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7)
尊重偶然性
——从《黑王子》看默多克小说的哲学思想
张昱
(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7)
作为二战后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致力于运用艺术想象和文学演绎的方法去展示她的哲学观。其代表作《黑王子》不仅极佳地演绎了作者关于尊重偶然性的思想,同时也为当代小说家的创作指明了道路。
默多克;偶然性;形式;规则
作为二战后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艾丽斯·默多克 (Iris Murdoch,1919—1999)不仅是英国文坛第一个把萨特式哲学小说介绍给英国大众的文学家,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把叙事艺术与专业水准的哲学思考结合起来的人”[1]。她共六次获得英国著名文学奖布克奖提名,为该奖历史上被提名最多的作家,并最终在1978年凭 《大海,大海》夺得桂冠。除了小说之外,她还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戏剧及诗歌,并在文学评论领域取得一定建树,被誉为“全英国最聪明的女人”。作为一位高产作家,默多克一生共发表了26部小说,以《独角兽》《钟》《在网下》《黑王子》《大海,大海》等最为著名。她的小说构思富有想象力,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多变且具有象征意义。
事实上,默多克不仅是一位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她的哲学理念深受柏拉图、西蒙娜·韦伊及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默多克常常在作品中探索爱、自由、艺术、道德、迷惑、关注、善与恶、偶然性等主题。她的许多哲学思想,尤其是偶然性的理论,通过自己的小说展示了出来。“偶然性”(contingency)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最初来自于柏拉图对世界的看法,“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在现实世界中偶然性支配着一切”[2]。随着20世纪50年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的萨特也对偶然性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偶然性会使世界进入一种荒诞虚无的状态。但默多克却不同意萨特的这一观点,相反,她认为应该尊重偶然性,“偶然性必须得到保护,因为它是人性的本质……”[3]。在默多克看来,生活本来是混乱无序的,充满各种未知因素,无规则可言。但艺术家们却喜欢为原本充满偶合因素的生活强加上一个“形式”,原因是他们避开现实而去追求人类对形式的满足感,而形式本身对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诱惑。它没有展示生活混乱无序的本质,没有展示人性的不完美,却试图把所有混乱偶合的因素强行统一起来,给它们加上一个规则,但是“被强行统一起来的偶然是生活中非统一性、非规则性的力量,而这些正是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显性描述”[4]。在默多克看来,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关注偶然性,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生活才能为优秀小说提供最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因为“小说的形式体现的就是艺术的不稳定性和无法改变的多样性,生活的偶然性和近似无法交流的恐惧性”[3]。如果要想领悟生活真正的本质,艺术家必须放弃对“形式”的追求,感受生活中的混乱(即偶然性)。默多克认为,生活不是一个固定的格式或框架,不是由许多呆板的规则构成的,艺术家必须注意到生活的本质,即生活包含了数不清的偶合因素。而在艺术作品中,“一本小说好比一座房子,适宜角色自由地生活于其间。它应该尊重现实和它的各种偶合无序的方式,并将这样的现实与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这才是最高程度的散文艺术”[3]。作为一名哲理小说家,默多克关于尊重偶然性的观点在她最出色的小说之一《黑王子》中强烈凸显出来。
3.1 《黑王子》小说简介
《黑王子》发表于1973年,被誉为默多克的代表作。在这部获得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文学奖的作品中,默多克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小说这一形式进行了成功的结合。《黑王子》以第一人称男性叙述者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小说家的生活,而这个小说家最伟大的作品就是《黑王子》。书中叙述者讲述的故事被更多晦涩难懂的叙述形式所解构,而叙述本身变成了故事情节的一部分。
