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娜 张云慧 梁庭玮 张雨
近年来张家界的旅游产业遭遇了发展瓶颈,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来浅谈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桑植县民俗文化与张家界旅游的对接。
(一)旅游资源参差不齐,以及一些旅游资源知名度不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对市场了解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存在重复开发的现象,以溶洞开发最为明显,缺乏创新。以及有的地区,一些开发商不顾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整体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全局化视角,开发了一系列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外围景点和项目,破坏了张家界的品牌形象。而真正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景点却因宣传不足,而不被人所熟知。
(二)管理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张家界旅游资源受到了一系列挑战,例如,金鞭溪和索溪水质受到周边农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污染,在核心风景区乱搭乱建的现象等,因此,应全面提升景区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张家界风景区建筑物以及相关产业(例如:住宿和饮食等)的管理与监督。除此之外,要完善张家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三)对自然景观的开发方式不科学,对人文资源的挖掘不足。张家界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自然资源的发掘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次上,而对其科学文化内涵的挖掘明显不足,大部分仅仅在向游客呈现自然风光,或者是加入灯光等人为因素加以修饰和渲染,而不去深度挖掘和描述其科学成因;再比如说强行赋予自然资源以文化含义,强调附会文化,以“像什么”和编创神话传说来吸引游客注意力;以及不科学的开发利用导致张家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等。除了对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科学外,人文资源的发展也因为投资大,成效慢,难以抓住旅客的注意力而被搁置。
桑植县居于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侧,坐落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著名旅游新城张家界市,离张家界市 71 公里。桑植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 80%。其中白族人口有10.42 万,占全省白族人口的 82.93%,主要聚居于桑植县的7 个白族乡。这里有入选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桑植白族仗鼓舞”和“桑植民歌”,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有神秘而传奇的民间祭祀活动“白族游神”;有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傩戏和目连戏”;还有许许多多极富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民间工艺。
桑植县自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具有水秀、景绝、洞大、山奇、俗别、地红、草茂、峡深的特征。“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画廊”涹水峡谷均镶嵌于此,有2.32万公顷原始森林,6400余种野生动植物等。
除此之外,桑植还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和主要构成部分,是创建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发祥地和出发地。主要有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芭茅溪贺龙刀劈盐局武装起义纪念地等;有贺龙纪念馆、贺满姑烈士纪念亭等。是湖南省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典型和意义深刻的红色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在当今工业化社会中,游客在旅行时更偏好天然且较少开发的自然风景区,以此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桑植县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打响张家界自然风景区“生态后花园”的旅游名号;而其作为全国三大“国药库”的中草药资源,更是可以作为许多来张家界旅游的中老年人士养生购物的好去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作为张家界宣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
桑植拥有典型和意义深刻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强调红色教育的重要性,桑植县可以此为张家界的自然风景发掘人文价值。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具有高度交互性、自主参与性、共享全球化、受众个性化、内容多元化。
新媒体在桑植白族文化的挖掘开发中的促进作用。1.新媒体为传播者受众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可以在张家界景区相关的网站上宣传桑植的民俗文化,而且通过在线上举办活动的方式,如抽奖、投票、有奖竞猜等,建立自己的旅游品牌,扩大桑植白族的文化影响力。2.即时的意见反馈。新媒体也为桑植县提供了即时的反馈渠道,通过网络平台,桑植县旅游规划局可以快速地了解到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调整自己的开发战略,迎合受众需求。3.基于高效信息整合的分众传播,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积累用户网络行为数据,从而整合用户信息,分析受众、找准定位。而桑植县可以根据这些用户信息针对不同的旅游群体设定不同的旅游方案,让桑植县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人性化,为游客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规程,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尊重这些民俗风尚;遵循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并重的原则;遵循依托资源和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并注重创新原则与独特性原则。民俗文化是不同环境的产物,它的发展是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因此,进行桑植白族文化资源开发时,应从整体出发,在文化的保护主体、文化生态及其生存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寻求民俗资源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一)进行科普及设立法律,尊重和保护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保护部门可以定期对当地居民普及民俗文化相关知识,增强民众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同时可以制定法律限制过度开发民俗文化,对违反法律、不尊重民俗文化的商家实施罚款、拘留等惩罚措施,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科学开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二)制定资源合理分配政策,促进景区和谐发展。政府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资源合理分配政策,使开发商和当地居民都能依靠科学发展民俗和文化获得经济收益。对一些因发展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暂时无法避免的消极影响,如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应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1]甄翌.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9(11):174-175.
[2]朱鹏.论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4):32-35.
[3]谭业.桑植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整合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5-38.
[4]唐治元.特色旅游的SWOT分析——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5):53-54.
[5]楼佳媛.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4:8.
[6]于秀娟.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