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创客之行开拓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 高中斯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即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除了进行基于个体的自行设计和制造(DIY)外,更多的是进行集体的、跨界的合作创造(Do It Together)。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就是一种区际层面的创客行动。
在我们看来,在“创客”中,“创”为前提,“行”为关键。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设立的初衷在于鼓励学校利用自身现有资源,聚焦某一项建设(如学校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学校发展潜力,构建学校发展机制,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以创客之行开拓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推行,从内、外两个方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从学校内部资源来说,学校内涵发展项目首先引导学校对自身办学资源深度挖掘,达到物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从学校外部来说,区教育局通过四大途径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升级。首先,神龙小学与军山小学、三角湖小学与黄陵小学等学校通过“校际手拉手”活动,在实现校际一对一帮扶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其二,实行学区制改革,打通开发区三中与四中师资屏障,实现两校的合作共赢。2016年,区教育局以集团化办学形式丰富学区建设,将三角湖小学与新华小学组建三角湖小学教育集团,神龙小学与半岛小学(建设之中)组建神龙小学教育集团,开发区一初中与官士墩中学组成开发区一初中教育集团。以“名校+新校”形式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其三,教育局通过“高位嫁接、合作办学”方式,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管理优化与品牌升级。如开发区二中与武昌粮道街中学开展“手拉手”活动;武汉六中与开发区三中开展学科教学对接,构建健康课堂等活动;奥林小学与武汉市育才小学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建值得学生回味的校园文化环境;洪山小学与武昌实验小学实现教研互通,不断摆脱农村学校格局,实现学校发展的新飞越。其四,在全区实行教师校际交流,盘活全区教师均衡这盘棋。另外,随着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推动,区教育局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学校的项目进行阶段性指导与评价,在评估项目、引领发展、规范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区域内学校发展项目的推进,我们逐渐将教育局的宏观管理、学校中观自治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厘清。对于行政部门来说,凡事“撒胡椒面”,大搞平均主义的做法是难以激活学校发展的积极性的,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的所有区域管理更需要“定点投放”“精准供给”。教育局在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育局各部门职责,从组织实施、过程监测、服务跟进到效度评价,均把责任分解到部门。在此前提下,学校自治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常态。如我区神龙小学,以本校内涵发展项目研究为契机,在全校推行“小微创新 大家创育”教育创客项目,让教师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参与一个个微小项目的提出、研究、实践和成果转化,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良和创新。神龙小学108名教师,参与“小微创新 大家创育”项目研究的高达159人次。通过项目研究,老师们研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评价体系,让家校的培养目标更明晰,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众筹整合资源,研究平板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策略,让学生更加自主参与课堂学习……老师们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特色活动等,将“有意、有趣”渗透于学生发展的日常;创建教育自媒体、研究微训策略、开发数字资源等,将“有理、有效”渗透于教师的成长足迹;升级管理制度、创新宣传模式、深化党群服务等,将“有序”“有品”渗透于管理的边边角角。这些举措达成了学校工作项目化、管理全员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领导力、合作力、研究力和创新力。黄陵中学正视近几年生源缩减现状,迎难而上,从小班化教育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模式,社团课程建构、多元评价及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提升小班化教育教学实效的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区域教育转型发展而言,其外表性问题的解决需从内隐层面上找原因。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我们只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整个区域教育生态发展而言,肯定是不利的。学校内涵发展项目设立初期,我们通过调查与征求意见,更加清楚地了解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现状、困惑、思考与需求。通过因素分析,我们触及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的实质——发展观念与教育理念问题。通过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不断更新了发展观念,并在行动研究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随着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纵深研究,整个区域每一所学校均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整个区域教育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如:军山小学通过《我的家乡军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内涵发展项目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学校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挖掘资源→确定内涵发展项目→专家+整合优质学校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第一轮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开发→形成军山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区一中则通过《“两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初步实现了“主体教育”模式向“主体发展教育”模式的转变。洪山小学,在近几年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挖掘校本课程特色,逐步建构了“3D体验课程”。在2017年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巡礼之走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活动中,洪山小学的“3D体验课程”及码书(使用二维码创作出来的读物,让读者随时随地通过扫码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让市、区级领导及各区兄弟学校代表眼前一亮。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需要从优化内外部生态环境做起。开发区的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在不断的行动探索中,校长与一线教师的观念更新,又进一步助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每一所学校之间互为影响因子。伴随着第二轮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进一步推进,整个区域内校际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氛围,将行动改革与观念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良好的共生共长作用。这一变化,为区域教育发展生态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推进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区域教育改革其实就是一种创客行动。在推进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当教育行政部门勇当“创客”,通过一系列举措助推校长成为“思想者”(thinker)时;校长们往往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将理念”变成校长的“思想”(thought),并以创客的姿态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当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加入到这种创客行动中时,整个区域的教育发展之路也会在无形中被拓宽。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