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7-03-29 21:42李芳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李芳芳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67)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李芳芳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67)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新媒体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本文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分析新媒体给高校带来的挑战,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受众与传播者,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新媒体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有效引导。本文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分析新媒体给高校带来的挑战,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信息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产物,但“并不是所有新出现的媒体表现形式都属于新媒体,关键要看其在技术上或者在传播学上是不是具备新媒体的特点”[1]。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应运而生的新载体,如门户网站、博客、网络社区、微博等,它还引申为对传统媒体的创新融合产生的新技术,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向大众提供个性化信息和各种娱乐服务,网络、数字电视和手机等是目前新媒体的基本类型。新媒体以其新颖的媒体形式,拓宽了传统媒体的范围和领域,加之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正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和丰富。

(一)信息内容多样化和共享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利用头版头条吸引眼球的局限,可谓是每条新闻都很有吸引力,并且不断更新,滚动上传各类信息,使人们应接不暇。新媒体信息资源丰富,内容多样,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浏览需求,打破了传统媒体区域性划分的限制。总的来说,新媒体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传播方式更为便捷,传播的信息数量也非常庞大,传播深度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有效地获取国际国内最新消息,掌握世界发展动态,这改变了传统媒体封闭的态势,扩大了互通有无和信息交汇的渠道。而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更具集体智慧和创造力,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转载转发或是收藏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互惠互利,为共建绿色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有效途径。

(二)传播行为的互动性和及时性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接受者界限清楚,而新媒体主要是通过数字终端,以低成本的投入使交流互动更加灵活快捷,更加尊重受众的话语权,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和表达观点的自由。互动性表现为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介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为思想火花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提供载体。及时性更多体现在一些突发事件或热门事件中,新媒体通过数字终端及时有效地传播消息,人们则通过互联网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关注事态进展,为事情的解决给予人文关怀或者实质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行为的反馈作用。

(三)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和非线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面、单向的传播模式,构建了“多对多”、面向所有人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形成独立的媒体空间,因此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碎片化”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形象说明,“它是指在相对缓慢的、有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身份属性通过不同途径升迁或下沉,但无论是升迁还是下沉,始终都是零散、支离破碎、没有集聚的现象,这就是碎片化最主要的特征。在传媒消费领域,同样存在着碎片化现象”。[2]碎片化叙事方式的表达,使客体对事件的认识是片面的、表面的、肤浅的。传统媒体利用报纸、电视等将信息单线输出,由于版面、频道、时段的限制不能同时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人们选择性较弱。而新媒体媒介资源丰富,涉及领域广,知识覆盖面宽,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媒介提供的数据库筛选有用的知识,从而使个人化的传播内容消费成为可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大学生作为思想观念和行为易受外界影响的特殊群体,在网络舆情热度持续升温的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挑战。

(一)新媒体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导向

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准则,但曾几何时,“信息全球化改变了传统高校舆论导向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手中的局面”。[3]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国人民,向世人展现中国包容万物、力求和平发展的理念。一些西方国家不顾世界和平大局,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实施西方文化渗透,颠倒是非,试图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误导大学生关于是非准则的理性判断。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当今社会,作为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外界影响,判断能力较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环境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传达交流的有效工具,既有健康、进步的思想,又涉及反动、迷信甚至暴力的信息。由于网络传播成本较低,传播手法隐蔽,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打开世界信息资源的大门,不加删选,泥沙俱下。另外,由于技术、管理、立法等方面的缺失,一些不堪入目的低俗信息给简单纯净的校园环境和大学生心理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大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高校如何在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新媒体的热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主要扮演权威的角色,他们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掌握了第一手的教育资料,多采取单线式的教育方法,满堂灌输教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吸取消化知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多数大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并且思维活跃,通过网络平台,有时甚至先于教师掌握最新信息,如此一来,学生更加渴望在学校能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追求事物的本质。因此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为减弱,学生在教师平铺直叙地作报告、读文件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平台上,学生更加倾向于直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意愿,表达对事物的自我态度,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或者认同。因此,新的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突破传统教育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思维的转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利用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传播正能量

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固化、传播手段单一相比,网络新媒体迎合时代发展脉络及民众的求知欲,以全新的视角为切入点吸引大学生探索发掘并获取事物的渠道和途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更为新颖的物质载体,以求探究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模式。

(一)广泛应用新媒体,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融合多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受众及时获得信息,多角度满足其需求的媒体体验。“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带来了受众接受新闻时的听觉、视觉、触觉的融合体验”[4]。新媒体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三部分整合的现代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学生接受和消化。如引导大学生通过BBS、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广泛讨论,传递新思想、新见解,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转变思维模式,提升思想境界。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在整合信息、提炼重点内容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分享给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教育思想理念更具前沿性和导向性。

(二)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新媒体环境是社会环境中联结人与物的桥梁,是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交汇融合的重要操作系统。网络通过创设的虚拟平台发布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机制。高校作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给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新媒体氛围助以支撑力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渗透力和交互性,依靠大聚合、广撒网的优势建立完整的线上互动体系,形成数据库,促使多形式、多渠道交叉配合,整合联动提升利用率,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和网络新媒体绿色健康发展”[4]。其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肃清网络环境,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增强对新课题的敏锐度,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学校要注重掌握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规律,探究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程度,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途径,构建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舆论氛围,建立起寓教于乐,既传播知识又服务大众的网站平台。要探求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提高新媒体环境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立场、方法的重要影响力。要通过树立正确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实现师生间传道授业解惑的新领域和新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要通过研究新问题分析新形势,吸取经验,完善新媒体环境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方式,达到新媒体教育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教育实践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为健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开辟新的领域和途径。

(三)释放新媒体活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成为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整合教育平台的倡导者,在新的教育媒体环境下,引导学生把握好新媒体传播载体,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自觉摒弃不良信息,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校园网络文化中校园新闻网、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支配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涵等融合起来,建设一支专业的队伍打造宣传板块、自学与交流探讨板块、答疑解惑板块,各个板块无缝隙衔接,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新媒体网络环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内涵建设,整合新媒体教育平台,发挥其优越性,释放新媒体活力与张力,利用高端的新媒体技术,使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技巧得以融会贯通。而实现这一切资源的互通互利,需要各院系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配合,营造适合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空间。当然,建设一支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也是当务之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视阈下发挥知识传承的育人功能,注重教育体制完善和媒介载体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步入国际化轨道,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论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1]钱岳林.新媒体与新兴媒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6(8):46.

[2]张扬.碎片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20.

[3]何巍巍.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4]梅琼林,褚金勇.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接受与编辑[J].新闻传播,2012(10):12-15.

[责任编辑石 悦]

2017-05-22

李芳芳(1988 — ),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6390(2017)06-0116-03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