在《黑王子》中,年过半百的业余作家布莱德利以自己准备写一部最伟大的作品而开始自己的自述。他刚从政府部门退休,打算到外地隐居以专心创作。但前妻克里斯蒂和妹妹普利西拉的突然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随后,他卷入朋友巴芬夫妇的争吵,并与巴芬的妻子雷切尔发生了暧昧关系。接着他又隐瞒年龄与巴芬20岁的女儿朱利安坠入爱河,并与她私奔至海边寓所。在这短短几天中,普利西拉因绝望而自杀。巴芬也找到朱利安告诉她普利西拉的死讯和布莱德利的真实年龄,这一切使朱利安感到反感并离开了布莱德利。不久以后,雷切尔又打电话告诉布莱德利,称自己在争吵中失手杀死了巴芬。布莱德利试图替雷切尔掩盖罪行,但警察却误认为他就是杀死巴芬的真凶并将他逮捕入狱。在监狱中,布莱德利在患病去世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写成《黑王子》这部小说。在书中,他回忆了一系列导致自己入狱的偶然事件,并认为该书将成为自己最伟大的作品。
3.2 偶然性——世界的本质
在默多克看来,偶然性是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真实面目和本质,生活本来就是充满种种不可预知、无法掌握的突发事件。但生活于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却害怕这种偶然性,面对这种偶然性状态,他们的反应是恐惧,是逃避,并企图为世间万物强加上一个形式,使之满足自己的心理诉求,以达到对抗偶然性的目的。但种种事实表明,这种恐惧和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勇敢面对并尊重真实世界的偶然性,人们才能认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殊性和个体性,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世界上。了解了默多克的这一思想,我们才能理解《黑王子》中决定布莱德利命运的诸多偶然事件及他面对这些偶然事件的恐惧心理及逃避行为。
事实上,正是种种偶然因素推动着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决定着人物的命运。从小说一开始,布莱德利就告诉读者他正准备写一部伟大的作品。为了专心写作,他决定到海边的一个居所幽居起来以不受外界琐事的打扰。尽管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动身了,他又心绪不宁地决定再检查一下是否带了安眠药和笔记本等,这种拖延无意识中反映了布莱德利根本没作好思想准备,反而完全摧毁了他隐居的计划。如果布莱德利没有拖延而是收拾好行李立即出发,他就会按原计划离开伦敦去海边写作了,也就可以逃脱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前妻克里斯蒂的弟弟弗朗西斯突然造访,告诉他前妻成了富裕的寡妇,不久就会回到伦敦;这时他的朋友巴芬打来电话说自己可能失手伤害了妻子雷切尔;接着,他的妹妹普利西拉来到他家,宣布她已经离开丈夫,必须受到照顾。另一个决定布莱德利命运的偶然性事件是在小说结尾,雷切尔打电话告诉布莱德利,称自己误杀了巴芬。如果布莱德利没有接到这个电话,如果布莱德利带弗朗西斯一起到巴芬家,又或者他在试图替雷切尔掩盖罪行时,没有在凶器上留下自己的指纹,那么布莱德利也不会最终冤死狱中。实际上,这些突发的偶然事件互相交织,完全打破了布莱德利为自己设计好的生活形式。但默多克正是想通过这些偶然事件阐述她的哲学观:世界的本质是偶然性的,我们无法将各种偶然因素强行纳入一种固定的形式并按这种形式生活。
3.3 恐惧和逃避——面对偶然性的反应
但是小说中的布莱德利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偶然性本质。当布莱德利必须面对生活中的混乱无序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他总是想逃避现实,逃避生活,逃避那些无法预测的偶然性事件。我们注意到,在小说中,布莱德利用来描述自己的词语是“传统,易紧张,像个清教徒”[5]。事实上,他害怕生活中的偶合无序,喜欢所有事情都按规则进行——他妹妹想与他见面得提前几个星期预约;他害怕误火车,甚至惟恐到得太早,又早得不足以赶上上一班火车。他认为只有在绝对孤独中才能写出纯粹伟大的作品,因此他尽量避免与人交往,避免卷入感情的旋涡。当他妹妹向他哭诉自己婚姻的不幸时,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我可不想卷入普利西拉的麻烦事”[5]。他毫不隐晦地对巴芬说,“我想与像马洛(弗朗西斯)这样的人一刀两断。作为真正的人,应该建立自己的领地,划清界限,并要说不。我不想作个不明不白混进他人生活中的附属品。对每个人都怀有含混不清的同情会阻碍对真实的理解”[5]。然而,他在规避偶然性的同时,也远离了种种偶然事件构成的生活本身。他想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离群索居中等待灵感到来的那一刻,“艺术需要殉道者,尤其是那些保持沉默的人。