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金萍
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元化和快速发展,为新型传播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帮助。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信息获取手段如微博、微信、博客等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搜索有关于生活方面的新闻信息。微新闻的生产、发布及扩散需要微博这一重要平台的支撑,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微新闻制作。那么,微新闻的传播特征有哪些?这是当前我们应该深入讨论的话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微新闻的涵义,其次分析了微新闻的传播特征,最后论述了微新闻的发展前景。
微新闻的全称是微博体新闻,在Web2.0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即时信息发布系统。微新闻和传统一句话新闻不同,其主要是以用户关系为基础的信息获取、传播及分享平台,用户采用WEB、WAP或者多样化的客户端进行个人社区的构建,信息字数通常在一百四十字之内,信息更新完成后可即时与他人分享。
微新闻具有精短、灵活、快捷的特点,对成本费用的要求不高,只要一部电脑或者手机,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生活中看到的真实新闻事件,及时将该新闻信息分享和传播给他人。由于微新闻注重对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即时传播与详细表述,因此微新闻满足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的需求。微新闻存在两种形式:首先,以个体为基础的微型博客体新闻,或者网友爆料体新闻;其次,在媒体类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微型博客体新闻。
过去采用的新闻流程是先由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和调查后,再以专业角度将获取的事件整理成新闻,尽管这样新闻的品质无可厚非,但新闻发布很难做到及时性,就算是网络新闻,也必须经过采集和制作才能发布。微新闻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只要发现新闻事件就能在第一时间完成新闻信息的编辑以及照片的采集,并在网络上及时传播,所以微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由于每位微博用户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某一新闻事件很难做到详细的记录,再加上微博用户的专业度不够,只是接触了新闻事件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整个事件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微新闻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了碎片化特点,但这并不会影响微博用户对新闻事件全过程的了解。由于参与微新闻传播的人员较多,一则新闻信息往往需要在几个人的描述后才能将整体信息展现出来。该过程是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再整合的过程,有效集中了微博用户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注意力。所以虽然微新闻的传播过程存在碎片化情况,但微新闻又有着自我整合的优势,毫无影响其对整个事件的全面反映。
由于微博用户从事的行业、文化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对新闻信息的掌握与理解能力高低不等,这样在基于微博的云传播网络中,微新闻接受与传播信息时,信息经常被曲解,最终失去了真实性。同时,由于微博用户的专业性不强,选用的信息发布方式存在随意性,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于是,一些不法人员明目张胆的在微博上散播各种谣言,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微博用户常常在蛊惑之下,在网上发布激烈的言论,吸引广大网民集中讨论,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微博用户还会组织起来在社会中闹事,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微新闻中,除了对媒体企业发布的微新闻及微博用户发布的新闻无法控制外,微博用户可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发布所有消息,任何群体都能对其发布的消息及时了解和转发,所以微新闻传播具有透明化特点,很难对微新闻进行高效控制。
此外,微新闻还有较大的传播影响力,以实例说明,2011年7月23日晚上,由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组在行驶到温州铁路端时车辆发生了追尾事故。在事故发生前七分钟里,温州民众在网络上发布了动车行驶速度缓的消息。事故发生四分钟后,乘坐本次动车的乘客在微博上发布了动车紧急停车和停电的消息,并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撞击。事故发生十三分钟后,又有乘客在微博上发出了求救信息,网友们看到后纷纷转发,两小时后该名乘客被救。事故发生两小时后,官方微博号召大家勇于献血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有上千位微博用户前来献血。从这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微新闻的传播能力极强,尽管微新闻有助于公众对信息的及时获取,但微新闻缺乏可控性,无法控制一些失真和煽动性的新闻。
随着大量的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微博上充斥着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由于微新闻具有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及便捷性等优势特点,未来将是社会公众与各级政府部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平台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不少企业利用微博这一新型的开放平台发展自己的公益事业。作为电脑辅助新闻报道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活动,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辅助日常的新闻采编报道活动。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微博上大量的、实时的信息,研究报道议题、获取新闻线索、取得报道素材和灵感、约稿组稿、收集受众反馈,甚至可直接获得新闻,省时省力。同时,传统媒体也可以对复杂的微博信息作“去碎片化”的深加工,使之成为独家产品。二是利用微博寻找和发现采访报道对象(特别是知名人士及有关专家),拓展传统采访的时空。例如在新浪微博,记者可以利用跟帖、私信等交互功能在线采访包括各界名人、明星和各类组织机构在内的2万多名“V用户”,这比邮件采访更加便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从而提高采编工作效率。
以往中,各级政府部门主要利用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介来发布新闻信息,社会公众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政府部门当前的作为,并且还为此出现了一些误会情况,认为政府办事不利。而通过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可将最新的消息及时传播给广大公众,以便于公众及时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然而部分政府部门虽然开通了微博,但仅仅侧重于传播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在微博上发布大量的官话、套话,不够通俗易懂,很难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形式化色彩严重。还有的政府部门在微博上只发布好消息掩盖坏消息,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政绩,长此以往,公众就会对微博中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以为然。
政府微博必须在公众面前时刻保持一种正面向上的形象,首先,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发布到微博上,保证更多的公众及时了解真相,防止毫无根据的流言,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其次,政府部门不得有官僚之气,积极与公众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认真倾听公众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微博实现综合化服务。
政府开通微博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并非是微博具有传播覆盖面广、传播速率快等优势,而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的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关键工具。目前,政府部门在微博上开设的交通部门、医疗部门等受到了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
手机媒体主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而形成的,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不再只具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还可供使用者随时随地上网。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整个微博用户比例中,手机微博用户共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之多。现阶段,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智能化手机,可以提供拍照、录像等服务,通过手机微博发布突发事件要远远快于电脑。在城市上班族数量不断攀升下,他们乘车上班过程中经常会用手机上网搜索热点新闻、上微博。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手机微博软件的研发技术将更加的成熟和完善,今后中,手机会是传播新闻活动的不二选工具。
综上所述可知,微新闻已经成为了网络新闻领域中的热点部分,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本文主要从微新闻的涵义角度出发,分析了微新闻的传播特征及其发展前景。主要从信息发布时效性强、传播过程的碎片化与信息整合、信息传播失真与谣言以及传播可控性差等方面对微新闻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与阐述。虽然微新闻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捷,但其也有一些不足如真假信息混杂以及泛滥的浅层化信息。当前,我们应注重将微新闻和传统新闻报道有机结合,彼此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1]张超.浅析微信舆论场传播特点及引导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
[2]吉祥.浅谈微传播时代下我国舆情引导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
[3]马爱杰.论微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功能[J].新闻战线,2015.
[4]肖盼章.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路径与引导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5.
[5]杨国安.微媒体时代的舆论危机及引导策略[J].青年记者,2017.
[6]王志潇.从传播特性看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劣势[J].新闻世界,2014.
[7]魏国荣.以“内容魅力”提升微新闻传播力[J].军事记者,2016.
[8]幸菲菲.“微新闻”的传播特性及传播控制[J].新闻传播,2014.
[9]郑智斌,马晓宁.论网络社会的两个维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90—91.
[10]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