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进入高校深造的大学生都是高分通过高考,选择了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继续进行学习深造。由于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以及日后发展的适应性都不是那么的明确,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领域,亦或者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应用到今后的社会实践和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学校设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和活动,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无论从道德素养,还是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是具备卓越人才这一称号。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唯书本万能论。这种人才培养是将理论与实践之间充分融合,坚持与时俱进,多方位、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能力。卓越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地方在于,其不是单纯的强调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选拔和训练,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素质能力的拓展,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卓越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应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得这种具有高素质和超强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更好的发光发热。
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需要具备相当过硬的专业能力,对自身所学专业有很好的造诣,对所学专业课程精益求精,成绩突出,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充分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具备适应岗位的职业技能。
学习不是目的,不是最终的目标,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是最终能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只有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践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卓越人才的培养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不光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实践的操作性同样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卓越人才培养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理念。这个方案本身就需要创新,需要打破常规,需要转变角度,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学术交流、研讨、科研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卓越人才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培养方案起到了基础和前提的作用。一个培养方案的好坏、能否适用直接影响到这种教学模式能否成功。不同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也是基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专业方向来进行考量。除了对自身的专业课程进行个性化制定,优化课程体系之外,需要注重科研、实践等相关培养方式。实践方面需要合理化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企业参观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的内容。在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实践性课程内容的设计比例应当高于理论课程的设计。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学术大家和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都是十分崇拜的。这些专家学者除了能在知识领域给大学生以启发,同样在精神方面也能鼓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研精神。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但却是巨大的,专家学者的见识和其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要高于普通老师,提升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的比例,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国家现在鼓励学生毕业进行创业发展,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卓越人才,当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对实用性和创新性课程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范围。大创项目的有效研发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运用各种竞赛与社会实践的形式来提升自我。
[1]李丽,徐海龙,白东清.关于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第17期.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