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璇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记录某一时间段所发上的故事,“Documentary”是纪录片的来源。纪录片在不断的发展,后来,慢慢的把纪录片分为各种不同形式的纪录片,例如外纪录片、特别纪录片、调查性纪录片、微型纪录片等不同的类别。纪录片与电影不同,电影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创新的故事和发生的故事,而纪录片更加侧重于记录真实发生的故事,而个人主观意识的排演,纪录片中一般不会出现。纪录片能够反映生活、反映历史、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现状,因为记录片的存在,让很多人对很多历史事件都铭记在心。就像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一样,当我们看到南京大屠杀时,多少人都怀着愤怒、满腔的爱国热血热泪盈眶的看完这部纪录片。艺术想要表达的无外乎是艺术内容本身的表达,而纪录片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故事片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叙述。纪录片和故事片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纪录片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说服力的主题和观点,它能够在传播事实的同时,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然而,纪录片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知识导演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纪录片所想表达的真实世界,也是导演想让你感受到的“真实世界”,导演的眼光和良心能够直接反应出纪录片的真实性,然而,纪录片所营造出来的那种真实性,是比任何电影电视剧更加让人感觉真实。很多纪录片中的情感色彩都是通过巧妙地把导演的情感,通过剪辑手段,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影片中。例如BBC的经典之作《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这些作品中,记录的对象是自然生物,镜头的视角也是动物们,但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导演赋予了它们人类的情感,使人产生同理心,因此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主观思想表达只是一种创作观念,它力求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的真是情况,被拍摄人员是喜、是悲,都不应该受到影响,被拍摄人员才是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他们纪录片的核心内容,更是一部纪录片能不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关键。
纪录片的拍摄,需要纪录片导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只有在具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时,才能够拍摄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我国,有很多的纪录片导演,为了拍摄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纪录片,在拍摄风格和拍摄方式上都很独特,就拿中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来说,他拍摄的《幼儿园》不仅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关注,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关注度,不仅如此,他还拍摄了《舟舟的世界》等纪录片。然而,他拍摄过程中,过分彰显了个人的主观思想,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关注、争论的焦点。而张以庆回应自己拍摄的纪录片是经过修辞的。张以庆的个人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论。这些争论中,有些人反对导演的这种强力渲染主观思想,然而,有些人深受这些情绪的感染,觉得纪录片就应该能够渲染出这种情感。然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思想和不同的观念,众口难调。所以,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一样。
纪录片导演应该本着,电影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原则,来拍摄纪录片。把握电影拍摄的环境,让纪录片变得更加艺术。真是的人物和事件,才是最能感动观众的东西,所以,在时间真实的基础上,不能过多的渲染故事情节,而是用平淡,通俗易懂的语句呈现在观众面前,尽管,有些事实,让我们感到反感,感到愤愤不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采取原始状态的材料和原始的真实故事,因为这些和表演出来的东西相比,更加优美。纪录片的文本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表意”,声音和影像系统是纪录片表意的基础。纪录片意义的表达重要在于声音和影像系统的表达。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观点忽略了意义既有来自文本内的,又有来自文本外的。
纪录片创作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认知并且深刻的理解历史与现实、探索人性与宇宙。总的来说,在纪录片的拍摄中,导演的主客观表达都很重要,导演的主观思想的表达,能够更好的加强观众对真实故事的认知和记忆,导演的主观情感色彩能够直接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能够与导演产生共鸣,所以,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应该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纪录片过多的情绪化,不让观众感觉到整个纪录片都是情感的渲染;导演的客观表达也很重要,在拍摄时,让被拍摄者能够尽最大的能力,还原出故事的真实样子,不让任何外力影响被拍摄者,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发挥。主观思想的表达和客观思想的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让主观思想和客观意识相结合,让纪录片的拍摄更加的优秀,更加的完美。
[1]刘斐娜,金越.客观凝视或主观参与——探讨独立纪录片导演与作品的关系[J].当代电视,2017(5):23-24.
[2]董银雪.论纪录片创作对电影导演故事片创作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
[3]何喻洁.论纪录片创作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的逻辑依据[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75-76.
[4]刘明.以张以庆作品为例浅析纪录片的主观性表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