无法进行预防与管理.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从2002年9月起,国家教育部颁布并执行《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办法》中就学校中出现的事故责任、事故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划分.《办法》的颁布和执行给高校大学生自发性体育活动出现的伤害事故提供了明确的规定,也给高校处理大学生出的现严重伤害事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当伤害事故发生时责任很难界定,学生与学校总会纠结于谁负主要责任而产生争端.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学校体育风险的理论当中来,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学校体育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和伤害降到最低,当出现伤害事故时保护学校和大学生双方面的权益,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营造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
4.1 构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个系统如果正常的运转,离不开完善的组织体系,构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首先要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根据调研和访谈的结果,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校长负责制,因为校园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学校至少一名具有专业风险管理技能并且掌握现场急救等应急处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如学校不能提供,应有学校和当地医院合作,配备专门的医疗的应急人员,那些由于条件限制而不具备设置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学校,也应该聘请外单位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担任顾问、统筹本校的体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其次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组织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当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应及时应对,学校医疗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都应该全力支持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
4.2 完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控制运行机制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控制运行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道理就是如此,制度和规章是运行机制的首要保证,规定每个部门的责任,进行定期检查,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风险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每个部门,校级领导的监督和自我制度的责任约束对于风险预案的实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学校体育风险事故发生时,有时学校本身无法解决,需要法律层面的帮助,法律保障是对风险预案实施中大学生所出现严重伤害事故时的补充,法律保障主要是对大学生事故产生原因的准确认定,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决定处理意见,必要时负责法律诉讼工作.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但又由于面临运动风险又无处不在,是学校体育工作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构建科学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是将学校体育风险进行管理,将其潜在风险降至最低.通过构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控制运行机制,为保障学校体育健康的开展及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
〔1〕田旻露,魏勇.简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35-37.
〔2〕侯柏晨,孙玉琴.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7,25(97):12-14.
〔3〕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6.
〔4〕李中斌.风险管理解读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6-48.
〔5〕苏玉凤.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险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9):11-13.
G807
A
1673-260X(2017)01-0096-02
2016-10-13
2014年皖南医学院中青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普通高校体育风险研究(WKS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