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明
(赤峰学院 图书馆流通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研究
崔东明
(赤峰学院 图书馆流通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化也在不断发展中,而将网络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流通中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的方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不仅具有快速及时、全面具体等特点,还具有简洁高效的优点,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信息建设发展水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管理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科技的发展要求.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特点,然后对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措施,以期通过分析论述,使相关学校从业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不断完善服务工作,进一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
网络;高校图书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递、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在高校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为日常教学、学习提供大量的数据研究资料,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1].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完善过程中利用网络的优点,不仅可以增加和展现高校综合实力,同时还能实现图书馆信息分享的快速发展,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完善高校知识网络体系.因此,这要求学校各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优点,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和服务流程,真正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整合校园图书资源,优化网络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促进高校图书资源的共享、利用[2].
1.1 读者需求量大
首先,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及教师,服务人群众多,而且由于高校设置专业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服务读者需求量大、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庞杂,真正服务起来难度较大[3].其次,由于高校图书馆里面报刊书籍众多,不同专业文献分设在不同借阅室,读者搜寻图书往往没有目标,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询问相关图书馆管理人员时,相关图书馆服务人员如果不了解图书馆书籍分配格局,不能给予读者准确指引,很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
1.2 管理要求科技化
对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来说,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已经十分常见,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也十分普遍.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准确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图书馆服务,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方法,增强服务理念,调整工作态度来促进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进步.
1.3 资源网络化
网络环境下,将文献资料和文献简介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不但可以节约查阅的时间,减少工作量,同时还能高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在新时期下,大学师生已经习惯了网络系统的运用,将高校图书馆的内容整合后上传网络,也是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必然趋势[4].作为流通服务部门,应该寻找更加高效、简洁的方法为高校师生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部门应该尽快建立一系列图书馆网络系统,不但能够优化借阅书流程,简化还书流程,还能促进图书馆大流通模式的建立和发展[5].
2.1 相关人员技术不足,服务意识差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普遍较低,某些图书给管理人员年龄较大,不能很好地接收新事物,对计算机等了解较少,计算机操作能力差,不能协助师生进行图书的检索、查阅,日常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岗位职责认识不清、工作服务意识较差,认为工作内容就是借还书和整理图书,只能为师生提供简单的图书位置指引等,不能进行更深入的指导.
2.2 硬件技术不到位
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图书馆联网系统的使用,即使配备了计算机网络,但由于长时间不进行软硬件的更新或者长时间不进行图书内容的更新,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另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配备了网络后,不注意对系统进行后期维护,造成资料丢失或硬件运行慢,在技术性能与服务性能上不能满足现代需求,导致整体服务质量下降.
2.3 系统整体性差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配备了网络系统,但布局较慢,没有形成系统体系.比如,有的借阅室配备了网络系统却只能用来进行图书目录的简单查询,不能进行图书的预览和试阅;另外有的借阅室配备的网络系统只是用来借还书籍,并不具有拓展功能,导致系统出现断层,再加上软硬件设施更新维护不及时,导致流通服务创新能力差.
3.1 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
目前,针对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作为校方,应该加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校方应定期组织图书管理人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开发,引进新的图书管理理念,确立“读者至上”的意识,在工作中坚持贯彻“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积极为读者服务,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图书咨询管理服务[6].其次,对于引进的新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校方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图书管理人定期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使图书管理人掌握先进的图书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图书管理人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除了掌握先进的图书的相关搜索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要在工作中主动向读者提供图书知识,而不是被动的等读者询问.同时,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要转变服务态度,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注重服务态度等相关内容,服务态度跟不上,会对读者造成不良的阅读感受和使用感受,因此,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改变以往的被动服务,热情全面的解决读者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 3.2完善软硬件设施
相关部门要想真正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还需要校方重视软硬件的提高,利用集成信息服务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要求的提高,高校读者也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收集和阅读,越来越多的读者渴望更深入的了解文献内容和图书信息,而利用集成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索引,并可以对文献进行深度分析,高校读者可以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对文献内容进行简单确定,从而根据需要寻找满足条件的图书.这就要求在进行图书馆网络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完善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升级、检修,确定系统的及时更新,内容的全面.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在文件检索时能保证读者可以获取有用价值信息,缩短用户查询时间,达到信息集成的目的[7].
3.3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不健全,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不完善,校内图书管理系统不成体系,存在断层现象,这就导致校内图书信息的不流通,从而容易导致图书信息的缺失和文献检索失败,不能满足高校师生读者的需要.因此,校方应加强图书馆信息系统布控,确保校内图书馆各借阅室都进行信息联网及共享,从而促进信息网络的建成和网络的高效共享,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3.4 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校方和图书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体系,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制度进行图书的管理、封存、查询、检索、借还等,做到每个步骤都可以有据可查,建立良好的溯源制度,从图书入库编码开始,到图书借阅、归还等,都有网络数据可查,从而保障图书馆图书的有序借阅.另外,要严格规定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态度,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为高校读者提供图书相关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3.5 对读者进行教育
目前看来,除了对高校进行相关要求,高校图书馆也要适当的对读者进行教育.比如,倡导读者先进行网络检索确定内容后再寻找书籍,从而减少读者无用功;开展必要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导师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进行图书基本内容的检索,培养学生的自主信息检索能力;组织相关的图书馆活动,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图书结构、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检索操作方法等,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网络的基本情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学生网络咨询,及时在网络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效率.
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渐渐成为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管理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也应该紧跟潮流,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的信息化、网络化转变,使图书馆管理服务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读者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相关部门要想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就需要各方不断努力,不仅要求校方加快软硬件设施配套步伐,同时还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只有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加快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真正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1〕王玉英,程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4):31-33.
〔2〕夏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细节管理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9):71-73.
〔3〕王硕,林燕,王晓东.自动化给图书馆流通管理带来的变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4):61-62.
〔4〕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3(4):102-104.
〔5〕陈慧.影响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人为因素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5):126-128.
〔6〕周彩云.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11-13.
〔7〕陈丹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探讨[J].晋图学刊,2011(9):71-73.
G258.6
A
1673-260X(2017)07-0141-02
2017-05-20