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传承

2017-03-29 15:08:39何运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何运星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传承

何运星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特有的特征,而中国传统武术所具有的独特文化特征更具有丰富民族文化教育体系、提升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强化爱国意识等重要意义,应重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武术文化;文化特性;传承

民族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水平,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将哲学、美学、伦理、养生等多种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融合于其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武术文化体系,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子孙在数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智慧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璀璨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品德、美育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西方体育文化思维的冲击以及传统武术自身因素的制约下,这种优秀的、伟大的且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武术文化,其教育传承出现了断层的问题.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特征研究,分析其在民族发展及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承,对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精神象征,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多种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体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能清晰的感受到东方哲学观念及审美观念并折射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而古往今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着的深厚内涵,博大的哲学思想及浓厚的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民族个性,对民族的自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1.1 哲理性特征

中国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很强的哲理性.“天地人和”“天人合一”为一种道家思想,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讲求的是天、地也即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本质是一体相通的,人应顺应自然方可获得生存与发展.人为万物之本,人者,做人也,亦为为人处世,人存于天地之间,上敬于天,下立于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推崇的思想即是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和则为“和谐”之意,“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中华民族传统处世观念中其核心文化思想即为一个“和”字.“天地人和”“天人合一”将人置于天地之间人将与自然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追求一种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阐述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种思想以及一种精神境界,如武术训练中讲究“内练精气外练筋骨”,“内外兼备、形神合一”,倡导练功时身处大自然,吸收天地自然之气以更好达到练功的目的.在武术文化中,这种清晰厚重的东方哲学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起到深远的影响.

1.2 和谐性特征

和谐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以及共同发展的关系.人处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人也服从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追求与自然的调谐.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融合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不同意见想法,同时亦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观念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人民的道德、理想、智慧与自然规律的融合,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动态元素.据史料记载,中华传统武术光拳种便有一百七十多种,拳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便是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与自然规律的复杂性,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自然界规律一致性的深刻体现.如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招式便充分体现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和谐思想,而传统武术中讲究的动、静、起、落、轻、重、缓、急等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1.3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

武术源于生活与劳动,具有社会属性,其形成与发展便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竞争环境,因此,中国传统武术也体现了保家卫国的精神内涵.武术文化中推崇的“匡扶正义、精忠报国”思想便阐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是对爱国主义美德的精神与文化塑造.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武术高强之人以及广大习武者均以保卫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如民族英雄岳飞,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不畏强暴敢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现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美德.

2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气度,中华武术凝聚了国人对天、地、人、和的理解与感悟,是中国人热爱和平、自强不息、大气包容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延续力的重要反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思想文化教育过程中具重要的意义.

2.1 丰富文化与体育教育体系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多种文化思想及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体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而武术教育属于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具备特别的教育功能.同时中华武术具有不同的派系与拳种,博大精深、技法多样,丰富了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显著地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能较大程度地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而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克服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单调的问题.中国传统武术教育,能丰富高校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同时,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技术要求简单、实用性与适应性强等特点,能更有效实现体育锻炼的效果,且中华武术讲究刚柔并济,对运动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不高,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自我训练的开展,容易满足学生长期、持续学习锻炼的需求.因此,中国武术能很好地丰富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完善与补充.[2]

2.2 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当前我国教育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其根本是加强学生或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人尚武崇德,中华武术的教授与修炼讲求内外兼修,武与德并重,武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仅是一门克敌制胜的技术或技巧,更是道德与思想的一种提升.中国传统武术教育,武术文化配合着武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共同展开,不仅促使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是对学生文化教育的一种实践与深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个人成长均有着重要影响.中华武术的教学训练过程,也是大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精神意志、价值观念以及为人处世哲学形成的过程,学生在武术学习锻炼过程中将更加深刻体会中华武术的武德内涵,且在持续的学习训练中逐渐提升大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对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品质与综合素质能力均起着重要作用.

2.3 培养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内涵具体表现为“止戈和平、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具有巨大的感召与激励作用,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3]中华武术及其文化所体现的是一种刚健有力积极向上的精神特点,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武术则更能培养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止戈为武”体现的是和平的思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蕴含的也是以和合精神为代表的东方和谐哲学思想,但只有自强方能求和,中华武术体现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追求和平的精神.

3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3.1 树立新型武术文化教育理念

由于受保守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门派观念较深,传统武术通常以家族、宗派的形式传承为主,武术形态缺乏开放性.[4]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技术影响越来越深,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与传承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必须转变落后封闭的旧观念且改变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理念,树立新型武术文化教育理念,打破门派偏见与束缚,重视武术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与交流,继承并弘扬武术文化精华,实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打造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营地

当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以民间为主,存在局限性,应将中国武术以及传统武术文化引入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营地,将传统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文化教育,讲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充分发挥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同时,完善学校传统武术课程体系,重视传统武术师资力量培养,加强武术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加强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社会推广

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设立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构建有利于于传统武术发展以及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机制与制度,并加强武术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开展系列武术表演及比赛活动,提高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营造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良好氛围,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的社会化发展.

〔1〕刘军,邱丕相.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功能的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126-128.

〔2〕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2014(1):84-88.

〔3〕汤立许,石爱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70-74.

〔4〕郑涛.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及传承分析[J].武魂,2013(11): 97-99.

G803

A

1673-260X(2017)01-0094-02

2016-10-08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中华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