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宇
近年来,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趋势愈演愈热。地方高校定期进行审核式评估及专业评估,这都在提醒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们,转型发展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是未来高校生存的关键所在。如同企业的改革创新,高校转型发展亦要创新,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构建和教育教学等诸多方面创新。转型过程中,能够抓得住契机、迎得了挑战就会顺利转型,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目标。本文主要以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和困难,以此为地方高校转型提供理论借鉴。
吉林省地处中国内陆,远离沿海及经济发展关键区域,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在经济发展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相对较弱。教学内容和模式,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始终无法与南部高校相提并论。从教育教学看,各大院校仍然无法摆脱书本的束缚,然而书本知识固然经典,但经几代人翻阅总结归纳,学生们并无推翻创新的勇气,只是一味的认同和跟随,这并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定。科学研究方面,吉林地区本科高校除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外,其他高校的科研设备相对不足,科研基金支持力度并不大,导致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无法跟随先进的国际化脚步,科研项目的绝大部分来自纵向传达,而高校和社会联系的横向课题数量相对较少。而最重要的实习和社会实践部分显露出的问题更为严重,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矛盾多集中在双方对彼此的预期差异上,导致这种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校方对学生实习环境和实习效益的不重视,仅完成了实习工作的分配是不能达到锻炼学生业务水平的目的。因此各高校的学生基本处于接触新思想和新理念比较闭塞的状态,主要科研和实践活动集中在学校内部信息,与社会联系不密切。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就业的困难,社会压力增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想要转型,突破传统,就要大胆的求变,要在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时俱进。
首先,紧跟国际化形势,向欧美高校借鉴成功经验。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走出国门,向国际上的先进大学看齐,取长补短,多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模式。例如,英国的利物浦大学,教学模式上虽然保留课堂讲授式,但摒弃了教材的枷锁,教学内容更灵活,课堂上讨论的可以是昨天某某教授刚发表的一片论文,也可以是今天早上刚刚发生的某件大事,老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们批判的看待前人的理论和思想,触动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推翻已有的结论和定义。看似叛逆的方式确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方法,科学的世界需要不断的推翻固定思维,提出创新的想法才能进步,才能推动社会向前走。反观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勇于质疑的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带一路”的影响深入社会各个行业,这正是为高校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管理者们有条件去学习、去开阔视野、去发现新思想新理念,并且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教育人就要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始终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为己任。
第二,要紧跟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最终受教育者都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地方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与地方政府的用人需要吻合,定向培养即可很大程度的解决就业问题,减轻社会压力。吉林省地区高校应该积极的与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联系,了解政策的走向和趋势,对社会大力鼓励的行业加大培养力度,在不浪费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做到精准教育。例如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与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万通集团合作,在了解到万通集团对医药营销方面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后,工商管理学院根据已有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适当调整后,同万通集团一起开办了“万通班”,即为万通集团定向培养医药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即可到万通集团就业,不仅解决了地方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的难题,也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因此,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内环境下,各高校就应该积极迎合社会需要,抓住政策支持的契机,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做出适当调整,既要有效的利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又要巧妙的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找到未来的存在价值。
第三,省内高校发展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各高校可以考虑适时调整招聘计划,改变招聘策略。目前省内各高校招聘的基本模式即硕士研究生合同制,博士研究生进编制。然而,硕士研究生编制的不稳定性导致人员的随时流失,而博士生的就业面相对更宽,选择省内高校就业的博士人数和学术能力都相对较低,各高校大部分的博士学历来自本校老师在职进修,然后这一群体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的连续性并不统一。因此教师团队和师资力量匮乏是阻碍吉林省本科高校发展的一大难题。所以,各高校应首先积极研究整改招聘计划,不要将学历作为招聘的决定性标准,坚持能者居之,选择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专长的应聘者,而不是单纯的以学历衡量教师的能力。并且学校的教务部门和用人部门最好能够积极的发掘教师的个人专长,用人所长,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老师力量,从而更好的建设学校。其次,在招聘高尖端人才方面,要提高招聘待遇,工作待遇的提高与工作效率直接成正比关系,给应聘者提供丰厚的安置费及科研启动资金,吸引高水平应聘者,包括留学归国人员。众所周知吉林大学黄大年老师的感人事迹,为了报效祖国,组织“千人计划”回国效力,但是如若没有吉林大学的接纳和支持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提倡各高校广开门路,接纳有水平有抱负的高尖端人才。
任何变革和发展都会遇到阻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预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高校转型面对的最大挑战即校内师资结构改变的障碍。转型就要面对专业和学科的整合和人员的调整,既要坚决的“转”,又要考虑到教师们的思想动态,有些整合势必影响部分教师的个人发展,有些调整也一定存在潜在的问题和不确定,在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要发挥巨大作用,以学校的大局出发,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转型顺利过渡。学校高层领导也要科学合理的对转型做出客观的规划,尽量做到既实现了转型大业,又不影响教师个人发展,争取做到健康转型、绿色转型。其次,创新也是转型发展过程中一大挑战。转型意味着创新,但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下,如何突破现状始终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难题。创新代表叛逆,中庸思想与转型相悖。创新就是求变,与变化紧密相连的是高校固有的教育模式。最后,转型过程所用到的资金、师资水平、教学硬件等问题都无时无刻在挑战高校管理者,转型发展的过程之艰巨,仅仅由以上几点是无法全面表述的,教育者们只有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进步才能找到发展的方向。
[1]孟庆国,曹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选择与内涵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6).
[2]成福伟,张月丛,李克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13(1):90-93.
[3]周洪亮,张健.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认同危机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13.
[4]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5]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