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阳,高树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 阳,高树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产教融合的助推力与专业群要素建设的内驱力是专业群发展的动力源。就当前航空类专业群存在的与航空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共生发展意识不强、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从专业群如何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校企如何共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如何共谋专业群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旨在能够有效提升航空类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
服务产业;专业群建设;问题;对策
专业群建设思想的提出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针对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就业渠道过窄的状况,提出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组建专业群,通过构建“基础+模块”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着力点,扩展到从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审视如何灵活调整群属专业与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
从“群”的角度审视专业建设,构建与产业发展要求适应的专业群体系,群内专业共生发展是专业群建设的依据与理念。
(一 )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依据
为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 [2016]14 号)文件中指出,在 100 所示范校中建设 500 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自此,高职院专业群建设拉开帷幕。2015 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专业群发展的方向,“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由上可知,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的路径,即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企业岗位群需求,以优势专业为核心、相近专业为支撑,专业集群共生发展。专业群建设的内在思路,以核心专业为依托,打造品牌专业,辐射带动群内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二 )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理念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应首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服务面向,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资源培养人”的问题。依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原理,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应适应国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还应引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潮流。如此,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更应围绕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产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德树人,培养符合国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 )航空类专业群与航空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滞后、专业的设置建设管理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首先,航空职业教育还不适应航空产业飞速发展的步伐,航空职业教育链与航空产业链对接不紧密。随着低空空域进一步开放,临空经济快速发展,将成为民航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2020 年将建成 500 个以上通航机场,通航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滞后于航空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教学链与产业链、岗位链融合的深度还不够,学校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了解的不够精准,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导致产业行业企业缺少优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则难以较好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其次,高职院校未走出校园开放办学,与行业企业合作浮于表面,建设专业群的内在逻辑停留在,按照学科设置专业和当下就业热门专业设置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人才供给过剩,学生就业难,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二 )航空类专业群建设的共生发展意识不强
就航空类专业群的内涵而言,可理解为若干相近相邻专业聚集集群,成为一个“群”体,通过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共生发展。专业集群的内在逻辑,按照区域产业集群、企业岗位群的情况开展专业群建设,如此形成相近相邻专业[1]。专业群的内部管理,因院系设置、行政部门划分的束缚,导致共生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属不同行政部门的专业群内的教师沟通交流不充分,合作意识不够强,影响了专业群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航空类专业群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度不够高。实训设备、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分属于不同专业系部,专业群内各教学单位间共享难度大,实训设备、实训室利用率不够高。再者,专业群内的专业相似课程合并与取舍间存在矛盾,课程开设与岗位群的针对性、人才培养与产业链的适应性都是专业群共生发展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 )航空类专业群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职业院校构建特色专业群时,以行政管理部门系或教研室作为专业群建设主体,倾向于沿袭院系现有的规章制度。院系的规章制度与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适配性显然束缚了专业群的协同创新,主要表现在:专业群内各专业间的协同创新停留在表面,不同专业群的教师在沟通交流方面受限制;在专业发展上马太效应明显,优势专业与弱势专业不能够优势互补,弱化了专业群协同创新能力;专业群内各建设主体间的责任划分不清,专业群建设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从专业建设长远发展看,专业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如有的院校在没有对新增专业进行调研论证的前提下,盲目随意增设专业。
产教融合的助推力与专业群系统要素建设的内驱力是专业群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群”共生发展的视角看,充分整合产业企业资源聚焦在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积累的聚集地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 )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群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紧密对接产业办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努力提升专业群服务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区域产业聚集,产业链条明晰、企业岗位分工明确,人才需求成为专业群对接产业的关键突破口。高职院校紧盯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人才组建专业群,随之调整优化专业群的方向和结构,专业群结构充分涵盖产业链的主要工作岗位[2]。专业群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相适应,反过来,产业推动专业群集群发展。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适应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面向航空制造、维修、运营三大职业岗位群,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裁撤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充分发挥重点专业、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格局,构建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专业群,形成覆盖航空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体系[3],对接产业构建专业群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对于构建特色专业群的重要性不言喻,课程建设水平决定了专业群建设的高度,课程建设重在从“群”视角规划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4]。课程设置会考虑根据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专业群的专业具有相似相近之处,课程聚“群”必将出现相近或同类课程重复开设问题。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构建“专业群基础模块+专业共享模块+职业岗位模块”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共享是规避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核心课程能充分体现专业群的特色和满足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搭建专业群共享的课程平台。以模块为单位,优化重组相近相似课程,建设群内共享的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形成“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此,不仅有效整合了群内的课程资源,还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此外,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不仅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师,而且增加实训教学课时,使实践教学时间占专业群总课时的50%以上,同时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性。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专业群应注重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通识性技术技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开展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适应性。
(三 )校企共谋专业群制度建设,保障有序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群的发展,不仅应该强化专业群的组织管理,更应努力建立专业群的运行机制。一般来讲,专业群组织管理采用教研室的管理模式,院系领导担任管理者,完全可以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群管理,企业管理与学院治理结合,选聘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群带头人,负责专业群管理工作,明确划分专业群建设的职责,指导专业群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师资团队建设,统筹配置专业群的教学资源。专业群有序发展和持续运转不仅靠优秀的专业群带头人,还需完善的运行机制建设。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维持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的有序运转,不仅设置了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规划、指导专业群发展,而且建立了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产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带动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为了进一步使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行为常态化、规范化,高职院校有必要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推动专业群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深度合作。综上所述,以和谐共生,整体发展思维,引领专业群发展,凝聚行业、企业、学院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共识,获得通力支持,集体同心积极参与,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专业群建设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目的,专业群设置覆盖产业链,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整合社会优质办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1]沈建根,石伟平 .高职教育专业君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 [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9-82.
[2]崔勇 .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助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J].中国高等教育,2015,(6):59-64.
[3]张少利,王丽英,王婧妮 .强化优势 彰显特色 创建一流航修专业群——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之路 [N].中国教育报,2017-03-30(7).
[4]雷久相 .基于特色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J].职教通讯,2016,(32):3-6.
[编校:张芙蓉]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Aviation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ang, GAO Shu-ping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24)
The thrus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drive of specialty group elements construction are the power sources of specialty group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viation specialty group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eaky joi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group, the lower co-existence consciousness, imperfect mechanism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countermeasure about how specialty group docks with the industry chain closely, and how they jointly build specialty group’s curriculum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aviation specialty group effectively.
industry service;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problems; solutions
G712.3
A
1671-9654(2017)02-0015-03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2.004
2017-04-25
刘阳 (1975- ),男,湖南汩罗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本文为 2015 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服务航空产业发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编号:XJK015BZY05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