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断背山》

2017-03-29 13:48刘婧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0期

文/刘婧

《断背山》是李安继《喜宴》之后,再度执导同志题材电影。影片中风景壮美的断背山、哀婉凄美的同性之恋直击观众的内心。而回味此片时,会被李安特意蕴藏的元素所再次打动。此文试从宗教、文化、美学的角度来解读《断背山》。

一、宗教

影片中Ennis和Jack因为工作,一起在断背山当牧羊人守护着羊群。李安设置的这个背景里面有两个与宗教有关的意象:羊和牧羊人。在《圣经》中,旧约中的羊最初是用来祭祀献给天主的。然而当梅瑟要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受到法老的阻拦,天主也因此发怒,下令杀死所有在埃及出生的男婴。而以色列人杀了一只羔羊,把血涂在门楣上,以便让天主区别对待并以此幸免被杀。这一传统便成了逾越节。人们也用羊羔来表示耶稣,因为他像逾越节的羊羔一样心甘情愿地为拯救人类被杀害。

在《约翰福音》(若10:12—16)中记载到,耶稣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我是善牧,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我并且为羊舍掉我的性命。”耶稣以善良的牧羊人自喻,而羊便是信仰耶稣的信徒。

Ennis和Jack兼有双重身份,他们是在牧场工作的牧羊人,同时也是信奉基督的“羊”。导演以此暗喻俩人都会为彼此做出牺牲,并铺垫出同志之恋也是人类感情世界当中和其他爱情一样受到基督庇佑的理念。

影片中另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是鱼。Ennis和Jack重逢后,便经常以钓鱼为由团聚。在古罗马帝国,尼禄王逼迫基督徒,信徒们不敢随意称自己为基督徒。于是基督徒就靠在地面上画一条鱼来寻找信徒,能懂鱼意思的人便是基督徒,不能懂的就不是。鱼是信徒之间沟通的物件,只有了解深意的人才能结盟。在影片中鱼也是俩人情感的表意,只有互相喜欢了解的俩个人才能体会到常人认为毫无乐趣的断背山垂钓之乐。

Ennis与Jack在4年后重新相聚。而导演所设定的4年也颇有深意。数字“4”在《圣经》当中有“受造之物”之意,是属地的数字。二人在四年当中断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过着一种常态的生活。创(1:1-19)提到耶稣在第四日完成物质的创造。Ennis和Jack在四年内完成了一种区别于先前断背山生活的改变,因此,俩人四年后的重遇是一种新生。不能忽视的是,双方的思想和理念已经较先前有了变化,这也为后来二人矛盾的激化埋下了伏笔。

李安在美国完成了对于电影的学习,其创作理念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除了对于宗教元素的隐喻,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影片的故事背景。

二、牛仔文化

影片所定义的地点是1963~1983期间的怀俄明州。怀俄明州有“牛仔州”的称誉。作为一个西部城市,其传承的牛仔文化也深深融入到《断背山》当中。牛仔的精神是“自由”。Jack热衷于参加各种牛仔竞技,他身上的牛仔气质较Ennis重。在断背山上他多次提到“我迫不及待的想拥有自己的农场”。他身上有牛仔精神的传统意义上的崇尚自由,潇洒,同时也兼有其爱冒险的状态。所以,他能向Ennis提出抛弃家人相聚的要求。也能在向Ennis提议失效后与自己妻子的好朋友的老公生活在一起,最终毁灭于自己的牛仔精神当中。这样一个人物性格的设置与其发展情节的确立相贴切。令观众看起来合情合理不突兀。虽然牛仔精神在西部类型片当中有一定的范式,但对于《断背山》中的牛仔精神,李安在接受采访中曾提到:“美国西部是个阳刚的世界,只有男人和动物,所有西部电影从来没有往柔性的方面去走。”只是《断背山》中的牛仔文化和精神是通过更为宽广的感情世界来展现。

三、美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将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的基本体系,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自我指个人本身与外界接触的部分,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则是人格构造中道德和正义的部分。很多时候超我和本我之间会形成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自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既使超我受到监督,又可以让本我的欲望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种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合理化等形式。

影片中Ennis因为童年看到过自己村里的一对同志恋人惨遭村民的惩罚,就一再抵触Jack提出的私奔计划,压抑自己心中对Jack的情感。并在潜意识当中在否认自己的同志恋情。在发生争吵时,Ennis对Jack说:“墨西哥有很多服务,是满足你这种人的”。由于童年阴影和日常生活道德的约束,Ennis在极力区分他和Jack的不同。

《断背山》中Ennis和Jack的深情对望、拥吻、嬉戏、决别彰显出这段情感的艰难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物质生活在高速发展,各种思潮让人得以释放。《断背山》中有关宗教、文化、美学的细节还有其余的展现。李安用这种融合,让中西方都能够理解与体会这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