我斗胆说这样的艺术怪人是存在着的,他们沉默地等待了一辈子,而没有用不够恰当与美丽的语言,也就是说没有用不够真实的东西亵渎一页神圣的纸”[5]。布莱德利的错误在于没有意识到艺术的灵感来自于生活的偶合无序,只有现实的生活细节,而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才能给他一直所追求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普利西拉很早就对他指出,“你成不了一个优秀作家”,那是因为“你对恐怖一无所知,你对恐怖视而不见”[5]。这种恐怖——巴芬夫妇间的暴力冲突和彼此的背叛,普利西拉在婚姻中所遭受的痛苦,弗朗西斯的同性恋倾向,都可以看作是生活中偶合无序的具体体现。
3.4 形式——对抗偶然性的工具
通过叙述自己的故事,布莱德利总想将一种形式强加于偶合无序的生活。然而,形式不根据他的意志运转,偶合无序不可避免地侵入他的生活。布莱德利没有勇敢面对种种令人沮丧的中年人危机,而是把这种骚动等同于摧毁他创作力的一种无法接受的力量,越发妄图躲进自己的小天地。结果他越是想离群索居,灵感就越是枯竭。整本书中,他不停地谈论他作为作家的“天命”和必将遭受的“苦难”,但这种“天命”和“苦难”只是布莱德利为自己设想的一种形式。他没有意识到,这种“形式”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形式下的各种偶然因素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本质。他无法预料到这些偶合无序的真正结果,对因果关系的细微差别视而不见。只关注形式而忽视构成生活本身的偶然因素,他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整本书中,读者看到布莱德利犯了一系列错误,这些错误最终或多或少被情节发展和他的自述纠正过来。最终,这种表达他独特经历的叙述方式产生了《黑王子》这部作品——这部小说生动地阐释了默多克关于偶然性的理论,与布莱德利最初设想的作品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默多克在《黑王子》中不仅生动阐释了其尊重偶然性的思想,还为当代人的生活(尤其是小说家的创作)指明了道路,即要保持形式与偶然之间的张力,强调关注现实中的各种混乱和偶然因素,因为偶然性才能真正展现人的本性和生活的本来面目。
[1]阮炜,徐文博,曹亚军.20世纪英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234.
[2]童浩.哲学的范畴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510.
[3]MURDOCH I.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M].London:Chatto&Windus,1997:285、287、290.
[4]岳国法.形式与偶然——评艾丽斯·默多克的小说观[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64.
[5]MURDOCH I.The black prince[M].Middlesex:Penguin Books Ltd,1973:12、20、70、114、85.
RESPECT FOR CONTINGENCY:A STUDY ON IRIS MURDOCH’S PHILOSOPHIC IDEAS IN THE BLACK PRINCE
ZHANG Yu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Hefei Anhui 230037)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ic novelist in the British literary worl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Iris Murdoch is devoted to demonstrating her philosophical ideas through artistic imagination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As one of her best works,The Black Prince not only offers the clearest illustration of her ideas on respect for contingency,but also points out a way for the contemporary novelists’writing.
Murdoch;Contingency;Form;Rules
I106.4
A
1672-2868(2017)02-0112-03
责任编辑:陈 凤
2016-12-22
张昱(1980-),女,安徽巢湖人。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当代英国小说和英语文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