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园园
(安徽科技学院 图书馆,安徽 滁州 233100)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
葛园园
(安徽科技学院 图书馆,安徽 滁州 233100)
学科馆员属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以及读者服务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校图书馆从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的基本前提,充分彰显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够更加有效的为高校读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促进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策略.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
学科馆员制度属于国际图书馆界现代化的全新服务模式,同时也是图书馆进一步实施主动服务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学科馆员制度将学科作为信息服务目标,借助于具备某一学科背景、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拥有较为敏锐的信息意识以及信息组织加工能力的专业服务人员,依托于和某一学科之间构建专门的联系,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指的是不但拥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了解图书馆各类馆藏信息资源以及某一科专业知识,同时非常熟悉某学科教研情况,负责在该学科中组织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服务的专门服务人员.现阶段,针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包含了很多方面的解释,而被国内外图书馆界所普遍认同的解释为:学科馆员制度指的是以学科为目标构建的专业馆员对口服务模式,它可以更好的为高校各个院系的教学教研工作带来更加全面专业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需要依靠拥有某一学科知识的图书馆员,即由专门的学科馆员进行某一学科的学术对口专业服务[1].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从上世纪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图书馆中就已经出现,随后慢慢的也被欧美很多国家所采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各个大学教学教研水平的持续提升.上世纪末,学科官员制度在我国部分知名大学引入,随后慢慢的普及到了很多高校中来,多年来的发展也让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整体上来说,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可能的利用好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条件,不断创新学科馆员制度,同时要坚持脚踏实地,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构建有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让其为高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带来更大的助益.
高校图书馆属于为教学教研工作服务的专业学术性机构,因为高校中各个学科专业的飞速发展,学科内涵逐渐深化,外延持续扩展,从而让过去的图书馆工作慢慢的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符合广大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积极推广落实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目标属于学校中的师生,其对于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需求表现出精、专、深的特征,因此需要图书馆员不单单拥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技能,了解馆藏信息资源,同时还应当拥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储备,确保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科学性,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让广大师生能够更方便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各种多元化的信息越来越多,图书馆馆藏资源也更加丰富,对于这样复杂纷繁的信息环境,很多图书馆员都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广大读者更加需要图书馆能够带来具有专业性以及学术性的信息服务.在新时期下,拥有专业学科背景以及充分了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馆员,应当尽可能的应用好其专业优势,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学科为门类,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予以科学的分类,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构建高校图书馆和各个院系广大师生实际需求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图书馆馆藏结构更加优化,图书馆读者服务更具针对性,让广大师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单单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一个馆员充分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平台.例如说借助于组织专题讲座让广大读者能够了解如何使用信息检索工具,掌握信息检索方法,让读者能够熟悉的按照自己需要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为学校二级学院各学科配置学科馆员,可以给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由于科研读者需要的信息内容表现出更加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特征,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当及时向专业教师询问学科研究进展,真正参与到教学一线中来,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信息服务,促进高校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2].
高校图书馆属于信息保障机构,承担着教育教研工作进行信息服务的重要职责,服务目标一般是院系广大师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社会公共图书馆比起来更表现出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对于这部分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当尽快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方法,要坚持主动出击,更加全方位的掌握高校各院系各专业的教学教研情况,征求广大师生的建议和意见,才能够更好的开展信息资源服务,从而保证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能够为教学教研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促进高校学科教研水平的提升.
过去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偏向于对文献资源的收藏与保管工作,信息服务也处于被动状态,往往仅仅是读者有了需要后才为其带来服务.而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实施,能够让学科馆员更加全面的掌握高校各专业教学教研工作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对相关文献资源予以整理分析,主动积极的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实施,让学科馆员变成了高校各院系和图书馆之间的桥梁,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过去高校图书馆馆员组成结构相对复杂,其中既有图书馆情报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同时也包括很多从其他渠道进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馆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队伍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高校图书馆要想为教学教研工作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就必须要推广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馆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图书馆员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学习充电,尤其是针对英语、计算机、高校各院系各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3].
学科馆员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可以搭建图书馆和高校广大师生之间的桥梁,让图书馆可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了解高校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掌握相关信息需求,同时结合其信息需求来对馆藏文献资源予以收集整理,从而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研工作带来信息服务,在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管理者与广大师生能够了解到高校图书馆在教学教研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争取高校对图书馆的更大扶持和投入.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需要图书馆拥有一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对于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培养工作主要包含了人才开发与人才引进两种策略.图书馆内部人才的开发必须要依托于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训机制,而人才引进工作则需要学科馆员在数量与结构方面的完善.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必然会有一个选拔培养的过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必须要结合高校各个院系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高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具体需要来开展,同时图书馆还能够从高校内部各个院系中聘请一些热衷于图书馆事业且对于本院系教学教研工作较为熟悉的资深教授作为兼职学科馆员,其主要负责对高校图书馆带来本院系的教学教研工作动态和信息需求情况,同时积极配合图书馆其他学科馆员参与各项工作[4].
推进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和其他各个院系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让高校各个院系都能够了解到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教学教研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进而让各院系都可以支持与配合学科馆员的各项工作.在高校部分课题的立项评估或者教研项目工作中,学科馆员的参与能够非常好的发挥出其在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以及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从而更好的为高校教研项目提供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还必须要和各个院系的学科带头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借助于自身的优势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各个院系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对教研课题项目予以全过程的跟踪服务.这些举措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促进高校图书馆教学教研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更加科学有效的对图书馆学科馆员自身素质能力进行评估,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任务目标,清楚的规定学科馆员的具体职责,规范其管理机制,如此才可以确保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够准确的掌握自身工作职责与任务目标,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高效的开展各项服务,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评估体系的过程中,为进一步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其努力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还必须要建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针对那些对工作负责、服务能力较强的学科馆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激发出其工作积极性,通过树立典型模范的方式带动整个学科馆员队伍共同提升,从而在图书馆内部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国内高校大部分师生都不是非常了解学科馆员制度,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在自己的网站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也公布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但是依旧有很多师生不了解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所以,要进一步推广落实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不单单要让高校管理者了解,让图书馆员了解,还应当让广大师生能够了解这一制度,确保学科馆员和高校广大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资源优化的目的.国内高校的发展目标都是让自己成为知名一流的学校,而图书馆属于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建设发展和教学教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图书馆需要好的学科馆员,因此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实施对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科馆员至关重要[5].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为更好的适应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推广实施的创新举措.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层次.而要保证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国内高校图书馆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策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校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1〕朱晓薇.学科馆员制度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书目推荐服务[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19-20.
〔2〕李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7(01):240.
〔3〕陈楠.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08):39-42.
〔4〕毛玉容,许春漫.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馆员制度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6):85-95+10.
〔5〕晁卫华.高校资料室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初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06):29-30+38.
G251
A
1673-260X(2017)09-0152-03
2017-06-17
安徽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SRC201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