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萌,赵艳艳,隋春艳,马 会,田学东,秦 芹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互联网媒介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影响初探
吴 萌,赵艳艳,隋春艳,马 会,田学东,秦 芹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路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模式中,并且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媒介也是人们提及更多的一种沟通方式.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媒介更好的管理班级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互联网;辅导员;班级管理
首先谈谈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赤峰学院文学院来讲,几年前还依然施行着传统式样班级管理模式,主要特点就是"保姆式"班级管理,班主任对班级施行高度负责责任制,经常亲自到学校集合学生开班会,各个事项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这种传统“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较现代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模式要有很多的缺陷.例如:班主任各种事项亲力亲为到学校处理,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会起到逆反或者排斥心理,感觉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近十年以来,在通信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世界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势不可挡,互联网以其独到的魅力,跨越地域与国界,深入城市和乡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力的推动了经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他们从小接触信息的渠道多,信息来源广泛,因而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知识面更广,需要交流沟通的欲望更加强烈.网络的发展给班主任的管理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在空间与时间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时更需要信心.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发展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也将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质量和基本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班主任辅导员当代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班级管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将“互联网+”的思维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它为主题班队会提供新形式,为班级管理提供新思路,利用“校讯通”“QQ群”与家长沟通,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班级管理体制必须走出学校的围墙,班主任教育也必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班级管理学习方法的逐步推广,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教学资源观.大学生班级管理教育体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这个阶段,必须通过信息化和互联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拓展.进入新世纪,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常常要做的一件事是利用网络来管理班级,我想这不是仅仅在教育及行政行为上的一种变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模式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真的可以做到面向世界了.
什么是互联网媒介体质班级管理模式呢?新媒体主要指借助于电脑、手机等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方式,如我们现在使用的QQ、微信、微薄、博客等等.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新班级管理模式的优点:由于使用互联网,信息可以不断延伸,因而信息量大、内容新;而且直观生动,在网页上同时提供多种媒体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照片和录像片等,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多种媒体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照片和录像片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软件.这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使得目标明确,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者可以获得与高层次专家联系以及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目前非常流行的E-mail或者微信或者QQ建立班级群自主联系,这种联系方式不仅及时方便,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与辅导与以及班主任的心理距离感,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而是像朋友一样的亲密关系.更便于辅导员与班主任开展工作.在时间上有了所谓的“时间弹性”,传统的正规的面授式样的班会都是全员出席,要求按照安排的固定时间参加,如果学生在日程安排内没有时间,就会失去开班会的机会,班主任一旦使用这些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教师通过网络、在线课程等等形式,可以和任何地方的班级成员联系,甚至可以一对一的方式联系,使得沟通更加紧密、私密、保密性也更强.最后,这种互联网机制下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拥有“跟踪支持”的功能,只有当教师在电子化学习管理班级过程中获得学生们的反馈及意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新策略来管理班级,施行可持续发展,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才会更明显.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从洋务运动时期就已陆续开始,现今互联网应用于教育体制中来也是新形势新时期下的必然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的内涵极其广博深厚,其基本精神也应有不同的层面和结构,对此在教育理念上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科学创新,互联网具有哪个时代都没有的交互性特点,交互性模式教育理念已经来临.在大学教育领域,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模式看来,采取交互性理念模式是非常实际和常用的方式.刚健自强、贵和尚中的精神,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也是与交互性思想观念遵从一致的.所以互联网络中的交互性模式是我们新型时期下的班主任可取的.
网络的便捷性、不受时空限制性和资源无限扩充的能力,使得教师能自由地参加学生的各种讨论、会议等等,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在同学生的交流中,还能与同行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们沟通、请教.形成学习管理班级的团体,群聊.使班级和学校形成学习团体,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教师如果设计一些活动方案可以直接在网上公布给班级同学们看,在学生之间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的氛围,非常方便交流.老师和学生们互相帮助,运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努力使得班级和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团体.此外,还要加强平时与学生的联系,在大学,在赤峰学院,大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不可能做到没有课程的时候也每天在学校坐班、值班,所以不可能一一给每位学生联系自己的时间,为了做到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存在感,网络就是个好的方法方式,网络提供给我们便捷性.
赤峰学院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重大举措.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良好动机,通过树立远期的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动机,通过正确的评价强化动机,内部需要与外部压力互相结合发展动机,这是创新性的教育模式表现.由需要产生间接兴趣,由选择产生直接兴趣,由审美产生乐趣.教师、教材、以及辅导员等的管理办法都存在创新性的要求.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性,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创新性应用于高校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模式上.
作为高校中的一名辅导员,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辅导员管理班级体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的配合意识,可以使学习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与导师联系的感觉,师生之间也需要感情基础的建立,这样才有利于营造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从而帮助班主任和学业导师达成管理班级的任务.才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来共同描绘素质教育的美好蓝图.
今天,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信息时代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在外在行为上最根本的一个表现是他们上网,他们使用电脑,在电脑上打游戏,在线聊天,在网上发布自己对某事、某人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们除了现实生活外,不少人还拥有一个丰富的虚拟世界的生活.这个世界对大学生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在课堂教学上,只要老师使用互联网大家都会集中精力听讲.如果你在学校随便问一个同学,有谁不喜欢互联网呢?信息技术的三种存在形态对教育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既然互联网是学生们的最爱,那不妨运用互联网的优点去管理班级,去管理学生,这样方便了解学生的喜好、意愿以及个人情况.
在本校文学院当班主任期间,本人也尝试过互联网模式进行班级管理,除了常见的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联络外,本人还运用博客,可以帮助实现课上与课下管理班级的整合.本人通过撰写博客,记录学校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文学院的各项班级管理办法,并且自己尝试书写管理班级心得,以及与学生交流心得的记录.随时对自己每个思考片段提出自己的想法,再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讲授,学习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交互的动态记录.教师思维的动态性就通过博客得到了保留和展现.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不同的意见接受不同的观点,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发表自己的心声,让学生们更加理解,明白.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从而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了自己到班主任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在本人运用博客这一方式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其实是愿意亲近老师,聆听老师的.他们一旦理解并欣赏老师,也就更会支持老师的工作,消除了学生心中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形象.
新媒体主要指借助于电脑、手机等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方式,如我们现在使用的QQ、微信、微薄、博客等等.如今我们教师已经更频繁地利用这些网络沟通工具与学生们联系.新的媒介,尤其是数字化媒介,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媒介.这种不同主要变现为数字化媒介的弹性和可转换性.新的媒介(包括数字化文本、数字化多媒体、网络交流工具像微信、QQ等)不但具备传统媒介的优点,它还有一些新优点.信息时代的到来,既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要合理地建构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一个根本前提是认识信息时代的“人”,这就是新形式下我们辅导员们和班主任们所要思考的东西,如何运用新媒介互联网为学生服务,希望本文能为此做出微薄贡献.
〔1〕张丽嵘.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杨剑飞.“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陈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败落[J].昭蒙师专学报,1999(06).
〔4〕张豪峰,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G641
A
1673-260X(2017)10-0170-02
2017-05-22
本文是2016年度赤峰学院学生工作专项课题“新媒体发展对赤峰学院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影响-以赤峰学院文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JYXM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