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绣万花谷》看宋版书再生性保护

2017-03-29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2期
关键词:云楼锦绣藏书

郝 婧 王 俊

从《锦绣万花谷》看宋版书再生性保护

郝 婧 王 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文典籍数不胜数。其中,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兴盛,书籍从抄写进入了印刷时代。宋版书因时间久远,印刷精良,一直就是历朝历代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进入数字化出版时代,宋版书的再出版价值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就《锦绣万花谷》一书的拍卖和再利用,试论宋版书的再生性保护。

宋版书;《锦绣万花谷》;再出版;再生性保护

[作 者]郝婧、王俊,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绪论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各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对象,很多人认为“家财万贯不如一页宋版”。清中期《杨诚斋易传》中记载“宋本不易得,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鲜有获者;……见有朱淑英藏书,前题后跋,索值一百六十金”。宋版书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雕版印刷技术在宋代已趋于成熟;其次,宋代以后至今历经4次朝代更替,传承至今已逾千年,千年之中的兵火战乱、水火天灾破坏了无数古籍的保存,使得很多珍贵的古籍原本相继亡佚,保存下来的宋刻珍本便弥足珍贵;且宋代图书距今已近千年,所刻印的书籍最接近于古籍原貌,得宋版几乎可知祖本之本来面貌。

宋刻本的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它的校勘价值,借助原版的宋刻图书,可以校正古籍讹误,恢复古籍之本来面貌。古籍用典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很多宋本中的典故或字句被后世文献引用,但距离原本时间越远的文献中错误越多,借助宋版书便可以校正后世书籍中的典故,作为学术资料来指导现世的古籍研究。另外,通过对宋版书自身中不同版本间的比较,也可以为不同古籍的不同版本研究给予帮助。

在如今文化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很多人都将收藏的目光投聚在了古籍丛书上,古籍善本的价值也就由此升温。古籍善本,尤其是宋版书的收藏价值也水涨船高。目前的宋版书依然“按页论价”,一般来说,每页宋版书的“底价”一万元人民币左右,五六十页的一卷或一册的宋版书,至少也要百万元以上。随着现如今古籍文化市场的日渐繁荣,大多数人开始了解宋版书的价值所在,可是由于其存世稀少、鉴定困难,其收藏也日渐从私人藏

二、案例分析

(一)“过云楼”藏书之《锦绣万花谷》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楼中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宋元古籍、精致稿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密室,隐而不宣。汇聚六代人心血的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三已于20世纪转归南京图书馆,剩余四分之一图书中又以一套保存完整的四十册宋刻孤本《锦绣万花谷》最为耀眼。傅增湘著《顾鹤逸藏书目》后“过云楼”藏书才大白于天下。傅氏目录记:过云楼藏书539种,其中宋元类旧椠50种,精写旧抄本165种,明刻本149种,国朝精刻本175种。

2012年6月4日,江苏凤凰集团在北京匡时春拍以2.162亿元竞得“过云楼”藏书《锦绣万花谷》,创下中国古籍善本拍卖的最高纪录。不久后,该集团又与平安保险签下了高达5亿元人民币的“过云楼”藏书保单,创下中国艺术品单笔保单金额的最高纪录。作为“史上最贵古籍”,“过云楼藏书”一词还被选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2年春夏季中国报纸流行语”。

(二)《锦绣万花谷》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锦绣万花谷》前编成于孝宗淳熙年间,其后有多次增益,又有《后集》《续集》《别集》之作,而各版本之间差异性也较大,《别集》《续集》更是对于前本的“屡增屡续”之作。金泽文库旧藏本与过云楼旧藏本不涉及《别集》与《续集》,保存了《锦绣万花谷》较早时期的面貌。通过“过云楼”藏《锦绣万花谷》可看出从原编四十卷本至四集本之间的增益过程,对于《锦绣万花谷》的研究与利用,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锦绣万花谷》在日本嘉堂文库存有一册,为十一至十二(见《静嘉堂文库宋版图录》宋版部分第八十一种)。然考《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后发现此本与其并不为同一版本,均为存世孤本。另外,此版与《四库全书》底本亦有不同之处,具有很高的版本、校勘、辑佚价值。

类书的编写,大多是征引典籍,并将其分门别类进行编辑,这就使得很多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类书的编撰保存下来。书籍既与时代日增,又与时代日亡,很多类书可以很好地保存古籍的原貌。例如:检《锦绣万花谷》前三十三卷,其引用《历代名画记》约八处,而《历代名画记》的宋刻本已经佚散。所以,我们如果想校勘《历代名画记》,推想其早期面貌,便可通过《锦绣万花谷》来辑佚。

对于《锦绣万花谷》,现在的学者已经就以上所提的撰者、版本、校勘和辑佚等进行多方位的探考,并形成不同的门类。作为文化遗产,它经过了前人校勘和整理,是相对准确的典范型图书,不仅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锦绣万花谷》的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最早影印了《锦绣万花谷》,并以硬精装32开的版式出版,每册定价280元。于此之后又有中国书店、三希堂藏书出版了包背装《锦绣万花谷》(4函26册),定价9800元一套。2008年5月,广陵书社出版了精装四册本《锦绣万花谷》(定价450元)。该版本取自明代无锡华燧所印铜活字印书版。华燧所印书多鸿篇巨帙,印制工整,纸墨俱精。此书由双行小字印,在华氏铜活字印书中所处时代较早,堪称精品。

“过云楼”藏宋版《锦绣万花谷》花落江苏后,围绕这套国宝级藏书的深度开发工作也在开始筹备,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于2012年计划启动“过云楼”藏书的再出版工作,并于2013年出版了《过云楼藏书书目图录》《锦绣万花谷》等相关图书。凤凰集团还与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达成合作,在海外出版发行部分“过云楼”藏书的影音珍藏版。在国家古籍善本再造计划的推动下,《锦绣万花谷》也被重新校勘,并且影印装排,力图让古书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宋版书的再生性保护

(一)古籍善本(宋版书)再出版陷入困境

我国现有的古籍出版社约占全国出版社数量的4%,但是真正的古籍出版却仅占市场份额的2%。现状是,很多古籍出版社顶着出版古籍的帽子,却不断地将市场出让给更加普及的大众读物、教材教辅,甚至改名换姓,彻底抹掉“古籍”的帽子,仅存一个代表古籍的书号。这种古籍出版的现状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原因。首先,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之后,大多数出版古籍的专业出版社,由于受众窄、投入大、收益慢等原因,市场化之路走得大多不太畅通。目前全国的古籍出版市场规模大概有几十个亿,中华书局一家就占据了3亿元左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境况愈演愈烈。一些古籍小社出于生存的考虑,转向了乡土教材或者其他出版领域。据统计,近年古籍社古籍图书品种只占全部品种的30%,不少年份连30%都不到。为了生存,古籍出版社不得不降低自己的专业图书策划数量,选择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爱好,出版一些大众图书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其次,一套古籍丛书的出版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图书出版之前,需要更多、更细致、更专业的审校工作。而很多古籍出版社只是小社,本身不具备太多的熟练掌握古典文献研究的专业型人才,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古籍图书出版质量低下,不能符合日益专业化大众的阅读需求。再次,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很多古籍书社开始出版一些“戏说”或过分“个人解读化”的书籍,将其看为对于古籍的再出版,殊不知很多文化水平偏低的读者会造成一定的误解,不利于正统传统文化的流行与传播。

在古籍出版这样尴尬的生存现状下,宋版书作为古籍中的“一员”,虽然一样面临窘境,但在出版市场也不乏相应的好书出现,各个版本的宋版书影印本相继面世。尤其一些现代学者对宋版书的研究专著的相继发表,更为其研究奠定了基础,如王国维、黄丕等编撰的《宋版书考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二)宋版书等古籍的保护及再利用

古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又是不可再生性的文物,它们的保护与修复已经为世人所广泛关注。我国传世书籍数目庞大,但因其不可再生性不能受到任何损毁。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公藏单位拥有古籍总量超过5000万册,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多万册,大概数量有1500万册。一个较为熟练的专业古籍修复师最多一年修100册,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古籍保护力度,但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现状仍然堪忧:很多珍贵古籍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保障,而只能放在书库中日渐陈旧;古籍修复和保护的专业人才因为工作枯燥、收入低、培养经费不足等原因又严重流失。近些年,国家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且开始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试图组建专业的修复小组,对很多珍贵的古籍进行修复和再造,但是由于中国文化传承时间的久远,古籍数量的浩繁,这一再造项目也只能满足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古籍的再出版,更多古籍的出版还要依靠民营出版公司和更多出版社的通力合作。

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推动下,很多记载着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古籍也纷纷变为“数字化”。古籍的数字化技术最早是从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末,OCLC和RLIN先后推出了《朱熹大学章句索引》《王阳明传习录索引》《戴震原善索引》等数据库,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才相继开始了中文古籍数字化项目。就这一方面,不同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专长:公共图书馆以丰富馆藏恃傲,高校图书馆则以研究性、专业性强自居。数字化步伐迈得更远、更快的,非高校图书馆莫属;但是公共图书馆凭借其丰富馆藏,数字化进程也不甘人后。据统计,国家图书馆现存古籍约10万种,算上不同版本则约为30万种。全国公共图书馆目前收藏古籍的数量达3100多万册件,占国内古籍藏量的70%。目前,图书馆界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数字化项目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康熙字典》《中华文化通志》《汉语大词典》《中华古汉语词典》等。除此之外,出版社及民间力量的数字化产品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近年来,在文史学者中广泛使用的古籍数字化产品是一套名为《国学宝典》的数据库光盘,收入了《十三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等近2000种3亿汉字的先秦至晚清文献。一些民间网站如读书中文网、国学数典网站、龙腾国学网站等也先后投入到古籍数字化的行列,虽然他们研发的产品在学术上并不成熟,却因为其独特的视角和投资方式而人气旺盛。

另外,很多古籍保护中的故事也被很多剧作家及小说家进行利用和重构。如在对“过云楼”藏书整理出版的基础上,江苏凤凰集团以“过云楼”收藏秘史和顾家文化传承为背景,推出小说和影视剧本,试图再现“过云楼”藏书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相关文学作品现在已进入创造阶段。由此可见,如果运用方法得当,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古籍会以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们面前。

[1]宋英泽.贵如黄金的宋版书[EB/OL].http://blog.sina. com.cn/syingz.

[2]韦力.中国古籍拍卖评述(上)[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3]范景中.略谈宋版《锦绣万花谷》的学术价值[C]//《过云楼》藏书研讨会论文集,2012:27.

猜你喜欢
云楼锦绣藏书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晒一片锦绣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鸡迎锦绣春
珍惜每一本藏书
执笔花锦绣,携手醉春风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信稿《宦游鸿雪》140年后入藏苏州市档案馆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